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到中期出现的两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相。在二价染色体中通常形成一个乃至数个交叉。因为每一条染色体被分为两条染色单体,所以二价染色体是由四条染色单体所组成,有时被称为四分体。在二倍体和双二倍体中,二价染色体的数目与其染色体数的半数(n)相等。
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磷酸基导致生成作为磷酸甘油变位酶的辅酶即2,3-二磷酸甘油酸反应的酶。 EC.2.7.5.4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2,3-二磷酸甘油酸 在兔和其他许多动物的红血球中发现,而在牛的红血球中则不存在此酶。在磷酸基以羧基转移到醇性羟基上的反应中,伴有大量自由能放出。 ...
尼格莱因酯(negelein)。是糖酵解的中间产物之一。3-磷酸甘油醛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于脱氢的同时磷酸化而成。羧基与磷酸的键是高能键(△G°′=—11.8千卡),在3-磷酸甘油磷酸激酶的催化下可使ADP磷酸化。 ...
高浓度存在于红细胞中,也存在于其他细胞中,在如下的反应中生成: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2,3-二磷酸甘油酸属于糖酵解酶系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似乎可催化此反应,此酶原来的功能是催化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的反应,此时2,3-二磷酸甘油酸是作为辅助因子而起作用的。虽然也认为类似于糖酵解酶-葡糖磷酸变位酶的反应机制,但仍有欠明确之处。最近R.Bene-soh和R.E.B ...
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称为哈杨二氏酯(Harden-Young ester)。A.Handen和W.J.Young(1906)发现,在酵母的酒精发酵中需要磷酸盐,并证明磷酸盐是以1,6-二磷酸果糖的形态被摄入而进行发酵的。在醣酵解时,它是由磷酸果糖激酶作用于6-磷酸果糖而形成的。通过醛缩酶的作用可以分解成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光合成中的碳酸受体。在戊糖磷酸循环中5-磷酸核酮糖由磷酸核酮糖激酶(EC2.7.1.19)的作用,被ATP磷酸化而产生1,5-二磷酸核酮糖。
1,7-diphosphate是由1-磷酸赤藓糖和磷酸二羟基丙酮在醛缩酶的作用下生成的。磷酸四糖 磷酸三糖→二磷酸景天庚酮糖。在光合作用中是还原型磷酸戊糖循环中之一员。其化学性质与糖酵解中的六碳衍生物1,6-二磷酸果糖相似。
一般简称UDP-半乳糖。其结构是 α-D-半乳糖残基结合在二磷酸尿苷的末端磷酸残基上,与二磷酸尿甘葡糖(UDP-葡糖)同样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内的一种核苷酸糖。由1-磷酸α-D-半乳糖在己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hexose-1-phospha-te uridylyltransferase,EC 2.7.7.12)的反应中生物合成。UDP-葡糖 1-磷酸半乳糖UDP半乳糖 1-磷酸葡萄糖 ...
一般简称UDP-萄糖或UDPG等。系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内的核苷酸糖的一种,在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EC 2.7.7.9)的作用下由UTP和1-磷酸-α-D-葡糖生物合成。在生物体内,当各种苷、寡糖、多糖的生物合成时用作葡萄糖的供体。此外,在单糖的互变或糠醛酸生成时作为重要的中间产物,而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起着中心的作用。
简称UDP葡糖醛酸。UDP葡萄糖的C6为专一性的脱氢酶氧化,最后由于形成羧基而进行生物合成。在肝中进行的酚或类固醇与葡糖醛酸的结合作用,是以这个核苷酸糖为底物的葡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进行的,成为一种解毒机制。还作为微生物或植物的含葡糖醛酸的糖苷或多糖、动物的粘多糖等的生物合成的前体。再者,在专一性的UDP葡糖醛酸脱羧酶(UDPglucuronate decarboxylase,EC 4.1.1.35 ...
又称S-S键。是2个SH基间被氧化而形成的-CH2—S—S—CH2形式的硫原子间的键。在生物化学的领域中,通常系指在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胱氨酸残基中的键。此键在蛋白质分子的立体结构形成上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为了确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首先必须将二硫键打开,使成为线状多肽链。为此,需要在2-巯-乙醇、二硫苏糖类、巯基乙酸等的硫化合物与尿素那样的变性剂同时存在下使之发生作用,使还原成SH基(为了防止再氧化 ...
