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ELI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粘膜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之后,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推测其可能成为这类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者正进一步探索其致病机理,并从不同角度寻找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迄今为止,检测Hp的方法包括组织标本培养,切片染色,细菌直接涂片染 ...
网络 双特异抗体酶免疫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粘膜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后,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Hp与慢性胃和溃疡病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目前诊断Hp的方法主要有组织培养法、尿素酶试验和各种染色法。鉴于这些方法繁琐、费时、须胃镜取材才能完成等,寻找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 ...
网络 1.2 基础实验研究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应用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人类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人血清中特异性抗HpIgG抗体水平能很好地反映Hp的感染情况,血清学诊断方法已引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Hp全菌抗原与空肠弯曲菌等存在交叉反应,有必要对Hp特异性抗原进行纯化后使用,大量 ...
网络 聚合酶链反应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新进展 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至今已有十多年,在这十多年期间对Hp的研究进展飞速,已从细胞水平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现在认为Hp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胃癌有密切关系。Hp本身的螺形,鞭毛结构及其分泌的细菌毒素,空泡毒素,尿素酶,粘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磷脂酶,热 ...
网络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现状 自1983年国外学者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有关该菌的研究及其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有关Hp检测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和普及,并取得委很多可喜的成果。 一般根据检测同时是否需做胃镜检查分为:①侵入性诊断方法,必须在胃镜下取材。包括: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活检标本切片染片和直接涂染色等。 ...
网络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致病性 1983的Warra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培养出(Hp)幽门螺杆菌,并认为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疾病的致病过程有关。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我院自1987年开始逐步深入对Hp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胃部有明显症状的慢性患者1362例(男922例,女440例)进行了全而系统的检查和观察。报道如下。 ...
网络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ir,Hp)是慢性B型胃炎的主要原因,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关系密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国人无症状或健康人群Hp总感染率在33.9%~49.6%;在慢性胃炎Hp检出率为50%~80%,胃溃疡为70%~80%,十二指肠溃疡为80%~100%。但Hp感染缺乏 ...
网络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幽门螺杆菌(Hp)与儿童胃肠病密切相关。目前用于检测Hp感染的常规方法有细菌培养、活检粘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尿素酶分解试验、病理组织切片等各种方法。这些检查均较繁琐、费时,需作胃镜检查和采取粘膜组织,儿童不易接受。14C尿素呼吸试验较简单,但有放射性,对儿童不利。本文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儿童Hp感染,效果较好。 ...
网络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诊断进展 自从上世纪末Eizzero和Salomon首先在胃粘膜发现螺旋形细菌以来,许多学者对这种细菌做了研究,都未能揭示其病理学意义。直到1983年和1984年,Marshall和Warren从组织上在胃炎和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胃粘膜发现弯曲菌(CLO),在微需氧条件下培养出CLOs,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 ...
网络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进展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等首次从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一种螺旋弯曲杆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由于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高了临率诊治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水平,更新了人们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1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 该菌从形态学上看,在体内呈螺旋杆状,在体外培养呈弯杆状,故 ...
网络 临床篇 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1.1 概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进展 1983年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活检标本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对Hp和Hp感染的研究进展神速。现在已清楚Hp与许多种慢性胃病(B型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关系密切,且成为它们重要的致病因子。目前临床上为 ...
网络 血型、吸烟、饮酒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为了解血型、吸烟及饮酒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我们对377例纤维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人逐一对吸烟、饮酒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每例患者均进行了血型及胃粘膜病理切片做Hp检查。结果详见表1~表3。 表1 血型与Hp的关系 血型 n Hp阳性数 % ...
网络 非甾体抗炎药与胃十二指肠粘膜损 短时小量或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胃肠道粘膜损伤,表现为点状出血,弥漫性浅表粘膜糜烂,也可导致局部深溃疡、大出血甚至穿孔,相当一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此类病例临床常见到,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兴趣。有证据表明,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直接或通过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及其机制,造成胃肠道粘膜的损害。 值得 ...
网络 检测幽门杆菌感染方法的临床应用 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方法较多,在临庆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Giemsa染色和血清学Hp抗体测定。前两者属于侵入性检测方法,后者则为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这几种常用检测方示在临床上诊断Hp感染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
网络 5.8 其它 ABO血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人们发现消化性溃疡与O型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这些疾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那么ABO血型系统与Hp感染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本研究测定了21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169例健康血员Hp感染情况及其血型,旨在探讨Hp感 ...
网络 幽门螺杆菌抗菌治疗后由杆状变为球形2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形态可呈螺旋形、杆状、S形、逗点形。我们用抗菌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现2例胃内Hp由杆状变成球形。 1 病例报告 例1男,34岁。反复上腹部痛5年。1989―04―11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球 ...
网络 1min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 检测幽门螺杆菌(Hp)要求准确、快速和简便。细菌培养及组织切片需几天时间。涂片法要数小时。我们近期研制了一种仅需1min即可出结果的检测方法,经临床应用结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我们检测了在内窥镜下可疑Hp感染的300例患者,其中男237例,女63例,年龄20岁~66岁,经内镜钳取胃窦或十二指肠粘膜 ...
网络 内镜活检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院1988年9月~1990年6月,经内镜下活检并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Hp)1170例,均经组织学证实为上消化道各类病变,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男731例,女439例,男女之比为1.66:1。年龄15岁~86岁,其中15岁~17岁124例(10.6%),18岁~ ...
网络 幽门螺杆菌与病理检查120例分析 本文报告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病理同一标本检测幽门螺杆菌(Hp)方法在上消化道疾患中的应用,提示Hp菌具有致病性与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相关性。而此方法简便、效果好、效率高、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120例作Hp菌检测,一般病人取胃窦及球部粘膜各一块,如有溃疡则在溃疡边 ...
网络 幽门螺杆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从Warren和Marshall在1983年报道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中成功地培养出螺旋形细菌以来,来自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及我国不少研究结果均表明,该菌与慢性胃淡及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该菌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des,简称Hp)。为了进一步研究Hp的致病性、分布及来源,我们对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