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于感觉刺激的量、质以至时间、空间的配置产生与客观实际不符的感觉。通常指在正常人所产生的,与在异常状态所产生的错觉合起来说,则将前者称为生理的错觉与后者相区别。生理的错觉尤以视觉为最显著,而被称为视错觉(optical illusion)。其中多属对所视物体空间配置的判断错误,尤其是对单纯几何学图形的大小、间隔、长度、角度、方向等误视的图形视错觉,即几何视错觉(geometrical opt ...
子宫内膜 endometrium,uterine endome- trium 亦称子宫粘膜,是指构成哺乳类子宫内壁的一层。对动情素和孕激素都起反应,因此可随着性周期(发情周期、月经周期)发生显著的变化。动情素可引起子宫肥大,孕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发生特殊的妊娠初期变化,或改变子宫内膜的性质,使之具有产生蜕膜的能力。子宫内膜覆盖着粘膜,由粘膜上皮与其下方的固有层所组成。粘膜上皮为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复 ...
由于碱基置换,与某一氨基酸相对应的密码子变成其他氨基酸的密码子,其结果使合成的蛋白质的活性发生变化或失去活性,这样的突变称为错义突变。因突变而引起的氨基酸置换,对于蛋白质中的任何氨基酸都能引起,偶而在有关蛋白质活性的氨基酸上发生置换时,蛋白质的活性会降低或消失,因而可作为突变体被检出。由错义突变所产生的没有活性的蛋白质,在抗原方面与正常蛋白质显示相同性质,能被作为交叉反应物质(CRM)检出。
子宫(肌)收缩作用 oxytocic activity 即由化学物质引起子宫肌的收缩的作用。催产素的活性堪称为这种作用的典型通常是指将发情前期或发情期的、而从未交配过的雌性大白鼠的子宫放在任氏液中所发生的收缩作用。有时也使用以雌激素处理过的雌性大白鼠的子宫。规定用日本药典标准物质单位来表示其活性。纯催产素的活性为415—450单位/毫克。此外,前列腺素也具有子宫收缩作用。 ...
能够抑制错义突变的抑制基因。由于错义突变而被置换了的氨基酸因受到抑制而被进一步置换成其他氨基酸的结果,至少无义突变得到部分地回复。和无义突变抑制基因一样,已知在大肠杆菌中可起因于tRNA基因,也可起因于核糖体的基因,前者往往是产生于tRNA的反密码子部位的碱基发生置换,但也偶有反密码子以外的部位由碱基置换变成抑制基固tRNA的例子。 ...
子宫肌层 myometrium 构成哺乳类子宫中层的平滑肌组织。卵巢分泌的性激素能刺激子宫平滑肌纤维,而引起与性周期相应的肥大和增生。另外,妊娠时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纤维,可肥大到哺乳类平滑肌的最大值(500微米以上)。分娩时子宫肌能对脑垂体后叶激素的催产素发生反应而收缩。 ...
子房 ovary 在被子植物雌蕊中分化雌性生殖细胞的部分,为一至数枚心皮的、边缘以围卷状态愈合的囊状器官。一般心皮的边缘进一步卷入成为胎座,着生有相当于大孢子囊的胚珠,在内表皮上也能形成胚珠。子房壁由角质化的表皮和许多薄壁细胞及维管束等构成。每一枚心皮的背侧有主脉,由此分出叶脉状细脉。相当于卷入的两叶缘的部分也分化有单条维管束。豆科子房是由一个心皮构成的单心皮子房(monocarpellary ...
子孢子 sporozoit(e) 孢子虫类(例:疟原虫Plasmodium)在卵囊(ocyst)内分裂成许多细胞,这些细胞离开卵囊就成为子孢子,子孢子的形状有镰刀形、棒状,纺锤形等。子孢子可引起新的感染。 ...
滋养层 trophoblast 为哺乳类早期胚泡壁的单层细胞所形成的薄膜。是因为以后从母体摄取胎儿营养起重要作用而有此名。植入时滋养层局部增生肥厚(极端滋养层)侵着于子宫壁的组织内,并将一部分子宫壁溶解吸收。内胚层和中胚层分化之后,它虽然相当于外胚层,但与胚体形成部的胎儿外胚层是有区别的,所以有称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的。滋养外胚层不久被胚外体壁中胚层贴附,这样合起来的两层(广义 ...
姿势语言 gesture language 指一般不是靠声音而是由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动作以传达意思的手段。类人猿的黑猩猩,相互间能用某种程度的姿势来进行交流。R.A.Gardner.B.T.Gardner夫妇,把哑人使用的手势语言教给黑猩猩,并把特定图形与特定意义结合起来使之记忆,通过图形的配列(图形语言)使人和黑猩猩之间的交流获得成功,从而在语言问题上又增加了新的趣味。 ...
