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的组织结构 脾是体内形体最大的淋巴器官,结构类似淋巴结。脾的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实质比较柔脆,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是淋巴细胞聚集之处,沿中央小动脉呈鞘状分布,富含T细胞,相当于淋巴结的副质区。白髓中还有淋巴小结,是B细胞居留之处,受抗原刺激后可出现生发中心。脾中T细胞约占总淋巴细胞数35%~50%,B细胞约占50%~65%.红髓位于白髓周围,可分为脾索和血窦。脾索为网状结缔组织形成的条索状分支结构;血窦为迂曲的血管,其 ...
在各种腔道粘膜下有大量的淋巴组织聚集,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其中最重要的是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呼吸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ALT)。GALT包括阑尾、肠集合淋巴结和大量的弥散淋巴组织;BALT包括咽部的扁桃体和弥散的淋巴组织,构成呼吸道和消化道入口处的防御机构,称为Waldeyer环。除了消化道和呼吸道外,乳腺、泪腺、唾液腺以及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也存在弥散的MALT.与淋巴结和脾不同,粘膜相 ...
各种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并不是定居不动的群体,而是通过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进行有规律的迁移,这种规律性的迁移为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通过再循环,可以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的机会,更有效地激发免疫应答;并不断更新和补充循环池的淋巴细胞。1.再循环的细胞淋巴干细胞从骨髓迁移至胸腺和腔上囊或其功能器官,分化成熟后进入血液循环的定向移动过程不属于再循环范围。再循环是成熟淋巴细 ...
1.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又称T细胞抗原受体,可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是T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并与之结合的特异受体。TCR由α和β两个肽链组成,两肽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其结构和功能均类似IgG分子的一个Fab段。α链与IgG的轻链相似,由V、J和C区3个基因片段重组的基因进行编码;β链类似于IgG重链的V区和CH1区,由V、D、J和C区4个基因片段重组的基因进行编码。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编 ...
(1)CD2:分子量约49kD的糖蛋白,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由3种抗原性不同的分子(CD2-1,CD2-2,CD2-3)组成。CD2-1及CD2-2表达于静止细胞表面,CD2-3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应用抗CD2-2及抗CD2-3可直接活化静止的T细胞,这是成熟T细胞活化的旁路途径。CD2是粘附分子之一,顺抗原递呈过程中起辅助作用。CD2分子还可与绵羊红细胞(SRBC)结合,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在一定条件下, ...
(一)形态法 检测原则是将效应细胞与靶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育,继而台盼蓝或伊红Y等活细胞拒染的染料处理,然后分别计数着染的死细胞和不着染的活细胞,由此推算NK的细胞的杀伤活性。本法简便,易于掌握,但判断死细胞与活细胞不免带有检测者的主观因素,也无法计数轻微损伤的细胞。(二)酶释法检测原则是将一定比例的效应细胞和靶细胞共温一段时间后,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检测靶细胞遭破坏后释放的乳酸脱氢酶或碱性磷酸酶含量。本法经济、快速简便, ...
小吞噬细胞的运动可以分成随机运动和定向运动,前者类似于布朗运动。检测方法是将采集的白细胞悬液滴于玻片上,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用毛细血管法将细胞悬液装入硅化毛细血管中,稍加离心,使细胞沉积在一端,切去无细胞的毛细血管段,继而移放在含细胞培养液的培养小瓶中,37℃温育18~20h,游动的细胞将从毛细血管内外移,在管口形成一细胞团,根据细胞面积可判断受检中性粒细胞活动的强弱。某些患者中性粒细胞的任意运动明 ...
检测原则是将受检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混和,继加活的白色念珠菌悬液,保温生,加美蓝溶液作活体染色,取样涂片镜检。如胞内白色念珠菌呈蓝色,表示该菌已被杀死,共计100200个细胞,分别求其吞噬率和杀菌率。溶细胞法更能直接反映细胞杀菌的情况,将受检的细胞悬液与一定量已经新鲜人血清调理过的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混合后,置37℃,每隔一定时间取定量培养物,稀释后接种固体平板培养基,37℃培养18h后,计算菌落数,据以计算 ...
(一)炭粒廓清试验 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断巨噬细胞的功能。(二)吞噬功能的检测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实验室常用比细菌大的细胞性抗原作为被吞噬颗粒,如鸡红细胞。其检测原理是将受检细胞与适量的颗粒抗原混合后,置37℃保温0.5~1h,其间时加振摇,最 ...
