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误差是指实际观察值与客观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障碍、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两侧,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这类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弱,但不能靠概率统计办法来消除或减弱。 (二) ...
佚名 亦称显著性检验,其基本原理是先对总体的特征作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抽样研究的统计推理,对此假设应该被拒绝还是接受作出推断。 生物现象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以致抽样误差不可避免,所以我们不能仅凭个别样本的值来下结论。当遇到两个或几个样本均数(或率)、样本均数(率)与已知总体均数(率)有大有小时,应当考虑到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两个或几个样本均数(或 ...
佚名 医学统计资料按其性质一般分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两类。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应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是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成若干组,再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如临床某些检验结果用阳性或阴性反应表示,对一批某病患者检验完毕后,清点呈阳性或阴性反应的各有若干例。又如要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先按A、B、AB、O四型分组,再清点各血型组人数 ...
佚名 统计表与统计图是整理、表达和分析数字资料的重要工具。运用统计表可避免冗长的方案叙述。能把有关的数字列在一起,既便于计算比较,又易于发现错误和遗漏。绘制统计图可使数字资料形象化、通俗易懂,并能把资料的变化趋势和各种现象间的关系明确地表示再现,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晰的印象。统计图只能表示概数,要想了解准确的数字,仍需看统计表。 ...
佚名 统计表可从广义或狭义上看。广义的统计表包括调查表、登记表、过渡表及表达最后结果的统计表在内。狭义的统计表是指表达统计结果的统计表。下面简述狭义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 一、统计表的构成 从统计表的外形看,可分为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等;从表的内容上看,又可分为主辞和宾辞两部分。统计表中被说明的事物称为表的主辞,用来说明主辞的统计指标称为表的宾辞,统计表的基本格 ...
佚名 统计表的资料用几何图形或图案等形式表示即成为统计图。 一、统计图的种类与构造 统计图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条图、圆图、百分条图、线图(包括半对数线图)、直方图和统计地图等。 统计图由以下各部份构成: (一)标题 每个图都应有标题。标题要简明确切,通常包括内容、时间和地点。其位置在图域之外,一般放在图域的下面。 (二)图域 图域的长宽之比一般 7:5为 ...
佚名 1.统计图有哪几部分构成?制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统计图有哪几部分构成?绘制统计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如何根据资料的性质来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形? 4.根据制表规则,修改以下的统计表。 (1)某中医研究院对77例治疗有效的慢性气管炎患者,停药两周后作了随访,结果如下表。试修改些表。疗效分类(随访前)临床基本控制显效好转例 数203621停药两周后疗 ...
佚名 调查或实验搜集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汇总之后得到的小计或总计数值称为绝对数(即总量指标)。如发病人次数、医院收容人数、治愈人数等。总量指标反映一定条件下某种事物的规模或水平是计划或总结工作的依据同时又是计算相对数与平均数的基础但是绝对数往往不便于比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计算相对数与平均数。 ...
佚名 相对数是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千分比或万分比等表示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指标之一。 计算相对数的意义是把基数化做相等便于相互比较。如:每千人中的发病数每百名某病患者的死亡人数等。 例如:某时期内甲部队患感冒者17人乙部队10人我们不能因为17人多于10人而得出甲部队感冒发病率高的结论如果甲部队有534人乙部队为313人那么甲乙部队感冒率分别为 ...
佚名 (一)强度相对数(率)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或频度(即频繁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数=某现象的发生数/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100�(或1000‰)(3.1) 例如:某部队某年发生菌痢136人次该部队同年平均人数为14080人。求该部队的痢疾发病率。 痢疾发病率=136/14080×10000 ...
佚名 在工作中比较几个强度相对数(率)时应注意它们的内部构成是否有差异当几个率的内部构成不同时就要先进行率的标准化而后再作比较否则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如表3.2为甲乙两医院的治愈率比较。表3.2 甲、乙两医院的治愈率科别出院人数治愈人数治愈率(%)甲医院乙医院甲医院乙医院甲医院乙医院内科150050097531565.063.0外科5001500470136594. ...
佚名 (一)根据要说明的问题选用合适的相对数 在相对数中最易混淆的是强度相对数与结构相对数实际应用中必须分清否则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如表3.4第(4)栏为龋患人数中各类口腔卫生人数的百分比这是结构相对数表示龋齿患者中口腔卫生的分布情况。从中可看到龋患人数中口腔卫生中等者最多。但这些结构相对数并不说明各类口腔卫生状况的人患龋齿的严重程度。要想了解各类口腔卫生状况的人群 ...
佚名 X2(称卡方)检验用途较广,但主要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差别的显著性,也可检验两类事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关新闻 ...
佚名 (一)X2检验的基本公式 下页末行的例3.1是两组心肌梗塞病人病死率的比较,见表3.5,其中对照组未用抗凝药。两组病人的病死率不同,抗凝药组为25.33%,对照组为40.8%。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仅由抽样误差所致;另一种是两个总体病死率确实有所不同。为了区别这两种情况,应当进行X2检验。其基本步骤如下: 1.首先将资料写成四格表形式,如表3. ...
佚名 (一)2×K表的专用公式,前面已讨论了,两个率的比较用四格表专用公式计算χ2值较为简便。如果是多个率比较,就要列成2×K表。这里的K暂为所比较的组数,2为每个组内所划分的类型数。求χ2值时本可用基本公式计算,但以用下列专用公式为便: (3.10) (3.11)表3.9 2×K表形式之一a1 a2┆┆b1 b2┆┆n1 n2┆┆∑ai∑b ...
佚名 X2检验的注意事项: (一)计算χ2值时,必须用绝对数,而不能用相对数,因为χ2值的大小与频数大小有关。 (二)当自由度为1时,需考虑进行连续性校正,当求出的χ2值略大于3.84时,校正更为必要。因为往往会改变原来的结论。 (三)多组资料进行χ2检验时,如理论频数小于5的个数占全部理论频数个数的五分之一以上时,要进行适当的并组,但应注意,要并得合理, ...
佚名 1.为什么要计算相对数?常用的相对数有哪几种?比和率有何区别? 2.运用相对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某部队发现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点95%和5%,故作结论“该病男性易得”。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4.某医院收治某病患者10人,其中8人会吸烟,占80%,所作结论是“吸烟是发生该病的原因”。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5 ...
佚名 上章介绍了计数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从本章开始介绍计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通过调查或实验收集到的计量资料,是一群大大小小的变量值。为将这群变量值的特点描述出来,当例数较多时,可先编制成频数表,了解变量值的分布情况,然后计算平均数描述其集中位置,计算变异指标描述其离散程度;若倒数较少,亦可直接计算平均数与变异指标。现分述于下。 ...
佚名 (一)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或频数表上频数最多组的组中值即为众数。如表4.3中坐高的众数是66.5cm。这样仅由观察所得的众数称为观察众数。同一资料常因所用组距不同和下限取值不同,观察众数稍有出入,故又称概约众数,与观察众数相对应的尚有理论众数。理论众数的算法根据频数曲线类型的不同而异,数学上为与极大值相应的横坐标。 (二)中位数及百分位数 1.中位 ...
佚名 (一)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设观察了n个变量值X1,X2,……Xa,一般可直接用式(4.6)求样本均数X。 式中∑是总和的符号,n是样本含量即例数。本书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简写成 X=1/n∑X(4.6) 例4.318-24岁非心脏疾患死亡的男子心脏重量(g)如下,求心重的均数。3503202603802702352853003002002752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