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乙酰胞壁酸 N-acetylmuramic acid

  N-乙酰胞壁酸 N-acetylmuramic acid 系胞壁酸的N-乙酰衍生物为在细菌细胞壁的胞壁肽聚糖中组成N-乙酰-β-D-萄糖胺基(1→4)-N-乙酞-β-D-胞壁酰(1→4)的双糖重复单位。在胞壁酸的羧基结合有含D-氨基酸的短肽,构成牢固的胞壁质分子的基本骨架。细菌细胞中存在着催化UDP-N-乙酰萄糖胺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缩合的酶,由此生物合成UDP-N-乙酰胞壁酸,继续在需要ATP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为构造 artefact,artifact

亦称人工产物。是指细胞组织中在活着的时候并不存在,而是在由于死后固定或将它处理而产生的次生性物质。多数是由于不恰当的操作而造成的。  (1)固定前时间过久、干燥和粗放的切片以及组织切片过大固定液浸透不均等,引起细胞自溶和组织物质溶失,而出现异常结构等。  (2)脱水、包埋、切片、染色过程中固定药物残存结晶,收缩,破损,染色性变化。  (3)在应用冻结干燥法、冻结置换法过程中,由于冰的结晶而使构造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乙醛酸glyoxylic acid CHOCOOH

  乙醛酸glyoxylic acid CHOCOOH。为醛酸之一。由乙醇酸在肝脏或叶的乙醇酸氧化酶作用下,或在叶中在乙醇酸氧化酶(依赖NAD )作用下而产生。在肝脏或肾脏中甘氨酸及甲氨基(代)乙酸,在甘氨酸氧化酶作用下氧化也可产生。另外,瞟呤代谢的中间产物的尿囊酸在尿囊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尿素和乙醛酸。乙醛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异柠檬酸在裂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琥珀酸和乙醛酸,后者与乙酰CoA合成苹果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种 race

具有遗传上共同体质特征的人群,人们称这种人群为人种。人种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所谓人种与群体大小无关,大的群体有: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等,象暇夷人、日本人,那样的小群体也可以称之为暇夷人种、日本人种。人种,大体上可看作相当于动物学上的变种或地方类型。所谓人,由于过去人种间的混血等复杂问题,要想严格地按动物特性或动物学的分类范畴加以阐述是困难的。作为区分人种标志的体质特征在全人类间有很大的变异,而应选择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乙酰半糖胺 N-acetylgalactosamine

N-乙酰半糖胺 N-acetylgalactosamine D-型相当于N-乙酰-D-葡糖胺的4位差向异构体,化学系统名为2-乙酰胺-2-脱氧-D-半乳糖。除已知它主要是动物结缔组织基质成分的硫酸软骨素或硫酸皮朕素的组成糖外,还作为血型物质等一般糖蛋白的组成糖。这些多糖以强酸下水解时,则脱乙酰游离出D-半乳糖胺。在许多细胞里存在催化UDP-乙酰葡糖胺UDP-N-乙酞半乳糖胺反应的差向异构酶酶。后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乙烯ethylene

乙烯ethylene CH2=CH2,为一种植物激素。由于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并在成熟前大量合成,所以认为它是成熟激素(ripening hormone)。可抑制茎和根的增粗生长、幼叶的伸展、芽的生长、花芽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促进茎和根的扩展生长、不定根和根毛的形成、某些种子的发芽、偏上生长、芽弯曲部的形成器官的老化或脱离等。能促进凤梨的开花,促进水稻和水繁缕茎的生长。几乎所有作用的有效气中浓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乙-受体(β-受体) β-receptor

乙-受体(β-受体) β-receptor 儿茶酚胺的受体之一。一般呈抑制反应,即一旦接受儿茶酚胺的作用,便产生血管、子宫、支气管等器管的舒张和心肌兴奋。由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的作用也可产生这种反应。而3,4-二氯异丙基肾上腺素(DCI)、心得安等β-受体阻断剂可阻断其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种性状 racial character(istics)

区别人种的性状。通常要区别人种特性,历来重视如下的形态特征。(1)皮肤色调;(2)毛发(头发的颜色、形状、体毛的多少);(3)虹彩色;(4)身长(将一个集团的平均男性身长为150.0—159.9厘米者称为低身长。180.0—169.9厘米称为中身长,超过170厘米称为高身长特别是不满150厘米者称为矮人(pygmy);(5)头型;(6)脸型;(7)鼻型。以上特征是主要的,但最近重视遗传上明显的性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壬二酸 azelaic acid

一种二元饱和脂肪酸,亦称为lepargylic acid或anchoic acid。产生于腐败的油酸等中。维卡迪等(P.E.Verkade et al,1933)把C11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投与狗或人等生物体,从其尿中找到C11,C9 (壬二酸)以及C7的二元羧酸,所以开始认为C8以上的脂肪酸在生物体内首先进行ω氧化。接着反复进行β氧化。HOOC(CH2)5COOH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乙醛酸循环 glyoxylate cycle

