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瑞拉(L.Ererra)于1886年所提出的有关胚细胞分裂的定律。此定律认为新的分裂面的面积的形成尽量达到最小程度。所以细长的胚胎容易从与长轴垂直的在两轴等距离处发生分裂。 ...
罗旺塔尔(H.Loewenthal,1930)将埃利希(P.Ehrlich,1906)所发现的鼷鼠移植性乳癌转变为腹水型。这是与吉田肉瘤(Yoshida sarcoma)同样的恶性腹水瘤。在移植于腹腔后第14天,出现腹水,而肿瘤细胞亦明显增殖。在这些肿瘤细胞中,其染色体有二倍体和亚四倍体两个系统。RNA及磷酸酶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多。这不仅用腹水(0.2—0.3毫升)可以移植,且用任何系统的廉价的 ...
与叶绿素a的红色部分吸收极大相比,绿色植物和藻类等光合成的光能效率在长波长区下降(红色下降red drop),但当用这种产生红色下降的长波长区的光照射叶绿素和藻类等的同时,一旦碰到较短波长的单色光时,光合成就以高效率进行。这就是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埃默森效应或光合成的增进效应(enhancement effect)。这个现象表明用两种波长的光在各个反应系统上的变动,由于它们的共同作用,光合成的 ...
检测吲哚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在盐酸存在条件下使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醇溶液发生作用。在加入亚硝酸钠时显色更加稳定。不同的吲哚化合物显色也不一样。
蛋白质或肽的氨基末端分析法之一。由埃德曼(P.Edman)所创立。即在弱碱性条件下使之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然后用酸处理,从多肽链上仅使氨基末端残基以氨基酸的苯基乙内酰硫脲衍生物的形态游离出来,然后进行分析。根据反应试剂或衍生物的缩写,本法亦称PTC法或PTH法。在第一个氨基末端残基游离后,对剩余的多肽链如适用于同一反应,则可游离出下一位置的残基。如此反复操作,有可能从末端决定氨基酸排列顺序,据 ...
莨菪烷族颠茄生物碱的一种。亦称dL-天仙胺(hyoscyamine)。消旋体同L体共同存于茄科植物特别是Atropa belladonna、莨菪和颠茄等的根、叶中。由此类植物的根、叶中可以提取,亦可通过合成(A.Ladenberg,1879)取得。非旋光性外消旋体为长斜方柱状结晶,熔点114—116℃,溶于热水、乙醇、氯仿和乙醚中,可微溶于冷水。一般是以硫酸盐(熔点194℃)的形态使用。少量的 ...
阿塞斯(M.Arthus,1903)所发现的变态反应。如果给家兔皮下反复注射马血清,他发现注射局部会出现坏死性变化,因而考虑这可能是局部的过敏症。现已知此现象是多种反应的复合反应。即在阿塞斯所进行的实验中出现过敏症,也出现迁延型反应。过敏症中以Ⅲ型反应最强。因此,通常所说的局部过敏坏死型反应或阿塞斯反应时就是指Ⅲ型反应而言,即补体用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则产生白细胞游走因子;使颗粒性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白细 ...
由阿伦(J.A.Allen,1877)所阐明的现象,即在恒温动物中,同种的个体或近缘的异种之间,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其耳、吻、首、肢、翼和尾等突出的部分显有缩短的倾向。这是由于减少体表面积,有利于防止体温发散,说明动物为了保持体温而具有的一种适应性。 ...
即四氧嘧啶。为丙酮二酸的酰脲,可由尿酸的氧化合成。对胰脏的兰氏岛(islet of Langerhans)即胰岛(pancreas islet)的β细胞具有特殊的破坏作用,中止胰岛素的分泌,而引起动物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alloxan diabetes)。同样的作用可由葡糖胺的硝基衍生物——链脲佐菌素(streptozo ticin)的一次注射引起。 ...
仅以L-阿拉伯糖作为组成(单)糖的中性多糖。亦称为阿拉伯树胶(araban)。作为多糖的名称,根据一般原则是在其组成(单)糖名词的词干上加上-an,阿拉伯多糖一词已广泛被使用。可从植物组织中伴随果胶用热水提取出来。可溶于70%的乙醇中,用稀酸水解。能从花生、苹果和甜菜中分离出来。通常聚合度低(40—50),具有分支结构。
雌激素的检定法。即先将试验物质注射于摘出 卵巢的成熟鼠或小白鼠,然后作阴道粘液涂片观察。本法是以阴道粘膜完全角化为指标,根据这个指标检查是否已引起发情。本法是由E.Allen和E.A.Doisy(1923)首创的。 ...
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的中性多糖。在针叶树的木质部中大量含有此糖,特别在落叶松(Larix)中可达25% 。可用水从木粉中提取。L-阿拉伯糖与D-半乳糖的含量比一般为1∶5—6。为具有很多分支的结构,在β-1,3或β-1,6-键的半乳糖链中接有β-1,3-键的阿拉伯糖侧链。
腺苷一磷酸即adenosine monophosphate的缩写。
β-aminoethylisothiuronium bromide hydrobromide或S-(2-aminoethyl)isothiuro-nium bromide hydrobromide的略称。分子式为C3H11Br2N3S,分子量为281.04。1955年美国的多尔蒂和伯内特(D.G.Doherty和W.T.Burnett)提出了它对大白鼠具有辐射防护作用的报告,从而成为出名的显效 ...
C5H10O5。戊糖的一种。D-阿拉伯糖除含于一部分植物糖苷中外,几乎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而L-阿拉伯糖则以植物界为中心广泛分布着,在松或杉的心材中呈结合状态或游离状态存在。植物树胶多数也是以L-阿拉伯糖为主要成分的多糖。一般植物细胞作为细胞外间质成分而合成分泌的杂多糖常含有L-阿拉伯糖。与D-木糖是4-差向异构体的关系,在生物体内经由α-D-葡萄糖-1-磷酸→UDP-D-葡萄糖→UDP葡糖醛酸 ...
从Cephalosporium aphidicola的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双萜。是真核细胞DNA合成的特异的可逆的抑制剂,对RNA合成及蛋白合成无抑制作用。在三种真核细胞DNA多聚酶α(复制酶)、β(修复酶)和γ(线粒体DNA复制酶)中,只抑制α。分子量为338,难溶于水,可溶于二甲亚砜和乙醇。
即3,6-二脱氧-D-半乳糖、3-脱氧-D-岩藻糖。是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含脂多糖(脂多糖)侧链上结合的一种糖。最初是从沙门氏杆菌中分离出来的。
机体受到周围环境发生改变的刺激时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能引起机体或其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刺激引起机体或其组织细胞的代谢改变及其活动变化,称为反应。反应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者活动由弱变强,称为兴奋;另一种是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由强变弱,称为抑制。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以及机体当时所处的机能状态。周围环境经常发生改 ...
机体在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对外环境适应的过程中,各种功能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而复始的节律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有按年、按月、按周变化的低频节律,如育龄妇女的月经周期,又称为月周期。有按日变化的中频节律,如体温、血压、血细胞数、糖皮质激素、代谢水平等均呈昼夜节律变动,又称日周期。还有节律周期短于 1天的高频节律,如呼吸周期、心动周期等。生物节律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本身具有的内在节律;二是 ...
数值分类学电子计算机在分类学中的应用而建立起来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值分类学以表型特征为基础,利用有机体大量性状(包括形态学的、细胞学的和生物化学等的各种性状)、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得出结果,从而作出有机体的定量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分类群之间的关系。例如根据选取人参属52个形态性状、细胞学性状和化学性状,对中国人参属10个种和变种进行数值分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化学分类研究把人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