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某一应激因子作用的动物,在应激状态的初期,对其它种类的应激因子的抵抗力可增强或减弱。如果先给老鼠造成火伤,此时即使向关节内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炎症也不会严重。这种现象,称为交互抵抗,认为这是由于由第一个应激因子引起警告反应时,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增加所致。另一方面,例如长时间暴露在寒冷这种应激因子下的老鼠,对吗啡类药物的抵抗力非常低,此现象则称为交互致敏。按H.Selye氏的解释,动物体为适应应 ...
再生肝 regenerating liver 是指使哺乳类的肝脏一部分缺损时所发生的代偿性肥大而言。这种肝细胞分裂旺盛,多用来作为细胞增殖的研究材料。具有再生肝的老鼠和联体结合的正常老鼠的肝脏是肥大的,从妊娠鼠的肝脏作部分切除而胎儿肝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这点来看,体液的因素是重要的。 ...
再生 regeneration 个体由于某种原因而失去一部分后,又重新得到补充生出的现象称为再生。但对多细胞动物,在个体发生初期,并不使用再生这个词,在已经分化而达到一定结构水平的个体,则具有修补现象的意思。不论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再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其程度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再生可分为生理再生和病理再生。前者,诸如哺乳类的皮肤表面不断地脱落而不断地得到补充;脊椎动物的换牙及鸟类的周期性换羽; ...
(1)指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的现象。结果导致基因重组。一般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但体细胞分裂中也可看到。据解释,减数分裂前期所看到的交叉乃是交换引起的结果。交换不一定只发生在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偶然也会有不等价交换。交换频率(交换值)的大小与染色体部分的长短成比例,可从重组值推算。实际上整条染色体在交换上并非是均质的,由于发生双交换,所以交换值并不绝对地与染色体本身原有的物理长度相对应。 ( ...
再聚合修复 rejoining repair 是DNA修复机制之一,指巳切断的DNA链再次正确地连接的修复。 ...
表示一条染色体上各基因间相对距离的单位。在二个基因间以1%的频率交换时,这两个基因座位间的距离定为1单位,称此为交换单位。为了纪念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奠基者摩尔根(T.H.Morgan),将交换率为100%的距离也称为1摩尔根(1 morgan),1%的距离称为厘摩尔根。 ...
再聚合 reaggregation 指已解离的细胞再聚合而组成细胞团的现象。几乎所有已解离的动物组织细胞都具有再聚合的性质。在产生再聚合时,需要Mg 、Ca 等二价阳离子。另外已知,分别存在着具有促进或抑制再聚合作用的高分子物质。再聚合的细胞团,通常不久就形成与原来相同的组织和器官结构,这种过程称为组织再建。细胞聚合的产生是依赖于细胞的连接性。 ...
通过紫外线或X射线等处理而失活的噬菌体在和具有与之互补基因型的活噬菌体进行混合感染时,在其子代噬菌体中会出现带有失活噬菌体部分基因的类型,这种现象称为交换复活,亦称为“标记获救”(marker rescue)。由于在失活的噬菌体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二个基因在子代噬菌体中同时出现的机率高,而相距远的基因则多独立出现,所以已明确这种现象是通过遗传重组而产生的。 ...
再分离 recovery 在培养基上从病变组织分离出的病菌(或其它病原体),再接种于特定的实验动物或植物体上,使之感染,从感染组织再用培养基分离病菌,称为再分离。这是为了证实所分离的病菌是否为病原菌的一种方法。 ...
再变态 remetaboly 昆虫不完全变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典型的新变态,见于整个缨翅目(蓟马类)其完全无翅的幼虫期有2龄,以后变成半动的前期若虫,至若虫期才开始在外部出现翅原基,然后变成成虫。 ...
