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 (2)体温的调节(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通过阿蒙森(Roald Amundsen l872—1928)征服南极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勇气。 3.能力方面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绘制直观图;培养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分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营养物质的功能(识记); (2)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合理营养(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 培养珍惜粮食的品质与习惯;强化营养的适度及合理原则;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和博爱精神。 3.能力方面 学会评价、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营养。 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探究 ...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概述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4)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 ...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起,引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有些传染病,人的一生只患一次,如天花、麻疹、百日咳等,而另一些传染病如感冒、痢疾等却可能多次感染,这是为什么? 引出特异性免疫有两种类型,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都可分化成一部分记忆细胞,执行或长或短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复习:1.什么是抗原?有哪些性质? 2.什么是抗体?主要分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2)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其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2)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植物生理学中的热门研究领域。对其机理的深入探索,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上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量,满足能源需求,解决粮食危机和进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通过本章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运用物理、化学等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的基础知识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进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过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学生对示意图的观察、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认真探索知识的严谨科学态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通过观察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的永久横切片,使学生识记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区别,并以此了解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识记)。 (2)C4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明显提高的原因(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对C3植物暗反应发现过程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以此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概述光合作用效率的概念以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中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重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知道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物固氮过程。 (2)识记生物固氮的意义。 (3)了解生物固氮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对固氮微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点、生物固氮的意义等内容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及钻研精神。 (2)通过运用生物固氮原理分析有关农业生产事实中的科学道理,渗 ...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师生活动达到目的导言 研究过程 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学习本节课内容 发展学习氮元素是生命所必需的。分子态氮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丰富,约占79%(v/v),但绝大多数生物无法直接利用。只有当游离氮被“固定”成为含氮化合物后,才能被这些生物吸收利用,氮成为活细胞的一部分并进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概念和特 ...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习了有关遗传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讲述的。其中《细胞质遗传》是对必修教材中细胞核遗传部分知识的补充,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遗传物质是由核内和质内两部分构成,同时也为下面章节讲述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质粒埋下了伏笔,《基因的结构》、《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使学生对基因及其表达机理在高二基础上取得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而《基因工程简介》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到遗传,人们不会忘记遗传学之父——孟德尔,他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拉开了20世纪人类解开遗传之谜的序幕。尽管他的两大发现被埋没了30余年,但在他去世后的第16年——1900年,由于德国学者科伦斯等人的努力使孟德尔的科学发现重见天日。然而,就在9年之后,还是科伦斯的发现再一次对孟德尔的 ...
我国是泱泱农业大国,但耕地面积仅仅占世界的10%,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问题一直是困绕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头的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人们终于发现,“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什么是“杂种优势”?它为什么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样从实际问题入手,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原核细胞的基团结构、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识记); 人类基因组研究(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正确认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价值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艰巨性,通过阅读分析有关新闻报道,理解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否则会误导公众。 3.能力方面 提高阅读生物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能够辨析新闻的真实性与宣传的可靠性。 ...
引导学生复习。 1.基因的概念,何谓遗传效应? 2.基因的分子结构。 3.思考: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的基因存在于人体的什么细胞中?为什么细胞含基本相同的基因,但只有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唾液淀粉酶、胃腺细胞中合成胃蛋白酶呢? 能明白基因的结构不仅包括能转录成信使RNA的片段,还应具有调控序列。 材料一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全世界各国不分大小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原理(理解);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及其在细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理解生命是个有序的系统。 3.能力方面 初步培养阅读有关基因表达内容的英文材料能力,理解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阅读生物专业英文原版资料。 重点、难点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 ...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基因工程的概念(知道)。 (2)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步骤(知道)。 (3)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步骤,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基本观点。 (2)通过学习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及成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 ...
一、激发情趣、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生物之所以体现出各种形态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但是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教师演示幻灯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列举几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如下: 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 ...
一、复习巩固,引出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基因工程的概念和操作工具,本节课利用提问方式开始,使学生的思路回到所学的内容中,为本节课的推进进行铺垫。问题如下:(可利用幻灯或多媒体课件演示) ①基因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②基因操作的工具酶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③基因的剪刀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④基因的针线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⑤基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