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麋鹿

鹿科麋鹿属的唯1种。头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俗称四不象。体长约2米,肩高1米以上,尾长,尾端下垂到脚踝;冬毛长呈灰棕色,夏毛红棕色,颈部有1条黑褐色纵纹延伸到体背前部,颈下有黑褐色长毛;雄性有角,角分两枝,每枝2杈,每杈又分一些小杈。是中国特产动物。麋鹿性喜水,善游泳。由于至蹄宽大,侧蹄亦能着地,适于在雪地和泥泞地上活动。以青草、树叶、水生植物为食。6~8月发情。怀孕期约10个月,次年5月左右产仔。在殷墟发掘的兽类骨骼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长耳

�形目鸱�科耳�属的1种。因耳羽发达,长达50毫米,突出于头侧,因而得名。又名长耳木兔,有耳麦猫王,有耳猫头鹰。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以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冬时南迁,几乎遍布全国,是国内冬时常见的猫头鹰。体长达350~400毫米。脸盘白而散布有黑色斑;前额呈白与褐色细斑相杂状;眼的上下内缘均黑;皱领白,羽端黑褐;上体棕黄,杂以黑褐色羽干纹;上背棕色较淡,而羽干纹亦较发达;两翅内侧羽毛与背同色,外侧羽毛大都转为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燕(Glareolamaldivarum)

  脊椎动物,鸟纲,燕科。体长约22厘米,较燕略大,飞行时像燕子,但距离较短,常绕成半圆形飞逐,边飞边叫,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尾上的覆羽白色。尾羽分成深叉状,好象燕尾,所以俗称“土燕子”。喉部和上胸淡灰色而带1个黑色半环。下胸向后,由淡棕黄色,逐渐转为白色。喜食昆虫,为蝗虫的天敌,飞行时用嘴兜捕,或自地面啄取。亲鸟和雏鸟的食量极大,1窝燕�1个月内,可消灭蝗虫16200个。此外,也吃甲虫、蜻蜓。繁殖时,用腹部在草地上或砂土处碾成稍凹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朱(Nipponianippon)

  脊椎动物,鸟纲,鹳形目,科。通称“朱鹭”。习性与鹭类近似。为珍贵而美丽的中型涉禽。体型肥胖,长约70厘米,翅、头呈粉红色,远望体羽好像白色。额顶和面颊裸露无羽,以及双脚和趾均呈朱红色。嘴细长并向下稍弯曲,黑色,但两端为红色。后枕部有明显长羽冠。主要生活在沼泽湿地或河滩溪流附近,喜食小鱼、贝类和水生昆虫。平时白天在水边觅食,夜间多在高大树上过夜。在春季的繁殖期间,双翅的粉红色较深。多在高大的松树,白杨树和栗树上营巢。每窝产卵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形目(Strigiformes)

  脊椎动物,鸟纲的1个目。晚间活动的肉食性猛禽。羽毛既稠密又柔软,飞行时无声。嘴钩形,尖利,嘴基具有蜡膜。钩爪极为发达,第4趾能随意向前后转动。听觉极其灵敏,眼周围的羽毛较长,呈放射状排列,形成“面盘”。两眼极大,位于头的前方,夜间能视物,视觉敏锐。雏鸟属晚成性。例如,耳�、鸺�、角�等。 上一篇:� 下一篇:四声杜鹃(Cuculusmicropterus)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脊椎动物,鸟纲,鸱�(chīxiāo)科各种类的通称。嘴和爪弯曲锐利,嘴基具有蜡膜。两眼较大,位于正前方,眼周的羽毛形成“面盘”。听、视觉灵敏。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多在夜间或黄昏活动,肉食性,主食鼠类,也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为农林益鸟。代表动物有如耳�,��,角�等。�又称“猫头鹰”,俗称“夜猫子”。 上一篇:猫头鹰 下一篇:�形目(Strigiformes)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Aquila chrysaetos)

