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有丝分裂中期和末期之间的时期。即成对染色体从赤道面向两极分离开始之后,直至在到达分裂极的子染色体群的周围,核膜再次开始形成时为止的这一时期。如果使用微分干涉显微镜来观察,即使在活细胞中也能看到在着丝粒与两极间有着丝粒丝存在。随着后期的进程,由于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不同,染色体形成I形、J形和V形。具双着丝粒的染色体在后期可产生染色单体桥。染色体的移动速度对同一细胞内的所有染色体来说,几乎都是 ...
(1)脊椎动物的脑胞之一,广义上它与菱脑同义,但狭义上是将菱脑区分为前、后,而专指前方的而言。亦称上脑。从这个狭义的后脑,分化为小脑和脑桥。另外其内腔和其后方的髓脑内腔,共构成第四脑室。 (2)继节肢动物的前脑和中脑之后的第三部分,亦称第三脑。发出神经至第二触角,藉围食管神经环与上颚神经节及其后续的腹神经系相连。 (3)脊椎动物胚胎,在神经管前端脑形成区中,原脑的后方,与原脑以脑底褶为界。 ...
指在病毒感染于寄主细胞时,病毒核酸复制开始后最早表达的病毒基因。其中包括决定外壳蛋白质结构的基因等。在与感染初期所表达的初期基因相对比时使用此词。
甲壳类中十足类的蟹类和寄居蟹类的幼虫,蚤状螠幼虫的下一期。相当于虾类糠虾期幼虫。是胸部附肢(步足)还未具外枝的这一过渡期。
又称为鳃后体。是脊椎动物咽头的一个衍生体。是由第五咽囊发展而来,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与鸟类中为甲状旁腺附近的一对独立小体,是内分泌性的细胞团。在哺乳类有相同的细胞团存在于甲状腺或甲状旁腺中。称为C细胞或囊泡旁细胞(porafollic- ular cells)。后鳃体分泌降血钙素(chlcitonin) ...
在脊椎动物的羊膜类中,为发生上在前肾、中肾之后于体腔最后方所生成的肾脏、即构成体的肾脏(永久肾)。从肾脏与输尿管的连接部开始,有一个向肾体内侧扩展的腔室称为肾盂。肾脏的实质部分可区分为皮质与髓质,皮质部有肾小体与肾小管(细尿管)的弯部;髓质部有肾小管的直部与收集管。在发生上,从中肾输尿管的近后端前方突出后肾导管(metane- phrie duct)原基,这原基伸入中肾后方的肾形成索中,在尖端 ...
指种子完全不具休眠期的,这类种子在成熟的同时,只要具备发芽条件就能立即发芽(大麦、菜豆),尤其是栲树的许多种子附着于母体植株上就能照样发芽,但大多数植物的种子一般都在成熟后有数日到数月或数年(芡)的休眠期。可以把这个休眠期看作是种子达到具有发芽能力的过程,所以特称为后熟期。许多种子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失水状态就可解除休眠期,但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给予适当的水分又可以加速后熟的进行。同时,从狭义来讲, ...
除原生动物外,是所有其他动物的总称(后生动物亚界)。在后生动物中,除中生动物和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外才是真后生动物(Eumetazoa),它包括的类群,从腔肠动物(刺胞动物门和栉水母动物门)起直到脊椎动物。虽然后生动物也是多细胞动物,但它不单是一个细胞集团,根据细胞被排列成两胚层或三胚层,而又名胚层动物(德Keimblattie- re)。另外,由于这些细胞在形态和机能上都分化成各种形状的组织 ...
一般指头部背面。在昆虫中则指头部后面的顶部,或指包括后颊(postgena,颊的后部)的头部后面全部。 ...
开口于头足类咽中的消化腺。其分泌液(唾液)含有酪胺,有毒性。后唾腺也具有内分泌腺的功能,能将酪胺分泌到血液中。酪胺具有扩张黑色素细胞的作用。如将乌贼或章鱼的后唾腺摘除,则体色就会变白。据认为酪胺由于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可产生肾上腺素样物质,由于这种物质作用于神经的结果,色素细胞周围的肌肉出现收缩,使黑色素细胞扩张。
甲壳类浮游性幼虫的第二期,仅次于无节幼虫。腹部已从头胸部分化,可见少数体节,后端分为两枝,形成叉尾(caudal fork),其间的凹陷为肛门开口。无节幼虫只有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三对附肢。后无节幼虫在后方还生有第一小颚、第二小颚和一对或两对颚足。此期以后,各目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例如10足目,后无节幼虫→螠状幼虫;大(长)尾类(虾),糖虾期→成体; 短尾类(蟹),后蚤状幼虫→大眼幼虫→ ...
