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大群种类繁多、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的体内。无芽胞厌氧菌主要存在于人体及动物体内,特别是肠道、口腔、止呼吸道和泌尿道等处,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在正常菌群中厌氧菌通常占有绝对的优势。正常情况下,菌群保护相对平衡,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发生菌群失调,或机 ...
厌氧芽胞杆菌只有一个属,称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简称梭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都能产生芽胞,芽胞直径大多比菌体宽,使菌体膨大成梭形,故得名。芽胞的形状和位置在鉴别上有意义。大多数须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少数可在微氧环境中繁殖。 ...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是引导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长4~8um ,宽0.3~ 0.5um ,周身鞭毛,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是本菌形态上的特征。繁殖体为革兰氏阳性,带上芽胞的菌体易转为革兰氏阴性。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营养 ...
产气荚膜梭菌(cl.perfringens)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气性坏疽是战时多见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感染,以局部水肿、产气、肌肉坏死及全身中毒为特征。病原菌约有6~9种之多,常为混合感染。以产气荚膜梭菌为最多见(约占60~90%),其次是水肿梭菌和败毒棱菌,其他还有产芽胞梭菌、溶组织梭菌和双酶酸菌等。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梭菌,3~4×1~1.5um。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也可成短链排列。芽胞呈卵圆形, ...
肉毒棱菌(cl.botulinum)为腐物寄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动物粪便中。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可见短链状。有周身鞭毛,无荚膜。芽胞椭圆形,大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菌体似网球拍状,芽胞抵抗力甚强。严格厌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直径3~5mm不规则的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有β溶血。能消化肉渣,使之变黑,有腐败恶臭。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液化明胶,产生hzs,不形成 ...
在细菌引起的感染中厌氧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梭菌等)所引起的感染早被临床重视。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却常被忽视,近年来由于科学仪器、实验方法的进展,发现无芽胞厌氧菌引起感染逐年增加,引起临床广泛重视。无芽胞厌氧菌均为正常菌群,在下述条件下才引起内源性感染:①因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原因,使屏障作用受损,致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②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使正常菌群失调。③机体免疫力减退。④局部组织 ...
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是口腔、肠道、女性生殖道、皮肤等处的正常菌群。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0.5~1um成单个、双个、四联或小堆。无鞭毛、无芽胞、专性厌氧菌。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常和其他菌混合感染,也可单独感染。在菌血症、手指感染、乳腺脓肿、前列腺炎、肺部感染、中耳炎和各种化脓性感染时均可分离到消化球菌。在一些口腔感染性疾病时,如牙髓感染时也可分离出消化球菌。 ...
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菌体为革兰氏阳性,易变为革兰氏阴性菌,园形或卵园形,大小不等,直径0.3~1um,成双、短链状、无鞭毛、无芽胞。专性厌氧。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女性生殖道正常菌群。本菌属中以厌氧消化链球菌 (p.anaerobic)最常致病。消化链球菌可引起与诺非氏芽胞杆菌相似的急性坏疽,脓恶臭,产气较少而水肿严重。这种气性坏疽战伤多见,平时较少。口腔、上呼吸道 ...
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是革兰氏阴性厌氧性微小球菌,直径0.3~0.5um,初期培养为革兰氏阳性,过夜转为阴性。成双、短链或团块,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产生内毒素,因此在各种混合感染中起作用。常从软组织脓肿及血液中检出。可见于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它缺乏酵解糖类和多元醇地能力,在动物和人的自然腔道中大量存在。分布于口腔、咽部、呼吸道、消化道、发性阴道的正常菌群。一旦牙齿上有革兰氏阳性 ...
脆弱类杆菌(b.fragilis) 能分解糖,对胆汁耐受。为类杆菌属的代表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两端钝圆而浓染,中间有不着色部份。专性厌氧、无芽胞、无动力、直径为0.5×1.3~1.6um 。专性厌氧菌,氯化血红素和20%胆汁可促进其生长。牛心、牛脑液血平皿培养48小时,菌落1~3mm ,园,微凸,灰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大多不溶血。生化反应弱,解糖。解酶反应阳性,葡萄糖的终末代谢产物有乙酸和琥珀 ...
不解糖、不耐2%胆盐的菌株(如牙龈类杆菌等)已独立成一新属,称为卟啉菌属(porphyromonas)。包括有3种,分别是牙龈卟啉菌(p.gingvalis)、不解糖卟啉菌(p.assacharolytica)、牙髓卟啉菌(p.endodontalis)。革兰氏阴性杆菌或球杆菌,专性厌氧,无芽胞,无动力。肉汤中细菌的大小为0.5×0.8×1.0 或3.5um,血平板上的菌落为光滑、光泽、凸起、直径 ...
