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壮观霉素

  壮观霉素 spectinomycin 亦名放线菌壮观素(actinospectacin)。属于氨基糖苷的抗菌素。与链霉素不同,它不会发生mRNA的误读,但能与细菌的30S核蛋白体结合而阻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壮观霉素的抗药性菌株,其30S核蛋白体中被称为“S5”的蛋白质可看到有变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装死

装死 death mimicry,death feigning,thanatosis 动物受到急剧的刺激,采取静止不动恰如死去的状态,称为装死。从哺乳类、鸟类直到多数无脊椎动物,都可以见到这种现象,尤其是昆虫,不论成虫或幼虫装死的例子尤多。在甲虫中,有的在草上停留时由于受到强烈的风吹,就呈现装死反应而落在地面上,当风停止后,在重新攀登。装死现象除掉一部分高等动物以外,大都是对单纯的刺激所发生的反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发生outbreak

  是指生物的种群密度水平比平常显著增高而言。大发生亦称为异常发生。通常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增殖引起的,但在局部地方也常由于外来的集群迁入而引起。昆虫的大发生,一般有不规则的间隔,有一世代个体数急剧上升后又立即降低的突发性大发生(sudden outbreak),以及在森林害虫所见到的从大发生开始到终止需要数个世代的渐进性大发生(gradation)。大发生开始多以最适的气候条件为引发点,此称为气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主寄生

转主寄生 heteroecism 指生活史中各阶段能在不同种的奇主上度过寄生生活的现象。例如柄锈菌科的松瘤菌的Cronartiumquercuum,其性孢子和锈孢子两个阶段是在赤万代松和黑松等的枝干上渡过的,而夏孢子和冬孢子两个阶段是在山毛榉科的植物叶上渡过的。还有梨赤星病菌的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在梨叶上渡过性孢子和锈孢子两个阶段,再在桧的茎、叶上渡过冬孢子阶段,它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译控制

转译控制 translational control 指基因性状表达在翻译阶段的调节。如果将DNA信息表达,分为从DNA至mRNA的转录阶段和从nRNA至蛋白质的翻译阶段。则将前者称为转录控制,将后者称为控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骨针macrosclere,megasclere

  同一种海绵动物的骨针大致可分为大、小2种,分别称为大骨针、小骨针。大骨针在体内呈有规则的排列,构成身体的主要骨架;小骨针散在大骨针之间或皮层内,起加固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汗腺 large sudoriferous gland

  指人的顶浆分泌的汗腺。形态与小汗腺相似,分泌物虽然与各大汗腺有所不同,但是都与汗无关。有腋腺(glandulae axillares)、耳垢腺(glandulaeceruminosae)、乳晕腺( glandulae areolares)、肛周腺(glandulae circumanales)、睫毛腺(glandulae ciliares)、鼻翼汗腺(glandulaesuboriferae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进化 macroevolution

  大进化是戈德施米特(R.Goldschmidt 1940)创造的术语,是小进化的反义词,其意近于法语的transformation(变迁)。含义是在地质阶段的漫长岁月中所发生的,在分类学上有很大距离的一种进化。戈德施米特把对新种的形成其与小进化机制不同的,称之为大进化。但现在所说的大进化多数是指间隔远比同属的种大的那种进化。例如,中生代哺乳纲的出现;古生代许多门的分化都是典型的大进化。戈德施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核 macronucleus,meganucleus

  又称为主核(德Hauptkern)。原生动物的真纤毛虫类是异形多核的,大的一个为大核,小的为小核。在功能上大核是营养核,其中含有的染色质为营养染色质;小核是生殖核,其中的染色质为生殖染色质。蛙片虫(Opalina)等原纤毛虫类的核在外观上是同形多核的,但在核分裂时,每一个核中出现大染色体和小染色体,并各具有独立的变化形式。因此,在这类生物中一般也认为大核和小核合起来构成一个核。在草履虫类中,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静脉 vena cava

  在鱼类以外的脊椎动物中,指引导身体各部静脉血到心脏去的大静脉。可区分为前大静脉和后大静脉。前大静脉(precava,vena cava anterior)是由胚胎的顾维尔氏管变化而来。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各有1对,把来自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血液送到静脉窦。哺乳类中单孔类、有袋类、齿类、食虫类前大静脉也是1对,但一般只有右大静脉残存,左侧的顾维尔氏管残留形成心壁的冠状静脉。后大静脉(postc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 macroelement