具有代表性的合成植物生长激素(auxin),简称2,4-D。在普通的植物生长激素定量法中显示有高的活性,但在采用植物生长激素标准定量法的燕麦伸长试验中,其效颇低。用铬变酸(chromotropic acid)处理时呈紫色,可作比色定量。自齐默尔曼(P.W.Zimmermann,1942)等发现了2,4-D的作用以来,以此物质为中心的许多合成植物生长素应用于农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此物质被大规模地利用为 ...
表示植物体生存年限的术语。是一年生和多年生的对应词。是指从发芽、开花、结实到枯死,需要一年以上二年以内完成,但象小麦、油菜(Brassicacampestris)等作物,是在秋天发芽,越冬后在翌春开花结实直至枯死,此称为越年植物或越冬植物。实际上一般都不到一年,象这样的植物都称为二年生植物(biennial plant)。此外,这个区别不仅限于植物整体,对叶、茎、根、果实等也是适用的。
指成体构造只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个胚层构成的动物群。属于此类的仅腔肠动物(刺胞动物门和有栉动物门)。另外有的把栉水母的肌肉看成是一种中胚层性组织。在中生动物的轴细胞和体皮细胞,海绵动物的胃层细胞和皮层细胞因与发生学上的内胚层和外胚层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两者都不是二胚层动物。扁形动物以上所有的动物门都是三胚层动物。
在卟吩的吡咯核之一的3,4位置上结合二个氢原子,从而使碳原子间的一个双键变成单键。也称为二氢卟酚(chlorin)。是叶绿素a,b和血红素d等的骨架。 ...
利用NADPH还原二氢叶酸产生四氢叶酸的氧化还原酶。EC1.5.1.3.。存在于微生物和肝脏中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曾有所细致的研究。分子量约为2万。似乎也有催化叶酸使之还原成二氢叶酸的作用,所以可将叶酸成为该酶辅酶的活性型的四氢叶酸。在核酸合成旺盛的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球中含量很多,而其抗癌药氨基蝶呤(4-氨基蝶酰基谷氨酸)等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因为在低浓度(10-8M)下可抑制此酶而抑制核酸的合成。 ...
林奈(C.von Linné)根据高等植物雌蕊和雄蕊的数目所建立的一种分类法。全部分为24个纲。英语sexual system,就是其分类法使用性器官为分类的标志。此分类常被称为人为分类,但在制定的当时是以雄蕊、雌蕊的数目的相似这一点,作为建立各群关系的自然分类。
CH3(CH2)22COOH。脂肪酸之一。是从山毛榉、栎树等的焦油(tar)、花生油中以甘油酯的形态获得的,在大部分天然脂肪中也少量(0.2—1%)存在。已知在神经组织中是作为神经鞘磷脂和角苷脂的一种组成成分。1948年费希尔(L.F.Fieser)等获得它的合成物。其异构体为巴西棕榈酸(Car-nauba酸)。 ...
可将二肽水解成二个氨基酸的酶。在不同的生物中具有其不同的特异性。现在知道有对应于甘氨酰-甘氨酸、甘氨酰-L-亮氨酸、X-L组氨酸、L-半胱氨酰-甘氨酸、L-脯氨酰-X(脯酰肽酶)、X-L-脯氨酸(脯氨肽酶)(X=氨基酸残基)等的二肽酶。
由二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在一种单糖的还原基团和另一种糖的醇羟基相结合的情况下,显示出与单糖的共同化学性质,诸如还原于Fehling溶液、变旋光化、脎形成等(如麦芽糖、乳糖),通过还原基结合的单糖则无这种性质(如蔗糖、海藻糖)。天然存在的游离态和具有机能的糖类以哺乳类的乳糖、细菌和昆虫血液等的海藻糖、植物的蔗糖为代表。这些是作为各种生物体的能量来源,或者作为生物体组成的物质原料,承担着所必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