生物膜的物质转运的形式之一,是指载体转运的一种特殊情况。载体C和被转运的分子S结合物的CS,由于比C能更快地通过膜,所以由外向内转运S时,若膜内侧也存在S,则可促进转运。在这一点上,即速度论与促进扩散是有所区别的,但事实上,这种区别并不是很容易的,例如红白球膜对糖的转运,初期曾认为是由于促进扩散,后来则认为其来自交换扩散的可能性最大。 ...
这是指果蝇的第二染色体中抑制交叉的因子。是A.H.Sturtevant(1917、1919)发现和命名的。在玉米中也曾被发现(G.W.Beadle,1933)。这种因子实际上是倒位的,它的存在能减少重组交换;即使出现细胞学的重组交换,但它也能有效地抑制遗传学的重组交换,根据倒位的程度不同,而抑制交换的程度也不同,这些都概括地称为C因子(C-factor)(Sturtevant,1926)。可用 ...
载体转运 carrier mediated transport 亦称中介转运。在生物膜的物质转运中,并非单靠扩散,而认为有载体C与被转运物质S的特异绪合。再有根据结合物CS是否与能量供给系统共轭而进行主动转运和被动输送。根据CS的速度特性,而有促进扩散和交换扩散等形式。C可由膜的酶的作用而变形直接使S转移,这也可以认为是载体转运的一部分,但狭义的载体转运则不包括这些。 ...
载体 vector,cloning vector,carrier (1)指DNA重组实验使用的将被限制酶切断的供体DNA小片连起来令其繁殖的小型有自发繁殖能力的DNA分子。因用于DNA的克隆繁殖,所以也称克隆繁殖载体。一般是使用无传递性的小型质粒或病毒的DNA,但细胞器DNA或含有寄主染色体DNA的复制起始点的DNA小片也可用作载体。作为载体须具备下列条件:(1)DNA可有效地注入活细胞中;( ...
载色体(细菌的) chromatophore 在破坏光合细菌的细胞后,取出存在于其中的膜结构(小胞状、菌褶状等)时所得到的具有小孢状结构的粒子。这种结构虽不一定与生物细胞内的形态相对应,但却表明存在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系统、氧化还原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因而有很高的活性。 ...
亦称交换率,表示二个基因间所发生交换的次数(频率%);通常作为重组值的同义词。交换值受温度、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缩写为COV。
载色体 Plastid 绿色植物细胞所含的叶绿体及其类缘结构体的总称。由双层膜所包裹,内部有:(1)含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酶等的基质;(2)富有脂质和质体醌的基粒;(3)为能量交换场所的片层结构(类囊体);是自我增殖性的细胞器。含有或可以形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形状、大小、内部结构和作用因质体的种类而有显著不同。质体包括:(1)作为光合器官的叶绿体;(2)缺乏叶绿素的白色体 ...
S.Benzer在1957年提出的术语,是对基因定义中的三个性质中的一个。交换子的意义是由交换分离而重组的最小单位,与顺反之(功能单位),突变子(突变单位)一起构成了近代遗传学基因概念的基础。其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精密实验分析的进展,重组和突变单位已归结为DNA分子中的一个核苷酸。因此,以交换子和突变子来作为规定基因的单位是过小了,因而是不适当的,所以现在已几乎不使用这二个术语。与此相反,顺反子作 ...
载玻片 slide glass,slide 亦称载物片。放置样品的,装在光学器械上的一种为了观察用的玻璃片,最普通的长75毫米,厚约1.7毫米。其用于特殊用途的有凹窝,有的载玻片中央凹穴可用作活体培养,有的可装电泳用的电极,或刻着标准尺的测微计。 ...
栽培 cultivation 广义的是指人工培育植物的过程。特别是作为农业用词的作物栽培(production of crops)是指在大田里培育作物以提高产量而言。栽培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其经过过程通常是从渔猎→游牧→农耕,在特殊的情况下是为渔猎→农耕的顺序。A.P.de Ca-ndolle主张栽培是从土地肥沃的大河下游(美索布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等)开始的,而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