  亦称大量养分(macronutrien)。是指水培时的培养液中必须供应的数量较大的元素而言。其中钙、镁、钾、氮、硫和磷等的盐类,每升中的含量分别以0.2—1.0克左右为适宜。相反,很久以来就已经知道铁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其浓度保持在数十万分之一即足。另外,由于药品的精制与水培技术的进步,又相继确定了一些不可缺少的元素,如锌、锰、铜、硼、钼等,其适宜的浓度为数百万分之一左右。铁以下各种元素称为微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陆漂移 continental drift

  为1915年德国气象学者A.Wegener所发表的学说。即地球在古生代末以前只有一个原始大陆(pan-gaea),到中生代大陆发生分裂,形成大陆块,在地球表面上漂浮,致最后达到现在的位置。基于向对大陆轮廓的一致,南半球的冰川作用的痕迹,间冰期沉积物中的苏铁蕨类及爬虫类化石的分布而提出的这一学说,曾一时不振,但受南半球的地质学者的支持而坚持下来。1928年A.Holms提出地幔对流为移动的动力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卵裂球 macromere

  在后生动物发生的卵裂期的胚胎,其卵裂球的大小有显著的差异时,则称大形的卵裂球为大卵裂球,这完全是几何学上的名称。在多数情况下,大卵裂球含有的卵黄在植物极侧,形成内胚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螺旋 major spiral

  是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到后期染色体的染色丝中所见到的螺旋结构。大螺旋进一步盘卷(coil)化而成为小螺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次生分生组织 secondary meristem

  为已经分化为永久组织的组织一部分再次恢复细胞分裂机能而重新成为分生组织的总称。严格地说,次生组织的形成,与初生分生组织并没有直接联系。来自皮层细胞的木栓形成层,在异常增粗生长的茎部中柱鞘和在皮层产生的形成层(称为副形成层acces-sory cambium),以及进行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皮层内出现的形成层等均属其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自然稀疏

  自然稀疏 natural thinning 在个体密度非常高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对光、水和营养等条件的个体间的竞争,随着生长的进行,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处于劣势的个体逐渐枯死,随着群落的生长而个体的密度逐渐降低,此现象称为自然稀疏或自我稀疏(self thinning),它是群落所具有的自我调节机能之一。在固着性动物方面也可见到同样的现象,但此法则还是根据同种以及同龄植物的种群而提出的。这样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次生菌丝 secondary hypha

  亦称二级菌丝、双核菌丝、复相菌丝。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其具有分枝状者称为次生菌丝体。菌丝细胞为单倍(n)单核的初级菌丝经体细胞接合后,很容易发生核结合。这样来自双亲的核各自独立成对地在一个细胞内,随着菌丝的伸长,同时进行双核分裂(conjuga-te division),维持双核体(n n)状态。这种核状态,称为复相核。双核分裂时多半呈锔形的形式进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自然条件反射

自然条件反射 natural conditioned reflex 指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对人来说也包含由社会环境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实验条件反射(或人为条件反射)的反义词。一般自然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是复杂的,同时反射的形成通常是以个体适应环境的形式表现出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自然梯级

自然梯级 ladder of nature 自然界的物体(特别是生物)是按系列排列的思想最早来源于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而近代则以C.Bonnet为代表,这种系列就是所谓自然梯级。例如按Bonnet的观点,自然界存在的物质理所当然地从简单的元素,经过矿物界、植物界、动物界而过渡到人类。在这样的系统中飞鱼是鱼还是鸟,蝙蝠和鼯鼠是鸟还是兽,象含羞草这样有感觉的植物是植物还是动物,存在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次生木质部 secondary xylem

  即第二次木质部。由于形成层的切向分裂,在其内侧形成的木质部。次生木质部是由形成层纺锤形原始细胞(fusiform initials)形成的纵向组织(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和由射线组织原始细胞(ray initials)产生的次生射线组织构成的。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的木材大部分由次生木质部构成,通常前者次生木质部缺少导管,后者则有导管,一般情况下其构成因素也是多样的。与初生木质部难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