类杆菌属中中度解糖、不耐2%胆盐的类杆菌统称为普氏菌属(prevolla)。产黑色素普氏菌为代表株。革兰氏阴性多形性杆菌,专性厌氧,有荚膜与菌毛,无芽胞,无动力。血平板上的菌落0.5~2毫米。一般为圆形、凸起、有光泽、光滑。可以是半透明、不透明、灰色、棕色或黑色的菌落,可以有溶血,葡萄糖肉汤终未ph 4.5~5.2 ,最适生长温度是37℃,但有些菌株的生长温度是25或45℃。6.5%nacl可抑制 ...
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由于菌体形态两端尖锐呈梭形而得名。存在于人和动物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系的正常菌群,以口腔居多。革兰氏阳性,小或中等在小两端钝圆形的杆菌,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培养需专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0营养要求不高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硫乙醇酸盐和半胱氨酸对其有抑制作用。不产生触酶,对h2o2敏感,培养基吕触酶能刺激其生长。梭形杆菌可与螺旋体混合感染, ...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具分叉末端,主要寄居于肠道及龈下菌斑。在正常情况下,双歧杆菌无致病作用,和人保持着和谐的共生关系,据研究报道它具有一系列生理作用,如合成维生素、与其他厌氧菌在粘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防止外袭菌、刺激免疫功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宿主抗感染能力及抗肿瘤等功能。 ...
乳杆菌属乳酸杆菌科,因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而命名。存在广泛。嗜酸性,最适ph5.5~6.0ph3.0~4.5仍能生存,在无芽胞杆菌中其耐酸力最强。妇女青春期阴道内乳酸杆菌可分解分泌物中的糖产酸,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肠道乳酸杆菌可分解糖产酸,抑制致病菌及腐败菌的繁殖,乳酶生即由活的乳酸杆菌制成,可治疗消化及腹泻。酸牛奶中的乳酸杆菌也有抑制肠道致病菌的作用。龋齿活动状态与唾液乳酸液杆菌计数之间有明确的相互 ...
噬菌体是寄生于细菌的病毒,有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即某种菌的噬菌体仅能在该种菌内复制。在敏感菌中增殖并裂解细菌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另有一类称为温和噬菌体。这类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有两种后果,即或裂解细菌或形成溶原状态(lysogeny)。温和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与毒性噬菌体相同,而形成溶原状态则为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细菌的染色体上,并随细菌的繁殖传至子代。带有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而整合 ...
细菌作为原核型微生物,虽没有完整的核结构,但却有核区(或核质)。在电镜下观察,核区有盘旋堆积的dna纤维。自大肠杆菌提取的dna是一条完整的dna链,分子量为2.4×109daltons仅为人体胞dna量的0.1%。细胞的dna含量决定存在的基因数。如按每个基因由平均为1000个碱基对估计,大肠杆菌的dna约为4×106个碱基对,因此约有4000个基因,可编码几千种多肽。细菌染色体dna与其他生物 ...
绿脓杆菌(p.aeruginosa)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大小为1.5~3.0×0.5~0.8um,g-杆菌。菌体一端一般有一根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米液型菌株有多糖荚膜或糖萼,具有抗吞噬作用。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专性需氧。菌落形态不一,多数直径2~3mm,边缘不剂齐,扁平湿润。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透 ...
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首先从流感患者鼻咽腔腔分离出来而被认为是流感的病原体直至流感病毒分离成功后才明确流感杆菌是流感流行时引起呼吸道继发感染的细菌。现已知流感杆菌是小儿及老人常见感染的病原体,可引起多种组织的化脓性病变,最常见的是婴幼儿脑膜炎及某些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大小为1.0~1.5×0.3~0.4um。短小球杆菌,长期培养后可呈球杆状、长杆状、丝状等多形态。 ...
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人类百日咳的病原菌。百日咳杆菌为卵圆形短小杆菌,大小为0.5~1.5×0.2~0.5um,属鲍特氏菌属bordetella),无鞭毛、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甲苯胺蓝染色可见两极异染颗粒。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时营养要求较高,需用马铃薯血液甘油琼脂培养基(即鲍~金氏培养基)才能生长。经37℃2~3天培养后,可见细小、圆形、光滑、凸起、银灰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