姿势 posture 指生物,特别是动物身体所表现的一定体位形式。生物在维持一定姿势,进行活动时,大脑发出的命令通过锥体途径和锥体外路系统支配全身的肌肉,加之内耳平衡器和颈部等肌肉及关节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姿势反射),使全身形成平衡的姿势和动作。自马格纳斯(R.Magnus,1924)开始研究姿势反射活动的调节机制以来,对大脑各部位和内耳的破坏所引起的变化作了观察。近年通过微电极法,对大脑各部位的 ...
着丝粒丝 kinetochore fiber 一般惯称染色体丝,或旧称牵引丝。是纺锤体内在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和两极之间的丝状结构。染色体丝这一名称容易与构成染色体本身的基本丝状结构相混淆,当然牵引丝在功能上也不能说是确切的名称。着丝粒丝是从前中期开始由着丝粒部位发展起来的。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证明即使在活体的分裂细胞中,着丝粒丝也是客观存在的和具有结构的,在偏光显微镜下,它显示出极为强烈的复折射 ...
通过特殊转导作用导入参与乳糖发酵的基因的缺陷性λ噬菌体。dg系defective galactose-transdu-cingλphage的缩写。它是一种转导噬菌体。由于λ噬菌体的DNA和细菌染色体DNA之间发生重组,细菌染色体上的控制乳糖代组的基因参入了λ噬菌体基因组中,而使噬菌体基因组的一部分丧失成为缺陷性噬菌体。因此,单独进行感染时不发生正常的噬菌体增殖。如用适当的方法使没有发酵乳糖能力 ...
λ噬菌体的DNA中有关增殖和调节的4-5群基因在一起时才能独立地进行增殖。当有关头部或尾部形态形成等基因群全部缺失时,它们在细菌细胞内只能以质粒的形式存在并遗传给细菌细胞的后代。它可用于研究复制子的基本结构和了解增殖的调节机制等,此外也是理解噬菌体和质粒的关系的一种手段。dv系defective virulent(不能形成有感染能力的噬菌体)的缩写。 ...
着丝粒 kinetochore,centromere (1)是染色体的特定的结构部位,在分裂期,着丝粒丝由此部位向纺锤体的两极发展,在中期时,它排列于赤道面上,后期它比染色体的主体先一步向两极进行移动。在许多真核细胞中,其功能局限于染色体的原缢痕部位(称为局限型着丝粒),但在灯芯草科植物的地杨梅属以及半翅目昆虫等生物中没有原缢痕,其功能沿染色体的全长分散着着丝粒。即使是局限型着丝粒,在减数分裂期也 ...
着丝粒距离 centromere distance 指在染色体图上某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在子囊胞子成直线排列于子囊内的某种链孢菌中,因为由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排列在子囊的一端,所以,根据四分体分析可以区别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就以 和a这一对基因来说,四分体的排列若成为( , ,a,a)或者(a,a, , )的,则为第一次分裂分离,若成为( ,a, ,a),(a, , ...
为表示辐射防护物质有效性指标之一的剂量减低系数(dose-reduction factor,法facteur de red-uction de dose)的简称。防护物质的效果是随给予量、防护对象和射线的LET等改变。为了取得统一的照射效果,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一必要的辐射量比以相对的表示防护能力,这种比例称为DRF,例如,给予防护物质的动物的LD50/30是1200R,对照区的(LD50/30) ...
〔1〕交联是DNA的双链间或单链内所具有的键。具有两个作用基团的化学物质(丝裂霉素C、芥子气等)和两条链上的碱基同时结合起来,起了链间交联的作用。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也可使两链结合引起交联。后者也可产生同一链内的交联。交联在DNA的损伤中产生了很大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链间交联(interstrand crosslink)若不除去,则DNA复就会完全停止。这就是丝裂霉素C和芥子气显著阻碍DNA复制 ...
霍尔丹(J.B.S.Haldane 1949)提出来的表示进化速度的单位。进化速度可用某一个合适测定值X的时间增加率dx/dt来表示。 测定值在t年内由X1变化为X2 ,则可以对进化率予以(1/t)(lnk2-lnx1 )的定义。霍尔丹把t=100万年,X2=eX1 或X2=X1/e(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时的进化速度作为一个达尔文。实际应用时可以当作每1,000年为0.1%的增减。就各种动 ...
达尔文理论通常是指达尔文学说中的进化因素理论。其中心是自然选择,但也不否定用进废退的因素。达尔文认为,微小的变异累积可形成变种,而其中某些可成为起始种发展为新种,进一步由于性状分歧而发展成若干不同的种,再进一步可形成属和科。此外,达尔文还指出,“生物界避忌自体受精”,异体受精在生物中是具有比较普遍性的,自体受精可引起生物退比。通常把这一理论称为达尔文法则或达尔文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