  乙醛酸循环 glyoxylate cycle 存在于微生物和植物的以乙酸作为碳源,并作为能源来利用时所进行的代谢途径。另外也是种子在靠贮藏脂肪发芽时,把腈肪酸分解成乙酰辅酶A的循环代谢过程。其特点是异柠檬酸通过异柠檬酸酶(isocitratas EC.4.1.3.1)分解成琥珀酸和乙醛酸以及乙醛酸和乙酰辅酶A(CoA)结合而形成苹果酸。苹果酸台成酶(malate Synthase EC.4.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diaminet 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diaminet raacetic acid 缩写EDTA。为白色粉末,难溶于水,其钠盐等为易溶性。分子式为(HOOCCH2)2N-(CH2)2-N(CH2COOH)2。可与二价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在生物学的分析上特别可用于Ca2 与Mg2 的螯合滴定。此外在酶反应时,常用于去除混杂在反应系统中的微量金属,但对各种金属的辨别力不强,而且在酸性范围内效力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壬酸 pelargonic acid

CH3(CH2)7COOH。是脂肪酸的一种。在植物界多以酯的形态存在于香精油中(如花柏、野漆树、天竹葵的一种),极少数以游离形态存在(芸香)。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韧皮 bast

在工业上意味着从茎的周围剥取的纤维,但在形态学上是与次生韧皮部作同义使用。与茎的增粗生长一起,从次生韧皮部的外侧逐渐剥离的部分一般称为树皮,以后在茎表残留的部分,也有时称为韧皮。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韧带 ligament

亦称铰合韧带(hinge-ligament)。为软体动物斧足类的左右两个贝壳的连结物。一般将位于壳顶后方外面的韧带称外韧带(external ligament),是纤维组织。相对的,附着在扇贝等的壳顶附近的内面突起的韧带,称内韧带(internal ligament)它是具有弹性的软骨样小体。与闭壳肌的作用相反,有张壳作用。在脊椎动物中,韧带是使各骨块相互连结的结缔组织的索状物,与弹性纤维紧密并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乙醇酸循环 glycolate pathway

  乙醇酸循环 glycolate pathway 由N.E.Tolbert(1963)提出的,为绿叶内的)乙二醇酸的代谢途径。在乙醇酸代谢循环中,乙醇酸通过乙醇酸氧化酶2)的作用而变成乙醛酸。在这个氧化反应中,一分子的乙醇酸结合1/2分子的氧,然后乙醛酸通过转氨酶(Transminase)  (3)的作用,变成甘氨酸。由此产生的两个分子的甘氨酸在转羟甲基酶(transhydroxymethyl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CDP乙醇胺CDP ethanolamine

  CDP乙醇胺CDP ethanolamine 动物和酵母中乙醇胺生物合成的中间体。在乙醇胺磷酸胞苷转移酶(EC.2.7.7.14)的作用下由磷酸乙醇胺和CTP进行生物合成的。CDP乙醇胺和D- 1,2二甘油酯反应,通过乙醇胺磷酸转移酶(EC.2.7.8.1)的作用而生成磷酯酰乙醇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乙醇酸 glycolic acid

乙醇酸 glycolic acid 在细菌的戊糖发酵或植物的光合作用中,经乙醛酸酶还原而形成乙醇酸。在高等植物中可通过广泛在的乙醇酸氧化酶氧化形成乙醛酸。再进一步氧化而成草酸,脱羧变成甲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CDP乙醇胺 CDP ethanolamlne

  CDP乙醇胺 CDP ethanolamlne 即胞苷二磷酸乙醇胺。在动物和酵母中为磷脂酰乙醇胺合成的中间体,是从磷酸乙醇胺和CTP胞苷三磷酸)经胞苷转移酶(EC22.7.7.14)所合成,即CDP乙醇胺与L-I,2-二甘油酯进行反应,在乙醇胺磷酸转移酶(EC2.7.8.1)的作用下产生磷脂酰乙醇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韧皮纤维 bast fiber

在实际应用上是指茎的形成层外侧部分可剥取的纤维,其函义极不清楚,包括韧皮纤维、皮层纤维和树皮其他组织。严格的意思是指韧皮部纤维和来源于皮层的皮层纤维。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广泛存在,主要是集中于韧皮部的外侧或是连续地围绕着韧皮部或是零散地存在成为机械组织。在冷杉(Abies firma)、钝齿水青冈(Fagus crenata)、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荚蒾(Viburnu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韧成部 phloem

由筛管分子(筛胞或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和韧度纤维构成的复合组织,作为是体内物质的输送通道,或起机械组织、贮藏组织的作用。是木质部的对应词。蕨类和多数裸子植物缺乏伴胞和韧皮纤维。初生韧皮部从茎尖或根尖的原形成层首先分化而进行次生生长的植物,后来才从形成层形成次生韧皮部。一般在茎的维管束内,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外侧,双韧维管束则位于木质部的内外。初生韧皮部有从原形成层开始时形成的原生韧皮部和后来发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