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fruit fly) 最著名的模式生物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分类地位:Class:InsectaSubclass :PterygotaOrder: DipteraFamily: DrosophilidaeGenus: DrosophilaSpecies: melanogasterDrosophila melanogaster特点:体积小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容易饲养染色 ...
实验目的1.练习果蝇唾液腺分离技术;2.学习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的技术;3.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了解唾腺染色体的特征及在遗传学研究中的意义。实验原理(1)体细胞配对;(2)细胞周期中着丝粒的不分裂和细胞的不分裂;(3)横纹与膨突。多线染色体polytenicchromosome又称巨型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唾腺染色体salivary chromosome•染色体中的染色线连续复制,染 ...
雄性果蝇那复杂而精巧的求偶行为,似乎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这个fru基因决定着果蝇是情场高手还是不解风情的蠢汉,甚至决定着它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 没有果蝇的生物学,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情景。将近一百年前,摩尔根开始在实验室里用香蕉喂养这些小东西,以射线、激光和化学物质等种种手段折腾它们,希望使它们发生变异。他那只著名的白眼果蝇,使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得以确立,遗传学因此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此后,果蝇作为最 ...
一、实验原理基因图距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可是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二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二次以上的交换,这时如简单地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要低估了,图距自然也随之缩小了。这时需要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根据这个道理,可以确定一系列基因在染 ...
一、实验原理同工酶是指那些催化功能相同,而分子构型不同的酶。酶蛋白分子的不同,反映了为它们编码基因的DNA的碱基顺序不同。利用凝胶区带电泳可以将不同的同工酶分离,并利用特异底物染色法使它们在凝胶上显示出迁移率不同的活性区带。这样基因的产物就直接反映出来了。比较亲代与子代的酶带,就可以对控制它们的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如同其他的形态标记,同工酶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作图、发育遗传学、群体遗传学 ...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实验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而在配子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因此在杂种二代会出现四种表型,比例为9:3:3:1。这一实验是利用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长翅与残翅、黑檀体与灰体且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这一特征进行的长翅灰 ...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学品的遗传毒性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 Guideline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477 April 1984) USEPA OPPTS Health Effects Test Guidelines (Series 870.5275 June 1996)3 试验目的检 ...
丁照棣1、张慧羽12、林飞栈2 1.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病虫害学系昆虫组 2.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 一、前言 一个好的实验动物材料必须具备:生活史短、繁殖力强、容易饲养及许多遗传标记因子等条件。果蝇(Drosophila spp.)即是因上述的优点在二十世纪以来的遗传学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果蝇作为实验的材料最早可追溯至1901年Castle成功的将黄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 ...
在众多模式生物中,最好用且最常用的生物有以下八种。首先是肠道细菌中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我们身体的大肠内和肛门附近是很常见的细菌,也常常经由尿道逆行而上进行感染,最严重时,连肾脏都会受到伤害;它是细菌中被研究得较清楚的生物,也是分子生物学的必修细菌。其次是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它们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分别在制造面包和啤酒上扮演重要角色。而小的土壤生物线虫,遗传学上贡献良多的果蝇,水族界中具有知名度的斑 ...
目的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学会饲养果蝇的方法。2、掌握区别雌雄果蝇技能及处女蝇的选择方法。3、掌握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果蝇品系特征及常见的突变类型【实验材料】野生型雌雄果蝇;常见的各种突变体。【操作方法】1、果蝇的饲养(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周期的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提高温度和降低温度都会使果蝇的生活史周期缩短或延长。如果超过30℃,会造成雌蝇的育性下降或不育,甚至可引起果蝇的死亡。 ...
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掌握果蝇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果蝇知识简介 果蝇(fruit fly)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地区,主食为腐烂水果中的酵母菌。目前发现1000个以上果蝇物种。 果蝇的特点 容易饲养 生长迅速、周期短、繁殖力强(400-500只卵/雌蝇) 突变性状多,多为形态学变异,易观察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 ...
【目的要求】 1、学会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两对基因遗传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2、进一步认识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原理3、巩固和提高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实验原理】 双因子遗传是指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由于两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配子之间的结合又是自由组合的。所以F2代中会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值为9:3:3:1。【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 (Dro ...
背景知识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ler,2n =8)属昆虫纲双翅目昆虫。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染色体数少、饲养简便、突变性状多达400个以上等优点,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除此基因分离、连锁交换应用、另外在染色体畸变以及基因的表达与调节等方面,对果蝇也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美国《科学》杂志2000年3月24日报道:果蝇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已经结束并确定了果蝇细胞中包含约13 ...
一、实验目的 练习取出果蝇等幼虫唾腺的技术和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同时,根据唾腺染色体上带纹的形态和排列识别不同的染色体,也是进一步研究和鉴别果蝇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有用方法之一。 二、果蝇唾腺染色体的有关知识 1.发现 1881年,意大利的细胞学家巴尔比尼(Balbiani)在双翅目昆虫摇蚊幼虫的唾腺细胞间期核中发现了一种巨大的染色体,由于存在于唾腺细胞中,所以又称为唾腺 ...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突变性状。 二、实验原理 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双翅目昆虫,具完全变态。用果蝇做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生长迅速,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因此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分析;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加之突 ...
一、实验目的 通过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的杂交,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的分离比是1:1,子二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子二代的表型分离比是3:1。这就是分离定律。 三、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品系中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 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 ...
一、实验目的 掌握剖离果蝇幼虫唾液腺的技术以及制作唾腺染色体玻片标本的方法;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 二、实验原理 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发育到一定时期后,唾液腺细胞数不再增加,仅增长细胞大小,而核内染色体却连续复制,着丝粒不分离,形成由上千条螺旋状的染色线构成的多线染色体。它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μm,长约400μ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 ...
一、实验原理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子二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子二代表型分离比是3∶1。这就是分离定律。二、实验目的1.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2.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3.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三、实验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品系1.长翅果蝇+/+2.残翅果蝇 ...
一、实验原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inheritance)。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是同配性别;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二、实验目的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三、实验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品系野生型 ...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剥离果蝇三龄幼虫的唾腺和压制唾腺染色体玻片的方法; 2.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特点,根据不同染色体带纹的形态和排列识别不同的染色体。二 实验原理 双翅目昆虫(摇蚊、果蝇等)幼虫期的唾腺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um,长约400u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大染色体。唾腺染色体处于体细胞染色体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