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巴 h(a)emolymph 有开放血管系(开放循环)的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中,其动脉中的血液直接流至身体的组织间隙(血腔),然后经静脉和呼吸器官回到心脏。即其血液(体液)兼有脊椎动物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作用。因此称血淋巴。其机能和血液类似,但是血淋巴所含的有机成分较少,相当于血球的细胞也少。广义上说.所有无脊椎动物的体液,也都可以称为血淋巴。 ...
血量 blood volume 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也称血液总量.成人约为体重的6—8%,变动较大。血量的测定.可通过直接给动物放血来测定,也可向血管内注入色素.根据其被稀释的浓度进行间接的计算。每单位体重的血量,到成年时减少.这与体内脂肪增加有关.另外.身体越大的哺乳类,单位体重的血量越少,但是随着种类不同有很大变化,兔、犬、马等运动活泼的动物单位体重的血量多,有人认为血量除与体重有关 ...
血蓝蛋白 h(a)emocyanin 亦称为血蓝素。是存在于多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的呼吸色素蛋白质.含有铜.直接溶解在这些动物的血淋巴里,不含在血球中.与分子态氧进行可逆的结合.在生理上起着搬运氧的作用。虽然在放出氧的状态下是无色的;但与氧结合后则呈蓝色。含铜量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大约在0.15—0.26%这个范围。分子量也因种类不同而异,是由38万到891万的大分子.极易结晶,蜗牛的血蓝蛋白单用水 ...
指苔类子囊中和孢子混在的散播孢子的器官。子囊中的一部分孢原组织不形成孢子而产生弹丝。富于吸水性,具有遇干伸缩和遇湿卷曲的性质。 指木贼属孢子上附生的4条带状体。由孢子外膜增厚而成。4条弹丝连成一点附着于孢子上,其顶端呈构状,干燥后即开放,遇湿则卷伏在孢子上。 粘菌的真粘菌类的细毛体也具有散播孢子的作用,也可称为弹丝。 ...
系瓣鳃纲2枚贝壳铰合处具橡胶样弹力之浓褐色小体。在开张贝壳方面虽与韧带作用相同,但韧带系从贝壳外侧借拉力作用使贝壳张开,而弹体则是在贝壳内侧通过弹力将贝壳推开,所以亦称内韧带。大多数种类仅有1个弹体,但亦有多个弹体者(丁蛎属)。 ...
血块收缩 clot retraction 在血液凝固第三时相产生的血块,其中与纤维蛋白网一起罗络着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等,初期的血块由于尚未分离出血清.所以是软的。因此在外伤时其止血作用不充分,但不久通过血小板中的血栓收缩蛋白质(thrombostenin)的作用,血块发生收缩,并析出血清。此过程称为血块收缩。 ...
为一种硬蛋白。构成高等动物的结缔组织、肌腱、大动脉外皮、颈索(ligamentum nuchae),爬行类的卵壳等。富于弹力,在热水、稀酸或稀碱中不溶,可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缓慢分解。构成此蛋白的氨基酸约90%是由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等5种成分。 ...
血块 blood—clot,blood—cake 血液流出血管或循环停止时,便凝固成为暗红色的块‘一般称为血块,也称为血饼.血块是纤维蛋白网中缠络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一种状态(血纤雏蛋白凝块),随着时间的进行,血块可发生收缩.并析出血清。 ...
与胶原纤维都是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纤维。具有显著的伸展性,可伸长1.5倍左右。可被雷索辛-复红,染成蓝紫色。此纤维粗细很不一致,但电镜检查见不到更微细的构造。由弹性硬朊(elastin)构成,弹性硬朊中,稍含特异的氨基酸的desmocine。煮沸不溶解,对酸、碱的抵抗很强,但可被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所分解。弹性纤维与合成胶原的胶原纤维系来源于同种细胞,在细胞外纤维化。广泛存在于硬骨鱼类以上的动物中, ...
血浆糖蛋白 plasma glycoprotein 血浆蛋白大部分是具有由半乳糖、甘露糖、正- 乙酞葡萄糖胺、正-乙酞半乳糖胺、硅铝酸、岩藻糖以各种组合构成的寡糖侧链的糖蛋白。它的供能是向组织运输营养、血液凝固因子,像激素那样的细胞活性控制因子、酶、来自细胞中的排泄物、免疫抗体等。各种成分由发现者所给予的非系统的名称,已习惯地使用下来,如其代表性的有:白蛋白、胞浆素、胆碱酯酶、胚胎球蛋白、纤维蛋白 ...
