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心血管功能改变作为情绪反应的整合部分已为人们所熟知。人们常把心脏称为“焦虑的专门器官”。情绪应激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文献上早有报道,但由于情绪应激概念模糊,难以用单独的量度来确定。Taggart等的研究表明,各种情绪应激都可以引起心动过速,主要是通过β-肾上腺素能机制;但在体验,甚至预期疼痛发生的情境下,却可引起心动过缓。这是由于在这种情境下明显占优势的迷走神 ...
第二节 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原引起的躯体机能改变,一般在刺激作用或威胁消失后就随之恢复的称为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actions);若应激原过强或作用较久则使反应持续存在,可以不伴有器质性改变的称为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reactions);或伴有器质性变化,称为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在临床实践中,后两者是难以区分的,故也有将两者通用者。 Heinroth(1818)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第五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心理因素致病只是较大的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议题应该将人的心理、社会、躯体、健康与疾病以及文化传统等诸方面包括在内。在当今医学模式转变、整体医学概念为愈来愈多的医学家接受的条件下。“心理社会因素”(或称“心理社会因素”)这一词的含义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词义范围而成了包含上述诸方面的大概念。 第一节 心理应激 应激及其对个体的健康状态、医疗保健人员及其他职 ...
第四节 测验法 测验法是临床心理学研究中一种通用而重要的方法。这里所指包括了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两种。实验法一般认为多系对心理过程的研究,而测验法是对心理品质作量的研究。这样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二者很难区别。测验法对临应心理研究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有关智力、记忆、人格、神经心理、病理心理等的研究无不都在应用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测验法的特点是用统一标准的刺激,在标准的情景中对要研究的心理品质作出标准化的计量。在解释测量结果 ...
第三节 实验法 此类方法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分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两种。实验室内的研究便于控制条件、使用仪器和计算工具,是主要的实验方式。实验室外的实验研究接近自然,如果做得好,更有价值。但因为有许多条件不能控制,所以结果分析难度大,如果资料处理不妥,往往容易作出错误解释。有些实验研究先在实验室内进行,取得足够经验再到实验室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也还有先在动物中进行,然后在人中进行。例如行为指导研究,先在咨询室的 ...
第二节 临床法 临床法不是专指临床医学中的方法,它是与实验法相对而言。临床法的主要特点是对个人的行为作系统的和综合性的详尽描述,无比较标准。在具体作法上还可分个案史(case history)法、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和调查法(survey method)等方法。它是医学心理学,特别是临床心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实验法也需要临床法相配合,例如在提供研究材料(如病人)时,一定要用临床法。在检验实验室的结果时,也要采用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方法从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也有某自己的特点。以下仅就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原则及几种常用方法作一概述。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依据 解决任何问题时都应先提出工作假说,然后通过实践来证实、否定和修改这种假说。这种假说又可称理论依据。不同理论基础会有特殊的研究方法,如动力心理学派采用心理分析方法,行为主义用条件来反射方法。有时同一种方法也可 ...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血中白细胞增加至10,000/mm’以上,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等,以此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一健康和疾病的概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第一节 国外有关学派的观点 如何认识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和地位,西方国家有许多学派和理论。当心理学于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后,学者们都企图从各自的专业(哲学的、医学的、生理学的、教育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心理现象,从而形成了许多心理学派,例如构造学派、机能学派、格式塔学派、联想主义学派等,这些都在心理学史中介绍过了,现在重点介绍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一些心理学派理论。 ...
第二节 古代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在古代医学史中,不论西方还是东方,对人患病时所呈现症状的描述和对它进行治疗,都要涉及对病人本质的认识,例如,病人的躯体如精神(心理)是怎样构成的?他们是怎样活动的?在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手段恢复原来的健康状态和正常机能的?他的躯体和精神是什么关系?他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不同关系对他疾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采取什么手段保持自身的健康不患病并能长寿?等等。从古代的医学著作中,可以看到当时医学家 ...
第三节 现代医学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在十九世纪末传入我国,当时盛行的魏尔啸细胞病理学说也随之而入。这种把人当作细胞联合王国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曾长期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占统治地位。西方的这一医学理论远远不如传统的祖国医学理论那样重视心理对疾病防治的影响。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基本理论的祖国医学体系重视人和生活环境的关系、躯体活动与精神活动的关系、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及其性格特点与疾病反应的关系,把这些因素当作一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第一节 西方医学心理学的形成过程 医学心理学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医学心理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哥顿挺大学哲学教授洛采(B.H.Lotze)提出的。他在1852年出版了一本命名为《医学心理学》的著作,全书共有三篇。第一篇的标题为“生理的一般的基本概念”,明确地采用了心理生理学一词,讨论了心身问题、颅相学和灵魂的位置;第二篇的标题为“精神生活的元素与生活的机制”,论述了感觉、感情、运动和本能、 ...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在医学领域,医学心理学随着医学本身的发展也进一步专门化。西方文献和医学心理学书籍出现了很多专门术语,诸如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健康心理、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等。在以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命名的书籍中,其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基本一致,但各有侧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医学心理学本身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为大家所接受,因此学者皆根据各自的见解和经验阐述医学 ...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从上一节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现代医学必须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它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阐明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机理,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途径,为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提出心身相关的辩证观点和科学方法,同时提出恰当的临床技术和合理的养生保健措施。 医学心理学在应用方面,如同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一样,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包括它的理论、技术、方法和研 ...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规律。它们都是以人做为研究和服务的对象。 目前,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部分。不论哪一部分,它所研究的都是有关“人”这一有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既然研究的对象是人,就应看到,他 ...
附表18(1) 随机化分组表 10×10 随机拉丁方
附表17(1) 随机数字表
附表13 两组资料秩和检验较小R值的界值表(双侧检验)
附表 8(1)F值表(方差分析用) P=0.05
附表7 F值表(方差齐性检验用) P=0.05 (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