  脊椎动物,鸟纲,隼形目,鹰科。为�类中最大、较常见的一种大型飞鸟。成鸟体长约1米。雌雄同为栗褐色。幼时,头、颈部为黄棕色,两翼飞羽除最外侧3枚外,基部均缀有白斑,飞翔时极为明显。其余部分呈暗褐色;尾羽灰白,端部黑色。成鸟翼和尾部均无白色,头顶羽色转为金褐色。性情凶猛,力强。多在高空翱翔搜寻捕食鸠、鹑、雉、野鸭、野兔、甚至小鹿、幼麝等动物。但与同族绝不残杀。多栖山地,于高山悬岩大树上筑巢。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经驯养后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形目鸱�科的1属。体长约160毫米,翅长约90毫米;面盘和翎领不显著,耳羽缺如;体羽大都褐色,背羽具横斑,腹部具纵纹;尾较短,约为翅长的三分之二。共有13种。除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广布世界。中国有花头鸺�(Glaucidium passerinum)、领鸺�(Glaucidium brodiei) 和斑头鸺�(Glaucidium cuculoides)3种,见于东部和西南地区。斑头鸺�为本属的常见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至印度。在中国华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草科

�形目的 1科。体长305~534毫米;头骨狭长,宽不及长的 2/3;面盘完整,下方变狭,呈心脏形;中爪具栉缘;有草�属和栗�属2属,共10种。广布全球。中国有仓�、草�和栗�3种,见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及安徽南部。本科的代表种为草�,数量最多,分布最广,见于非洲、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中国见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安徽和台湾。脸盘呈辉棕色。眼的前上方有一黑褐色斑。上体两翅的覆羽和三级飞羽均为鲜亮的黑褐色,各羽近端处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形目鸱�科鹰�属的1种。又名青叶�,酱色鹰�,乌猫王。分布于自西伯利亚东部向南,经朝鲜、日本至东南亚各地,西至印度和斯里兰卡。中国分布在自乌苏里江流域起,向西南方向经吉林、辽宁、河北一直至四川,云南,以及此线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和台湾。体长约250毫米,翅长约220毫米;上体深褐,下体白而密杂以褐斑。在中国东部地区常见,多在园圃树丛和树林中栖息。常白昼出游,但午夜后才开始鸣叫。飞行力强而迅速,常从栖息处突然飞出,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短耳

�形目鸱�科耳�属的1种。又名小长木兔,田猫王,短耳猫头鹰。除澳大利亚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北方繁殖,秋天南迁。体型、大小均似长耳�,只是耳短。脸盘发达;眼周黑色,颏、眼先和内侧眉部均白色,余部棕黄,杂以黑色狭细的羽干纹;耳羽短,不甚暴露;皱领近白,羽端有些黑褐色细点;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的表面大都棕黄色,满杂以暗褐色宽阔的羽干纹;两翅的覆羽和飞羽转为黑褐色,散布棕色斑点和横斑;腰和尾上覆羽几为纯棕黄色,无羽干纹;尾羽具一系列黑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形目鸱�科的1属。体长约240毫米,翅长约160毫米;耳羽小;体羽大都褐色;背羽具白斑;腹部具纵纹;尾较短,约为翅长的三分之二。有3种,分布于欧洲、东北非和亚洲。中国只有纵纹腹小�1种,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广大地区。纵纹腹小�的眼先、脸和颏白色;耳羽缀褐,上体暗沙褐色,具棕白色羽轴斑或圆形斑;飞羽褐色;翅上覆羽与背同色;尾羽暗沙褐色;颈侧有1褐带,向前至胸部,彼此相连接;下体棕白色,胸和两胁具褐色粗纵纹;跗和趾均被棕白色羽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形目鸱�科的 1属,翎领不显或缺如,耳羽发达;体形较小,翅长在 250毫米以下。共有36种。除大洋洲、南极洲外,全世界均有分布。中国有黄嘴角�、纵纹角�、红角�和领角�等种,除青藏高原外,全国都可见到。红角�是本属的常见种,体长约 180毫米,翅长约145毫米。全身大都灰褐色,呈黑褐色斑杂状;头上有耳突;两腿被羽到趾基。白天藏在多叶的树枝上,不鸣叫。夜间出动觅食,叫声洪亮,在繁殖期常彻夜鸣叫不休。夜间能发现远处的小动物,并飞往捕食。嗜食昆虫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鹳形目�科朱�属的1种。又名朱鹭、凤头�、朱脸�、红鹤。是东亚地区的特产种。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及苏联远东地区。体型和大小均似白鹭,但嘴下曲,飞行时长颈伸直向前,而有别于鹭类。雄性:体白,上下体的羽干以及翅、尾等均沾粉红,颈项有若干羽毛延伸为矛状,形成羽冠,耸立时鲜艳夺目;头顶、额、眼周和嘴基均裸露而呈朱红色,嘴黑色,端部朱红;跗和下胫裸露部分呈亮红色。雌鸟在繁殖期背部有鲜蓝色粉状渲染,两翅粉红色较淡,第1~5枚初级飞羽端部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雀形目��科的1属。体长 170~180毫米;背羽纯色,无纵纹;尾呈圆尾状,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为长。世界共有10种,中国有4种。因多活动于水边,停息时尾上下摆动,故又称“点水雀”。体色大都由黑白二色组成,如白��;或由黑、黄、白、灰、绿色组成,如黄��、黄头��、灰��等。 白��有9个亚种,其中4个亚种在中国繁殖,其余5个亚种在中国越冬。黄��和灰��仅分布于中国东北以及天山,冬季到南方越冬;黄头��见于中国东北北部,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为地栖鸟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亚科

