(1)相乘定律:独立事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影响的事件。独立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分别出现的概率乘积。以公式表示如下:P(A·B)=P(A)×P(B)例如掷硬币,第一次出现正面的机会是1/2,第二次掷出现正面的机会也是1/2,现在要问两次都出现正面的机会是多少?那么就可用相乘定律:P(A·B)=P(A)×P(B)=(1/2)×(1/2)=1/4 (2)相加定律:相加定律适合于互斥事件( ...
为氧化磷酸化能量转移的抑制剂之一,与质子泵(H ATP)的Fo部分(膜内H 透过的部分)结合,可特异地抑制H 的运输,所以也抑制ATP的合成和分解。为醇溶性的结晶,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为(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s)所产生的抗生素。寡霉素A、B的分子式分别为C45H74O11和C45H72O12。对细菌的氧化磷酸化无抑制作用。 ...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既有独立事件又有互斥事件,则称为组合事件。如掷两次硬币,问出现同样图案的机会是多少?这两个事件既是独立的,两次掷互不影响,又是互斥的,因同样的图案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只要求相同,这样就存在着同是正面或同是反面的问题。P=1/2×1/2 1/2×1/2=1/2:也就是说得到同是正面或同是反面的机会为1/2。 ...
又称低聚糖。是由2个以上、约10个以内的单糖以葡糖苷键连结而构成的糖之总称。根据单糖的数目分成二糖、三糖、四糖、五糖、六糖等。目前只知道,其中以游离状态存在而起着独特机能的糖,有乳糖,海藻糖,蔗糖等有限种类的二糖和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棉子糖、水苏糖等寡糖。天然的寡糖大部分为存在于高等植物的糖苷、动物的血浆糖蛋白和糖脂类等中,作为具有比较复杂构造的生物体成分的构成因子而起作用。参与这些生物体成分 ...
以特定的几个属(通常属于一个科的)的生物为食物的动物。例如以十字花科的几个属为食饵的粉蝶的幼虫等,都属于寡食性动物。
I.M.Kerr等(1978)在干扰素处理过的细胞提取液中发现的酶,在双链RNA和ATP的存在下,催化合成普通核酸中见不到的具有2'-5'磷酸二酯键的寡核苷酸(P)PPA2'(P5'A)n,即2'-5'- 寡腺苷酸合成酶(2-5A)。在各种细胞和组织中均可发现此酶的活性,在经过干扰素处理后活性显著上升,2-5A可以活化RNA分解酶,从而分解mRNA,据此可以抑制非细胞系的寄主和病毒的蛋白合成。 ...
又称为寡肢期。在贝尔莱赛的学说中,指昆虫胚胎发育的一个时期。是继续原足期、多足期之后的一个时期,在此以前的时期,已经明显地区分了头部的6节完全愈合为一体,而腹部的附肢,除尾须外均已退化。所以步行足仅保留胸部的3对。翅、触角、口器等构造也接近完善,复眼尚未生出。 ...
贝尔莱赛学说认为是昆虫的幼虫类型之一,有3对胸足及尾须。表皮坚硬,口器也发达,运动活泼。多见于鞘翅目和脉翅目,亦称型幼虫。毛翅目幼虫也有属于此型的,但形体肥大。可看做是胚胎发育已超过多足期而向腹部附肢大部分退化的寡足期孵化的幼虫。从三爪型幼虫那种特化的活动性幼虫起,到附肢相当退化的近似蠕型幼虫,可以看到随着生活方式而有一系列的连续发育过程。 ...
从广义来讲,是骨间完全连结之意,但从狭义来讲,只是指其中的可动连结的部分。脊椎动物在骨化的同时,形成正式的可动性关节。在成为关节的两骨的相对面上,有薄的透明软骨层,称为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关节的周围,被作为骨膜的延续的结缔组织膜所包围,这称为关节囊。其内腔称关节腔。关节囊的内面有所谓滑膜的薄膜,不断地分泌出少量的滑液(synovia)于关节腔内,使关节的运动润 ...
