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是由O.Abel(1942)提出的,指的是过去生物的遗迹,即表现生活现象的化石。有足迹(tr-ack)、爬痕(trail)、穿孔(bore)、潜穴(bur-row)、巢、粪化石等。Abel(1935)从生物痕迹归纳出生殖、运动、营养、抚育、居住、共同生活、争斗、伤害、疾病和死亡等生活作用和生活机能。足迹化石学,粪化石学已经成为特殊的学科。与生物痕迹相应将生物的遗体称为生物遗骸(德Lebensk ...
指在生物化学上看到个体发育反映系统发育的特点。有下列诸例:(1)在脊椎动物的嘌呤代谢中可看到酶的缺乏现象。鸡胚和鸭胚,在发育初期氨的排出最多,以后是尿素,最后是尿酸的增加,而变成成体。蛙在幼体期主出前肢,同时尾部开始吸收,到口腔扩大时,主要排出氨。在此以后急激地变为排出尿素,同时肝脏中的精氨酸酶有所增加。(2)脊椎动物的血红蛋白在高氧压时,与氧迅速结合,在氧低压时立即分离,成为运氧的能手。可是在无 ...
以代谢途径和生物化学物质的比较系统学的研究为中心,对进化过程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观察时,叫做生物化学的进化。有生物化学的重演和生物化学的回归定向进化等现象。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看,M.Flor- kin(1966)将有关生物化学物质的类缘关系区分为相同、同级、(相等)、相似、趋同等四个概念。
表示ABO型各血型在各人种中分布的指数。以(A+AB)/(B+AB)表示(L.Hirszfeld,1919)。该指数超过2.0称为西欧型,2.0-1.0称为中间型(俄国人、土耳其人等),1.0以下称为亚-非型。但是在上述指数中没有表示O型的分布,所以,不根据这样的指数对分布型分类的也甚为普遍。IA基因本来在西欧、澳大利亚(及非洲的一部分)居多,IB基因以中亚和印度为稠密的中心,向东方及西方逐渐减少 ...
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起着同样生理作用的物质,各自在化学特性上属于不同系统的现象称为生物化学的相似。例如:作为氧传递体的血红蛋白(脊椎动物),血蓝蛋白(软体动物、甲壳类、蜘蛛、蝎、鲎、海蜘蛛),多巴色素(环节动物带沙蚕中的Halla PartheroPeia),钒化合物等。 ...
指环境因素中其他的活着的生物是相对于由物理化学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非生物环境而言。与有机环境同义。克列门茨(F.E.Clements,1907,1916)把生物主体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作用规定为作用和反作用,把生物环境之间的直接作用规定为相互作用,例如蚯蚓可使土壤通气并能分解和混合腐植质,对植物的影响具有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阿尔勒(C.Allee,1949)等把土壤中的有机物也看成是生物的(bioti ...
E.Wildiers(1901)对酵母菌增殖所必需的微量物质类所赋与的名称,统称为生物活素。在不含有这种微量物质的合成培养基中,酵母不能增殖。其有效成分,已确定的有肌醇(生物活素Ⅰ)、β-丙氨酸、泛酸(生物活素Ⅱa)及由F.Kgl分离的生物活素(生物活素Ⅱb,维生素H,辅酶R)等。 ...
对内部的温度、湿度、亮度和气体等生物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在时间上可控制的大型生物培养装置。多数都备有自动控制装置及控制程序。用于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或用于排除不稳定的外界条件对生物影响的研究。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有一定的范围,例如包括植物用的人工气候室(phytotron)。昆虫用的昆虫饲养室(insetron)、菌类和植物病理学研究用的菌类培养室(fungitron)等。
亦称植物碱。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常以较小的量而对人或动物呈现显著的药理作用。多数具有吡啶、喹啉、异喹啉、吡咯烷、六氢吡啶、吲哚、托品烷、嘌呤等的环状结构。大部分为无色结晶性固体,在植物液泡内可与酸形成盐。结构基本明了的近150种,加上结构不明的共约500种。这些碱具有使氯化金、氯化汞、磷钨酸、酸酸、苦味酸等所谓生物碱试剂形成沉淀的性质。虽然现在已知的生物碱大多来自高等植物,但也常见于低等植物。 ...