雀形目�科的1亚科,体长90~220毫米;翅呈尖形或圆形;嘴扁平,基部宽阔;跗前缘被以盾状鳞。全世界有 53属313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南部、大洋洲和夏威夷群岛。中国�类可分为3个群:①典型�,是一大群包括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在高树或灌丛中生活。嘴短阔,翅尖长,主要飞行中捕食昆虫。包括林�属、姬�属、仙�属和�属。②王�,包括王�属和寿带鸟属,习性与典型�类不同,在树上搜寻食物,很少飞行捕食。③扇尾�,全世界只有1属,常见于阔叶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黄胸

雀形目雀科�属的1种。又名禾花雀,黄胆。形似麻雀,体长约150毫米。雄鸟的额、头侧及颏等均黑色,上体余部大都栗红色;翅上的中覆羽白色,形成明显的块斑;其余翅羽以及尾羽黑褐色,外侧2对尾羽具楔形白斑;胸前有一栗红色项圈,下体余部鲜黄色。雌鸟上体大都棕褐色,满布黑褐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栗色;翅上无白色块斑;下体淡黄,胸无栗带。典型的河谷草甸的鸟类,也见于柳、榆的疏林中。叫声嘈杂。食物以植物为主。夏季繁殖期间,以昆虫喂雏。巢由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形目(Piciformes)

  鸟纲,树栖的攀禽。喙强直呈锥状,适于啄木。舌长能伸缩自如,舌尖具倒钩,啄食隐于树皮下或木质中的蛀虫。脚短而强,足呈对趾型足(第二、三趾向前,一、四趾向后),趾端具锐爪,善于攀登树干。尾羽的羽轴坚硬,有弹性,在啄木时,尾羽起着弹性支撑的作用。如黑枕绿啄木(Picuscanus),通体绿色,雄鸟头顶有明显的红斑,雌鸟头顶无红斑。营巢于树洞中,专喜以树木中的蛀虫为食,为著名的森林益鸟。大斑啄木(Dendrocopos major),背羽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形目(Charadriiformes)

  鸟纲。中小型涉禽。一般具有长足、短尾、尖翼的特点,喙长短不一。四趾中以中趾为最长,后趾形小或缺。羽色多为沙土色,不易被发现。善飞不能走。多栖于水边或沼泽地区。如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脚、趾、爪细长,能在莲叶或其他浮漂植物上行走,营巢在浮于水面的水草上。燕�(Glareola maldivarum),俗名土燕子,其飞行姿态似燕子,而产卵于土地上。食物主要为昆虫,尤其嗜食蝗虫,是消灭蝗虫的能手。 上一篇:海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科(Lophiidae;anglers)

  ��目的1科,有4属25余种,通称��。体长一般为200~300毫米,大的可达500毫米,个别达1.5米。体平扁,躯干部粗短。头大,圆盘状。吻宽阔。眼位于头背面。口宽大,上位。下颌突出。上下颌、犁骨与腭骨均具大小不等的犬牙政尖牙,可向内倒伏。体裸露无鳞,头的周缘及体侧具许多发达的皮质突起。第一背鳍具5~6鳍棘,第一鳍棘在吻上形成吻触手,端部长圆形具皮瓣,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称;胸鳍宽大,侧位,边缘具小皮瓣,2鳍条基骨在鳍基形成假臂;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