即位于后方的吸盘,为前吸盘的对应词。吸虫纲复殖亚纲(内寄生类)之后吸盘位于腹面正中缐上,肠分支点的附近,故亦称腹吸盘。端盘亚目的后吸盘位于身体的后端,这是复殖亚纲的后吸盘的原始位置。蛭纽虫目和蛭纲的后吸盘也位于身体的后端,肛门开口于后吸盘的背面中央。前后两吸盘之间有神经相联系,当前吸盘脱离物体表面时,则后吸盘必立即吸附于物体表面以支持身体,前后两吸盘吸附和脱吸附交替进行,形成所谓蛭样运动。
系指人和高等动物在受放射线照射之后的一段较长时间里(一般是3个月以上)才表现出来的效应,亦称迟发效应,它无论在放射性防护的实际处理方面,还是在影响表现的机制方面都与短时间内出现的速发效应不同。作为后效应,除发生癌症(出现白血病等)和非特异性寿命缩短之外,还会出现白内障以及皮肤病和生殖障碍等症。此外,也有人主张把胎儿期的射线照射影响在成长后表现出来的效应及遗传障碍等也列于后效应。不过就各种情况而 ...
残留感觉的一种。当光刺激终止后,由于光感在短暂时间内尚在继续,而在人的视野中与原象同一位置上所残留的象,称为后象。有原象感觉被原样残留下来的正后象(positive after-image)和明暗被倒转的负后象(Negative afterismager)。例如,短时间注视电灯之后,关灯或闭眼时,则明亮的灯象会暂短的残留,这便是正后象;如短时间凝视亮的格子窗后,把视线移到白墙壁上,则可看到窗格 ...
为昆虫的第3胸节。有1对足(称为后足,me-tathoracicleg),有翅昆虫类尚有后翅。 ...
神经性脑垂体激素之一。在哺乳动物使毛细血管和细动脉收缩而血压升高。又促进肾的水分重吸收(哺乳类)及从皮肤和膀胱膜吸收水分(两栖类),因此又称做抗利尿激素。抗利尿作用的出现是通过环化AMP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的,但其细节尚未明了,并显示少许后叶催产素活性。加压素和催产素一样,均由V.du Vigneaud等进行提取,精制,结构确定和化学合成(1953)。具有环状部分的肽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大多数 ...
昆虫的第三胸足,即后胸附肢称为后足。特别是成虫、若虫的用语。一般比前足和中足长而强大,适应于其生活方式,各种变形仅次于前足。例如直翅目跳跃亚目(蝗虫、螽螠、蟋蟀等)和蚤目(跳蚤),其他如跳甲等鞘翅目昆虫的跳跃足,龙虱的后足变成游泳足,蜜蜂工蜂的后足具有花粉篮。还有蝗虫和锯天牛等后足腿节有摩擦片,与前翅互相摩擦而发音。静止时后足一般朝向后方。 脊椎动物的四肢,其后面的一对。 系腹足类的足 ...
寄生于双翅目幼虫的膜翅目旗腹姬蜂的第一期幼虫,非常小,蛆形,胸部、腹部虽有分节,但腹部附肢未发育、气门、气管均缺如,是原足型幼虫的特化类型。脱皮后则成为多足型的第二期幼虫。
见于蓝藻类及绿藻类的特殊生殖细胞,指营养细胞原来的壁变厚且贮有丰富物质所形成的休眠期的孢子。厚壁孢子与不动孢子的区别在于其母细胞壁内不另生其他壁。在绿藻类的黑孢藻(Pi-thophora)通常都形成厚壁孢子,具有生殖细胞相同的意义。但在四孢藻(Tetraspora)、微孢藻(Microspora)、盘星藻(Pediastrum)仅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形成。认为它是营养细胞特殊化的结果,是游动孢子的 ...
质壁分离度 degree of plasmolysis 在质壁分离的细胞中,原生质体体积Vp与处于临界质壁分离时的细胞总体积Vz之比(Vp/Vz)称为质壁分高度,以表示质壁分离进行的程度。若质壁分离度为g,则:dg/dt=-K(C—c)(t为时间,Cc为外液及细胞液的浓度,K为质壁分离的速度,即水透过速度的比例常数)。由此可以测出原生质对水的透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