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耳叶auricular lobe,auricular lappet

指涡虫类身体前端即头部侧面的叶状延长部。片蛭的三角形部分,蛭的呈簪状扩展的部分都属于这样的结构。耳叶中有耳叶感觉器(auricular senseo-rgan)和其他的触觉及化学感受器。在运动中耳叶不断地上、下摆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耳状幼体(短腕幼体) auricularin

海参类的浮游性幼体。体制及其他类似羽腕幼虫(bipinnaria),但纤毛带的形态与其不同。耳状幼体纤毛带,是连续有口和肛门开口的腹面的凹陷部前缘、后缘以及体的侧缘而走行,是一条连续的带。随着发生的进行,纤毛带经过各处复杂的离合,犹如桶箍似的围于幼体变成5条纤毛环,此称为桶形幼虫或樽形幼虫期(doliolaria),继续经过有5条触手的五触手期(pentactula stage)完成变态。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饵诱

离巢性的亲鸟边啄地边鸣叫,对雏鸟传告食饵的行为。此为型式成为仪式化被进入求偶行为中,时而可显有雄性引诱雌性以行交尾的机能。雄孔雀的展尾——开屏,就是求偶的一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氨基庚二酸 diaminopimelic acid

1949年沃克(E.Work)从白喉菌(白喉棒杆菌)的水解物中发现的一种氨基酸。根据调查,除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某种链霉菌外,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菌。其含量相当于全细胞干重的0.02—0.2%,在细胞内,存在于可溶性组分及细胞壁组分等处。此外,在结核菌的可溶性蛋白质部分、抗原性脂多糖以及从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提取的细胞外肽中也有所发现。其天然物无光学活性。据证明,它的生物学机能除形成稳定的细胞壁组成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氨基嘌呤 diaminopurine

2,6-二氨基嘌呤是碱基类似物之一。因能阻碍核酸代谢,故曾作肿瘤抑制剂使用。可以推想,此物质有对抗嘌呤代谢的作用,但详细的阻抑机制尚不清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氨氧化酶 diamine oxidase

  催化组胺、腐胺、乙烯二胺等二胺类氧化而生成醛的反应的酶。EC1.4.3.6。亦称为含吡哆醛的胺氧化酶或组胺酶。H2N-R-CH2NH2+H2O O2→H2N-R-CHO H2O2+NH3  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肠粘膜、肺、肝脏、肾脏等)、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动物组织中的酶与单胺氧化酶不同,是水溶性的,存在于匀浆的上清液中,在相当精制的肾脏的酶中,含有辅酶磷酸吡哆醛。还可能有FAD或铜。米氏常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倍期diploid phase

指核相交替中由受精到减数分裂间的二倍性核相。有时作为减数分裂的双线期的别名来使用(J.Belling,1928)。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倍体 diploid,diplont

在生活史中具有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种的染色体组时期的细胞或个体。是整倍性数目系列之一。在具有两个不同种的染色体组(AB)时,有时由于成因的不同,又分别称为二倍杂种、双单倍体等(木原均,1947)。染色体组的组成尚不明确的二倍体是指具有二倍染色体基数的个体,或者指二倍性的个体。但二倍性个体并不一定是二倍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倍体化 diploidization

通常指单倍体的多核细胞中通过有性生殖生成二倍体核的过程。在实验中,可由异核体细胞中找到二倍体的核,据估计,曲霉中二倍体化的频率为10-6—107。除曲霉、青霉等子囊菌外,在黑粉菌和鬼伞属等担子菌中也可以见到这种现象。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倍性植物 diplont plant

生活史中只具孢子体世代(核相为2n)的植物。这种类型的生活史可以D0型来表示。属于这一类植物的例子不多。如绿藻中的松藻、褐藻中的墨角藻等都属于这一类。动物核相虽与此相同,但通常则称为配子母细胞(gamont)。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苯胺反应 diphenylamine reaction

