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 1种。因雄鸭脸部羽色华丽而得名。又名巴鸭,眼镜鸭。在西伯利亚东部繁殖,冬季到中国沿海地区和日本。雄鸭体长约40厘米。头部鲜艳呈黑、黄、绿三色并有黑色贯眼纹;背、胸部带酒褐色,散有黑点;两胁灰色,具虫样细斑。雌鸭体形较小;羽毛多黄褐色,而缀有斑纹;嘴基具有一显著白点。花脸鸭每年秋季南迁时,常集结成多达1000~2000只的大群。次年 3月北返。主要在中国长江流域和东南地区越冬。常 ...
雁形目鸭科的1属。嘴形侧扁边缘具锯齿;雌雄鸟均有羽冠;后趾具宽阔的瓣膜,后趾连爪较其宽度(连同瓣蹼)不超过3倍甚至仅2倍;两性羽色不同。有7种。除非洲和澳大利亚外在其余各洲均有分布。中国有4种,即斑头秋沙鸭、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主要见于东部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本属的代表种中华秋沙鸭为中国特产。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成双;雄鸟:头和上背均黑;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皆白色;有 ...
在动物园众多的游禽当中,鹈鹕是较好辨认的一种,它的长嘴与众不同,下嘴壳连接着一个“大口袋”,好象自备的鱼网,可以随时用来捞鱼。鹈鹕属鹈形目鹈鹕科,又叫塘鹅、海河、伽兰乌。世界上有8种,分布在北纬60度以南的北美洲和欧洲、亚洲、非洲及大洋洲。我国有班嘴鹈鹕、白鹈鹕两种。它身长约125-150厘米。全身满生着密而短的羽毛,毛多为桃红色或浅灰褐色。嘴长30多厘米,嘴尖下弯曲成约状,下嘴壳生有一个与赂等长 ...
雁形目鸭科雁属的 1种。俗名大雁分布于西伯利亚和中国东部,是中国习见种。体长710~790毫米体重2200~3400克;头颈棕褐色,前额或具狭窄白斑;上体灰褐或棕色;尾黑褐,尾端白色;喉和上胸棕褐色,胸以下污白,两胁有褐色横斑;嘴黑中间有1条黄或粉色横斑;脚橙黄或粉色。豆雁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见于长江南北的江河、湖泊、水库和农田中。数量居中国雁类之冠。迁徙时,每年 3月中至4月初和9月底至10月初路 ...
鸥形目的1科,前趾间有蹼膜后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全世界有13属21种。是典型的海鸟。体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平时栖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时期才到岸边的岛屿或陆地上来。上岸时大致呈直立式,状如企鹅。善于游泳和潜水,一般能潜入水下10米以上。以鱼类、甲壳动物和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繁殖,冬时南迁到地中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国台湾省。海雀集群繁殖,两性都抱窝育雏。 ...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1种。又名葭凫镰翅鸭,三鸭,扁头鸭。在西伯利亚东部繁殖,于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和印度越冬。中国仅在大兴安岭和吉林中部有繁殖记录。是一种鲜丽的中型河鸭。雌雄异色。雄鸭头顶暗栗色,枕冠和头侧呈金属铜绿色;喉和前颈白色,中间有1圈黑绿色领环;上体灰白,杂有褐色波状细纹下背以后转为暗褐色;翼镜墨绿;三级飞羽特长而向下弯曲,似镰刀状;下体灰白,并密布褐斑。雌鸭略小;上体黑褐,杂有棕色;V字 ...
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 1种。中国古称匹鸟。分布于中国东部、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中型游禽体长不到500毫米。雄性:羽色华丽头顶为金属翠绿色;枕部丛生赤铜色特长的羽毛,与后颈的金属暗绿色和暗紫色长羽形成鲜丽的羽冠,两侧各衬有宽阔白纹一道;背部大都浅褐;最内侧2枚三级飞羽扩大成扇状竖立在背部两侧犹如船帆,被称为“相思羽”,非常夺目;胸腹部纯白。雌性:背部苍褐色;眼周和眼后各具一条白色纵纹 ...
鸊鷉目鸊鷉科鸊鷉属的1种。夏羽:头、颈和背面均呈黑色,头侧眼睛后面有一丛金黄色扇形的饰羽;冬羽:头颈、颈侧和背面灰黑色,头侧直到眼睛后面白色,体侧亦白色。本种分4个亚种 ,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亚洲从伊拉克、伊朗往东直到中国东北地区,冬季迁徙到印度北部、尼泊尔、朝鲜南部、日本、中国沿海直至广东。 ...
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属的1种。又名水葫芦,因体形短圆,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体较小翅长约100毫米;前趾各具瓣蹼;上体(包括头顶、后颈、两翅)黑褐而有光泽;眼先、颊、颏和上喉等均黑色;下喉、耳区和颈棕栗色;上胸黑褐色、羽端苍白色;下胸和腹部银白色;尾短,呈棕、褐、白等色相间。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性怯懦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水上游荡,一遇 ...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 1种。又名夏凫,谷鸭,火燎鸭,黄嘴尖鸭,败鸭,麻鸭。分布西至青海、四川、云南,南至广东、广西和台湾。主要在中国东北、华北和内蒙古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和华东地区终年留居,西藏南部为越冬地。体重约1000克。雌雄羽色相差不大。嘴黑色,端部黄色;体羽大都棕褐色;白眉斑较明显;翼镜呈金属蓝绿色,并闪紫辉;颊、颏、喉和前颈为沾黄的白色。3 月中旬开始向北迁移。5~7月繁殖。巢常筑在河流、 ...