由于组成关节的骨、软骨、关节囊和辅助韧带等的病变而引起的关节运动障碍。例如由炎症引起的关节囊肥厚、萎缩和骨折等都可成为关节强直的原因。
亦称胸鳃。即在十足类的鳃室中,位于胸肢与胸部接合处的鳃。它在肢鳃的上方,侧鳃的下方。在一条肢上也有前关节鳃和关节鳃2个并列着的。 ...
节肢动物特有的肢型,由一定数目的肢节组成,各肢节间形成关节(joint德Glied),可以屈伸。以甲壳类的关节胶为例则由基肢和端肢节组成,基肢与体节侧板成关节,构成基肢的肢节称为底节,有时底节再分而为二,即与侧板融合扩展成平板状的亚底节和底节本身。底节以远除构成主体的端肢节外,还有向外侧伸出的副肢,附属有鳃及其他器官。端肢节由6节组成:从基部至远端分别称为基节(basipodite)、坐肢节( ...
男性和女性中都会出现色盲,如只要求女性中的色盲概率,即既是色盲又是女性的概率,即为有条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的公式:P(B|A)=P(AB)/P(A)现以白化病为例,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有两个白化基因携带者结婚,那么他们生育的子女表型正常但又携带有害基因的概率是多少?根据遗传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列出下列的表格,表明表型和基因型的列联关系。根据表格可以得到:事件A、A′、B和B′频数表 正常( ...
为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木质部的组织,特别在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成为木质部的主要组分。横切面为多角形的细长细胞,壁通常木质化,成熟时原生质消失,构成水分的通路,也是支持植物体的机械组织之一。对于被子植物常作为导管的辅助结构而存在,系统上可说是处于导管或纤维未分化的阶段。与导管的区别在于上下两端的壁与侧壁有明显的斜交点。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两端尖的纺锤形管胞;另一种是蕨类植物的邻接 ...
中柱的一种类型。中央有髓,髓周围为木质部,木质部外面和里面都有韧皮部覆盖(双韧型)。siphonostele是由E.C.Jeffrey(1897)所命名,同义的solenostele是由G.Brebner(1902)所定的词。有时有内侧韧皮部和内皮层的一方或二者都缺少的情况(外韧型)。一般在切面形成环,但叶迹离开时,环产生缺口;叶密生时,成为不连续的环,从立体来看,成为网眼状圆筒,因此可与网状中柱 ...
从棘皮动物步带表面所伸出的薄壁细管,在顶端有吸盘,基部有二根细管和体壁正下方的壶腹相连,其内腔表面覆盖着纤毛,水管系统充满体液。如果囊体壁的肌肉收缩,体液就流入管足,使管足伸展,以先端的吸盘吸附于它物上。管足除作为移动及摄食的器官外,其外面生有纤毛,作为呼吸器官,另外由于分布着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也起着感觉器官的作用,特别是海胆的反口板和口围、海盘车腕末端等的管足,无吸盘但有感觉性,称为末端触手( ...
高等植物性质相同的细胞作纵横连接,而各细胞间的隔壁消失,相互贯通而成的细管状组织。是水液的通路。如导管、筛管、乳汁管等。
亦称环状沟。是钵水母的冠水母类,如Periph-ylla伞下部外伞面呈环状围绕的沟,藉此把伞分为中央部位的中央盘(cen-tral disc)和下方的环部(corona)。立方水母类,如瑞氏灯水母(Ch-arybdea rastonii)角柱状的伞肩部的环行浅沟,认为相当于冠水母的冠沟。 ...
菊科(compositae)、败酱科(Valeriana-cea)等下位子房的果实上端形成的毛状突起。一般为花萼的变形,通常形成1—3轮,有毛状突起进一步分枝的(蓟属Circium),有成为粗骨状突起的(鬼针草属Bidens)等多种变化,这些在属的划分上受到重视。另外也有次生的缺少一部或全部的。一般是由失去细胞质的死细胞构成,随着干燥而张开,风吹时有利于果实的散播。菊科杂草容易归化的原因,认为是由 ...
冠檐是镶于藓类茎叶体边缘的特殊的细胞群,呈细长形,由于不具叶绿体所以可与叶片细胞明显地区别开来。由2—3层细胞构成,外缘细胞有时会产生刻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