一、生物学检测法 生物学检测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是根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设计的检测法。由于各种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活性,例如IL-2促进淋巴细胞增殖,TNF杀伤肿瘤细胞,CSF刺激造血细胞集落形成,IFN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因此选择某一细胞因子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可对其进行检测。生物活性检测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胞增殖法许多细胞因子具有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特别是白细胞介素,如IL-2刺激T细胞生长、IL-3刺激肥大 ...
(一)细胞增殖法 1.淋巴细胞增殖法IL-1具有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活性,可以协同促有丝分裂原刺激T细胞或胸腺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同时IL-1可以刺激T细胞产生IL-2或其它T细胞生长因子,并使之表达相应的受体。因此用细胞增殖法检测IL-1可有直接增殖法和间接增殖法两种。(1)直接增殖法:IL-1在促有丝分裂原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促使胸腺淋巴细胞和某些体外建株的T细胞克隆生长,因此测定这些细胞的增殖情况即可反映IL-1的活性 ...
(一)细胞增殖法 IL-2可刺激某些淋巴细胞增殖,根据细胞增殖情况可反映IL-2的活性,结果以U/ml表示。目前所用的IL-2反应细胞主要有CTLL、CTB6、F12、CTLL-2等小鼠IL-2依赖细胞株以及ConA活化的小鼠淋巴母细胞和小鼠胸腺细胞。这类细胞的增殖情况均可通过显微镜下直接计数、3H-TdR掺入法以及MTT法加以测定。1.依赖性细胞株增殖法IL-2依赖细胞株在IL-2存在时才能生长,而对PHA、ConA等促 ...
DNA倍体分析参考范围,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DI判定标准:①DI=1.0±0.1(0.9~1.0)为二倍体;②DI=1.0±0.15(0.85~1.15)为近二倍体;③DI=2.0±2CV(1.90~2.10)为四倍体;④DI2.10为多倍体。
DNA倍体分析影响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1.实验应设正常对照,一般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正常二倍体参照,若检测标本为组织,则应以同种正常组织细胞为参照。2.人为因素造成的死细胞都会影响荧光参数。死细胞会成为G0/G1期前峰,可误认为是亚二倍体峰或凋亡峰。死细胞超过20%,免疫实验多不可靠。
DNA倍体分析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DNA的非整倍体出现与癌变率和癌前病变增生程度有关,是癌前病变发生癌变的一个重要指标。DNA非整倍体出现是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良性增生不出现DNA非整倍体细胞而恶性肿瘤常可出现异倍体细胞,实体瘤以超三倍体或多倍体居多。实体恶性肿瘤的非整倍体出现率>70%,淋巴瘤和白血病以亚二倍体居多,出现率达50%.交界性肿瘤形态学介于良恶性之 ...
血小板选择素参考范围和影响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参考范围】CD62P+≤0.048(4.8%)(血液)。【影响因素】1.标本最好用EDTA抗凝,其次用肝素。2.标本要新鲜采集,不能发生凝血。3.制备细胞悬液时,使用标准溶血剂以使红细胞充分溶解。4.血液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固定,最迟不能超过6h.5.标记后的细胞应尽快上机检测,最迟不能超过72h.
血小板选择素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血小板黏附分子CD62P不但可以诊断处于血栓前状态或已有血栓形成的患者,为手术中血小板活化提供特异性指标,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血小板黏附分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加,处于激活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及作用时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是血小板激活和释放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可增强 ...
P-糖蛋白参考范围和影响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参考范围P-gP+≤0.05(5%)(血液)。影响因素1.标本最好用EDTA抗凝,其次用肝素。2.标本要新鲜采集,不能发生凝血。3.制备细胞悬液时,使用标准溶血剂以使红细胞充分溶解。4.血液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固定,最迟不能超过6h.5.标记后的细胞应尽快上机检测,最迟不能超过72h.
P-糖蛋白的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1.P-糖蛋白是一种分子量170KD的跨膜糖蛋白(P170),它具有能量依赖性“药泵”功能。P-gP既能与药物结合,又能与ATP结合,ATP供能,使细胞内药物泵出细胞外,减低了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使细胞产生耐药性。MDR1有两种不同的表型:对第一次化疗产生的耐药天然性耐药;在化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的获得性耐药。化疗前MDR高表达的肿瘤,其化疗作用往往不理想,化疗前MDR低表达 ...
免疫组织:淋巴组织是胸腺、脾、淋巴结等包膜化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的主要组分。淋巴器官因有免疫功能,又被称为免疫器官(immune organ),而淋巴细胞是又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互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