雁形目鸭科麻鸭属的 1种。又名黄鸭,红雁。分布全中国。体重约1500克。外形似雁,腿强健有力,适于行走。雄鸭头顶棕白色,颈淡棕黄色,繁殖期颈基有一窄黑环;上体赭黄色翅尾黑色翅上覆羽白而沾棕,翼镜辉绿色;下体色浓近栗色。雌鸭羽色较淡,颈基无黑环,眼暗褐色,嘴黑,脚黑黄色。赤麻鸭是草原-荒漠型的种类对多种生态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从低海拔盆地到约5000米的高寒山区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通常成对或结小群在 ...
雁形目鸭科的 1属。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先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世界有5种: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黑颈天鹅、黑天鹅。中国有3种,即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大天鹅和疣鼻天鹅均在中国繁殖和越冬;小天鹅繁殖于欧亚大陆的极北部迁徙时途经中国东北、内蒙古和华北,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越冬。疣鼻天鹅是天鹅中最 ...
鹱形目信天翁科信天翁属的 1种。此鸟为漂泊性海鸟。外形似海鸥。头大;嘴长而强,由许多角质片覆盖,上嘴先端屈曲向下;鼻成管状;颈短;体躯粗壮结实;尾短;翅狭而特大,长达550毫米以上。飞翔力强常在远洋空中翱翔,终日不倦,也不怕暴风。亦能潜水。食物以软体动物为主。叫声宏亮。短尾信天翁成大群在北太平洋海岛上繁殖。在地面上或岩窟内以泥土筑巢。每产仅 1卵。卵近白色。孵卵期为2~3个月。雌雄共同孵卵和育雏。 ...
鸥形目鸥科的1属因与家燕的尾型相似而得名。世界共有32种,中国有8种。此属分布几遍全球绝大多数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是鸥科中体型较小的类群。嘴形细长,嘴峰形直或几乎直形不成弧状;脚短而细弱趾间蹼不呈深凹状;尾较长超过翅长的1/2呈深叉状。常结群在海滨或河流活动。巢置于沼泽地的砂土窝中。每产卵2~3枚,淡灰或淡黄色。孵化期21天。中国常见种为普通燕鸥。主要食鱼类,春秋季节嗜吃蝗虫、草地螟等,为草原和农 ...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 1种。又名尖尾鸭,长尾鸭。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和新疆等地。雄鸭体长约600毫米,体重约1000克。头部暗褐后颈中央羽绒色黑,在黑色后颈两侧和褐色喉部之间有一条白色宽带,后连于白色的下体;背和两胁均布满黑白相间的虫囊状横斑;翼镜铜绿,前缘砖红;外侧尾羽灰褐,中央2枚尾羽特别长,先端尖锐。雌鸭体形较小;头和背大都褐色,缀以白斑;翼镜不明显,呈黑色而有铜绿闪亮 ...
鸟纲的1目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细直而尖;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早成性。仅有鸊鷉科1科。中国常见种有小鸊鷉。冬季栖息于溪流,夏季到湖沼中繁殖,在水面以枝、叶等筑浮巢。每窝产卵6~7枚。主要以昆虫和小鱼等为食。 ...
鹈形目鸬鹚科的1属体长约800毫米,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有30种。除南北极外几乎遍布全球。善游泳和潜水。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食鱼类。中国有5种:鸬鹚(又称普通鸬鹚)、斑头鸬鹚、海鸬鹚、红脸鸬鹚和黑颈鸬鹚。东南沿海各省常见。每当繁殖季节,到临近水域的悬崖峭壁 ...
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而且寿命一般只有二三十年,并不长寿。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它身披洁白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呈弓状,覆盖在白色尾 ...
雁形目鸭科雁属的1种。又名白头雁黑纹头雁。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体形较鸿雁小雄雁体长不超过850毫米,雌雁体长不超过750毫米颈部也比鸿雁短;雌雄羽色相似。头顶污白色,后头有两道黑色带斑,后颈暗褐,颈的两侧均白;上体大都灰褐,各羽缘浅棕色或白色;颏和喉污白;前颈暗褐,向后转为灰色,羽缘较淡,下腹和尾下覆羽污白;胁羽暗灰,具有暗栗色宽阔羽端斑。在高原湖泊地区繁殖。斑头雁在水中配对。交尾后就 ...
在蚊子中,最可恶的要算吸人血的蚊子。雌雄蚊的食性本不相同,雄蚊“吃素”,专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液汁为食。雌蚊偶尔也尝尝植物的液汁,然而,一旦婚配以后,非吸血不可。因为它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发育。所以,叮人吸血的只是雌蚊。蚊子的一对触须和三对步足上,分布着很多轮生的感觉毛,每根感觉毛上密集地排列着圆形或椭圆形细孔。黑夜里,蚊子可以凭着这种传感器感知空气中人体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在1‰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