在肌肉伸长后解除时所呈现的金属弹簧般的纯弹性振动因素。肌肉收缩所显示的现象,可从收缩因素及与此相联系的直列弹性要素来说明。在阐明静止期肌肉伸长所发生的静止张力(resting tension)过程中,对收缩要素问题更需要考虑并列弹性因素(paraller elastic component)。作为并列弹性因素,应该考虑到肌纤维鞘结缔组织。 ...
指含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具有弹力的组织。见于动脉及弹性软骨。 ...
血浆蛋白质 plasma protein 指血液中的血球蛋白质以外的蛋白质。它们占血浆重量的7—8%,血浆是浓的蛋白质溶液。自从A.W.K.Tiselius通过电泳法分离出清蛋白(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群以来,虽然这种名称已多被使用,但在这些蛋白质中有具多种功能的各种蛋白质。在某种程度上对其性质有所了解的已有数十种。如按其功能进行分类,则有(1)参与物质运输的蛋白质:血清白蛋 ...
坦格尔(Tangl,1879,1881)在马钱子属(Strychnos)胚乳组织中发现的胞间联丝。亦称坦格尔管。 ...
血浆除去法plasmapheresis 亦称去血浆法。用注射器抽出血液,将红细胞与血浆分离,并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使之悬浮在生理盐水中.然后再将此红细胞悬液重新注入血管.这种方法称为血浆除去法.这样可以防止供血者发生贫血,从血液中仅取出血浆,用于分离精制血浆蛋白. ...
亦称炭疽菌。是草食哺乳类,特别是牛羊等的致死性传染病炭疽病的病原菌。属枯草杆菌群。病症的特点是脾脏严重肿大,血管内大量菌增殖。为好氧,可形成芽孢,是培养条件极简单的野生菌型。不运动,营养细胞有荚膜,荚膜物质与病原性关系密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D(一)谷氨酸多肽组成,不易受蛋白酶的作用,一般不表现抗原性。毒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不明。典型形态是(3—10)×0.8微米的大形杆菌,可形成典型的卵形芽 ...
血浆 blood plasma 动物循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浆,即相当于从新鲜全血中除去红血球和其他有形成分后余下的部分.采血后,立即加入草酸盐等抗凝剂.或将血液放在低温下保存防止凝血后.通过静置或离心将有形成分分离,所得的上清液即为淡黄色的血浆。血浆可根据抗凝方法来命名加以区别,例如草酸血浆、肝素血浆等.往草酸血浆中加钙盐、肝素血浆中加硫酸鱼精蛋白可使之凝固成明胶状.血浆约90%是水.剩余 ...
在高等植物从营养生长与花芽形成完全相反的倾向出发,而G.Kraus和H.R.Kray bill(1918)用碳水化物的碳素与可被利用的氮化合物的氮素之比(C/N),来表示植物的营养状态是倾向于生长还是生殖。碳氮比大时,认为表示倾向于生殖。可是花芽的形成和开花期的决定,只用C/N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另外,在生态学领域中,使用这个词汇是着眼于物质的生产,植物体的C/N为10左右,但枯死部分被分解时, ...
血红素的相互作用 heme—heme interaction 见于血红蛋白氧解离平衡时的一种变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属于同向互变作用.(ho-motropic interaction)血红蛋白的氧化.不是四个原子的血红素铁互相完全独立地和氧分子结合.而是一个血红素铁上结合了氧时.而余下的血红素铁对氧的亲和性可被增强的现象。相互作用的强度也可用每个血红素的自由能变化量ΔF1 ...
血红素蛋白 h(a) emoprotein heme protein 色素蛋白质之一.为血红素和蛋白质的结合体的总称。蛋白与血红素的结合比有1∶1,1∶2,1∶4等各种情况。铁原子和6个配位体结合,有形成作为络合物的八面体结构倾向.在血红素蛋白质中.除卟啉的4个氮以外,与蛋白质的组氨酸残基的咪唑环或甲硫氨酸残基的两个或一个硫结合,进而再和其它分子结合.在细胞色素中是铁原子和蛋白质中的二个基团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