根据对去氧戊糖的特异的显色反应进行DNA定量的方法。是由Z.Dische所提出的,后经Burton的改进而被广泛地使用。其原理是DNA经酸处理,使从嘌呤核苷酸中游离出的去氧核糖在乙醛存在下和二苯胺反应,然后测定反应液的蓝色。由于它不与RNA反应,所以可用来定量测定全核酸中的DNA含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苯脲diphenyl urea

1,3-二苯脲及N,N′-二苯脲。C13H12N2O,是从椰子汁中分离测定出的化合物,也有人怀疑它是提取操作中混入的非天然化合物。具有象细胞分裂素那样的生理作用,其活性比普通的细胞分裂素较弱。在合成的衍生物中,也有相当强的活性化合物,例如N-3氯苯-N′-苯脲,N-4-硝基苯-N′-苯脲等。此外,从人尿中还分离出具有次脲基(NH-CO-NH)的嘌呤衍生物N-(purine-6-ylcarbamoy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应答)secondaryimmune response,econdary response

在动物接受第一次抗原刺激时的免疫反应减退之后,用同样抗原再行刺激时,则发生比初次反应更急速而强烈的反应。此一反应称为二次反应。但是从初次免疫的意图给注射抗原时,可出现比预想还强烈的反应,推测其原因也许是以前受过同样或类似的抗原刺激所引起,此时则常用“既往反应”一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次生长现象 diauxie

将两种代谢底物投与微生物进行培养时,如果至少有一种底物的代谢所需酶系统必须经过诱导才能形成,则该种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这种现象称二次生长现象,为J.Monod(1942)所报道和命名。例如用蔗糖和糊精培养枯草杆菌,或用葡萄糖和半乳糖培养大肠杆菌时,在利用易被代谢的底物时,另一种底物代谢所需的酶不被诱导,在前一种底物消耗尽时,才开始发生该种酶的诱导现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次性收缩 secondary contraction

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标本Ⅱ的神经置于标本Ⅰ的肌肉上,此时刺激Ⅰ的神经,不仅Ⅰ的肌肉收缩,而Ⅱ的肌肉也收缩(C.Matteucci,1842)。若Ⅰ的肌肉进行单收缩,则Ⅱ的肌肉也进行单收缩(二次性单收缩,德 sekundre zuckung),若Ⅰ的肌肉是强直收缩,则Ⅱ的肌肉也是强直收缩。这是由于Ⅰ的肌肉兴奋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刺激Ⅱ的神经的结果。这与博艾斯-赖芒德(E.H.Du Bois-Rey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道体区 bivium

棘皮动物看来是辐射对称,但实际上其基本型是左右对称。例如海胆、海星,从背面(反口面)看,在反口极中央稍偏处仅有1个筛板。与分隔该筛板的2个步带相当的体幅称为二道体区,其余的3个称为三道体区。海参的二道体区位于背面,三道体区位于腹面。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叠纪 Permian period

古生代的最后一纪,约相当于2.8亿年到2.3亿年前。主要根据纺锤虫类和菊石类再细划分地层。特别是前者是古地中海(Tethys海)的重要因素,在日本也初步以大量石灰岩中的纺锤虫来进行分带。从世界范围看,三叶虫类和四射珊瑚类是在这一纪最后灭绝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分裂 binary fission,binary division

细菌、鞭毛植物、硅藻、绿藻和原生动物等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是一个个体分裂为大小大致相同的两个子个体。为多分裂的对应词。在所产生的个体大小不相等时,则称为出芽。二分裂通常为横分裂,但眼虫和锥虫等则是进行纵分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分染色体 chromosome dyad

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联会的二价染色体由于其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各自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所以从整体来说,它是由4条染色单体所组成的四分染色体。四分染色体所分离出的2条染色体就是二分染色体,后者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其着丝粒进一步纵裂,成为2条一分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通常在分裂前期染色体臂发生新的纵裂,其结果使染色体经常保持二分染色体的形式。与此相反,四分染色体则是减数分裂中特有的结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分体 dyad

减数分裂的结果通常是由一个母细胞产生四个子细胞(四分体),但是由于退化现象等原因,有时只产生两个子细胞,此称为二分体或退化二分体。等于二分染色体。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