指通过对生物生活现象的测试来确定其维持生存、发育和其它一些机能所不可缺少的或者阻碍物质的量。例如含维生素的各种发育因子和激素等,只需极小的量就对发育和机能产生效果,对这些物质直接以生物学效应为指标进行测试往往比用化学手段更为方便。用鸡冠试验的雄性激素定量法、用燕麦芽鞘等的生长素定量法,都是这方面的例子。另外还可利用某些菌株,对培养基中缺少某种发育因子或氨基酸时,由于其适应或突变而不能生长(参见营养 ...
某一时限任意空间所含生物体的总量,量的值用重量或能量来表示。用于种群和群落。用鲜重或干重衡量时,规定用B表示;用能量衡量时,则用QB(也称活体能量,biocontent)表示。 ...
流变学(rheology)为研究物质变形及流动的科学,在活体内有血液流动及细胞内原生质流动等主动或被动的流动及肌肉收缩、血管壁变形等与细胞、组织的变形相伴的现象。对这些现象从理论及实验方面加以研究称生物流变学。特别是关于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等,从理论方面到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特称血液流动学。
当把进化一词广义地应用于整个宇宙历史的变化时,其中生物界的进化就称为生物进化。此外,也有把生物进化作为继化学进化之后的一个过程,这样就成了与化学进化相并列的一个概念。
为研究与生命现象相伴的活体内能量的进出和转换的生物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过去曾作为热力学的一个部分,但因在活体内不可能将热能变成功,主要是化学的、电的、渗透的以及光学的各形态的能,所以才有生物能(量)学这一名称。活体不是古典热力学所处理的均一的接近平衡的闭锁系统,它具有复杂的结构,是能量和物质流动的开放系统,故属于非平衡热力学的范畴。另外,不是简单的恒定状态,是I.Rrigogine等逸散结构高度 ...
指细胞或者细胞器与外界分界的膜,是微生物的细胞膜和动植物细胞的表膜、溶酶体膜、线粒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微粒体)膜、高尔基体膜以及核膜等具有70~100厚的膜结构之总称。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多糖等。蛋白质和脂质的组成比因不同的生物膜而异,如神经髓鞘质膜,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重量比)约为4∶1,脂质多,而通常的比例是2∶3—1∶3,蛋白质的量多。但是,就分子量来说,在生物膜上却是600—100 ...
在特定的生物个体、脏器或细胞中的某种物质比其在周围环境中具有更高浓度的现象。例如:在植物细胞或细菌中各种盐类的结晶或金属作为代谢产物的蓄积;人体甲状腺对碘的蓄积;真海鞘对钒的蓄积等。生物浓缩的机制多半是由于这些物质一旦进入生物体内就很难排出;此外某些主要与代谢有关的成分可以从体液或细胞液中以固体的形式沉淀析出,这些过程不断重复就会在体内蓄积起来。生物浓缩的结果,处于上位食物链的生物种或种群就会累积 ...
直接利用防治对象的天敌来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和杂草,称为生物农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日本作为企业化农药被批准注册的第一号生物农药,是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 tocki)的天敌粉蚧短角跳小蜂(PseudoPhycus ma- lieneis),农药名称粉蚧短角跳小蜂。制造方法是把小蜂的卵产在人工饲育的蚧壳虫上,成空壳状,再把它接种在火柴盒状的纸上,然后安置在 ...
亦称增殖潜力。根据查普曼(R.N.Chapman,1931)的定义,是生物靠繁殖而延续下去,系数量增殖的种的固有性质,并分为生殖能力(reproductivepotential)和个体维持能力(survival potential)。此外,把妨碍繁殖能力的生物环境因素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的抑制作用的总和称为环境阻力(environmen- tal resistance)。他指出,环境阻力为零的理想 ...
在一定的地域中(同一环境或地理区域)生物的全体种类。这是个定性的概念,通常是指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总合,同时可以与微生物区系相区别。例如地中生物区系、陆生生物区系(land biota)、底栖生物区系(benthic biota)、非洲生物区系等,这里并不包含种类相互关系或环境意义等概念。 ...
地球上生物居住的场所,从整个地球来看仅为表面极薄的一层。此系休斯(E.Suess,1875)提出的名词,也可译作生活圈。生活圈仅限于存在液态水、且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物可以转移的空间。哈钦森(G.E.Hutchinson,1965)把生物圈分成二大类:生物可以生活的真生物圈(eubiosphere)和生物不能生活,而仅以孢子一类的形式来生存的副生物圈(parabiosphere),前者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