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对性状各自发生的概率p≠q,那么二项式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以隐性遗传病半乳糖血症为例,如果两个携带者婚配,只生两个子女,表型正常和患病的分布是:第一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 概率 分布 正常 正常 3/4×3/4=9/16 P(pp)=9/16 正常 患儿 3/4×1/4=3/16 2P(pq)=6/16 ...
指光合成生物靠光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与之相伴的ADP和正磷酸的ATP的合成。根据电子传递是循环的(环状)还是非循环的(链状),而分为循环的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的光合磷酸化两种类型。光合磷酸化发生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以及光合细菌的载色体膜系统。 ...
指光合作用的固定二氧化碳(或产生氧)的速度。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也称同化速率。在高等植物中多以每10平方厘米的叶面积在一小时内所固定的CO2毫克数(mg CO2/10cm2/hr)表示。而分离的叶绿体多以每毫克叶绿素一小时固定的μmol CO2(μmol CO2/mg叶绿素/hr)表示。在光合作用中实测呼吸速率是很困难的,因此在黑暗条件中来求O2的吸收(CO2的发生)速率,在光照条件下测定O2的 ...
亦称同化率。是指光合作用时吸收的二氧化碳与放出氧的克分子比(CO2/O2)。(有时也指O2/CO2)。假如光合成产物只是碳水化物,其值应恰好等于1。光合作用产物如果是蛋白质或脂质,光合商分别平均为0.8或者0.7。光合商因植物的发育阶段和营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所变动。 ...
在无机氧化生物中,不靠化学暗反应而专靠光化学反应而进行其氧化的生物。它进一步可分为能还原同化CO2的光合无机氧化无机营养生物(绿色植物、藻类及红色硫磺细菌等),及只能利用有机化合物为碳源的光合无机氧化有机营养生物(如在给予苹果酸等有机化合物为同化原料时的红色硫细菌和非红色硫细菌等)。 ...
利用光能进行二氧化碳的光合成的同化,合成有机化合物的细菌之总称。分非红色硫细菌、红色硫细菌和绿色硫细菌三群。这三群细菌在地面上极为普遍,尤其喜在沼泽地等处生活,当把植物性的腐败物沉放于水中时,这些细菌便会生长。光合细菌同化二氧化碳的作用和绿色植物不同,不能用水作电子供体,而是以S2-,S2O32-,H2以及有机化合物等作电子供体。起同化作用的色素,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和菌绿素(分a,b,c,d等种 ...
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质的过程。一般也可定义为,植物把光能变换成为生物学的可利用的自由能的过程。此过程是二氧化碳固定的代表性的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几乎可放出与所固定二氧化碳相等的克分子的氧。光合细菌也能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其中并不伴随有氧的释放。据估计,一年当中地球上由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达5×1010吨左右。其中陆地植物固定的量与水中藻类固定的量大致相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
指光合作用在强光下受阻抑的现象。在藻类中这种现象比较多,在阳地植物不多见,在阴地植物较为明显。这种阻抑机制虽有许多不明之处,但一般认为是基于激发叶绿素分子形成氧基,叶绿素开始作为类囊体膜的构成成分而被破坏。在茎(radical)的形成上,与叶绿素的三线激发态可能有关系。阴地植物比阳地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高,因而容易出现光破坏。 ...
指植物体通过一个光量子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数,或者通过一个光量子放出的氧分子数。用它来表示光合作用的能量效率。O.Warburg等人认为,量子产量与浓度无关,为0.25—0.33,而现在所指的0.1—0.125的值一般已为人们接受。照射680毫微米的光获得0.125量子产量时,合成有机物的光能利用率为35%。反之,有时用固定一个分子的二氧化碳、或产生一个分子的氧所需要的最小量子数来表示其效率, ...
放置在暗处的植物,突然受到强光照射时,光合速率开始时很小,以后逐渐增大到正常值。从光照射开始到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正常值时止的这一期间,称为光合作用诱导期。
指植物在光照下进行的呼吸。J.P.Dec-ker(1955)发现烟草叶放出CO2的速度,在光照刚停止后显著增加,CO2的这种放出速度在黑暗中则迅速减少,数分钟后就变成与黑暗中的呼吸速度相等。这种现象表明烟草叶在光照下比在黑暗中进行着更显著的呼吸(光呼吸),而且在光照停止后光呼吸仍能继续暂短的时间,除放出CO2外,CO2补偿点、瓦勃效应也都可以作为光呼吸的指标。光呼吸在下述几点上与暗呼吸不同:( ...
物质吸收光是以光子(或称为光量子)为单位进行的。光化学第二定律就是关于在光化学反应的初期过程中1个光子激活1个原子或分子的定律。它是由斯塔克(J.Stark)和爱因斯坦(A.Einstein)分别在1908年和1912年提出的,亦称光化当量定律(law ofphotochemical equivalent)。当物质吸收1 cal的单色光时,用克分子单位把吸收的光量子数表示出来亦称基本光化当量, ...
仅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起光化反应的定律,亦称作光化活性原理(principle of photoche-mical activation)或格络塞斯、德雷珀定律(Gro-tthuss Draper's law,1818)。事实表明,光化学第一定律在生物的光化反应上也是成立的,如视觉中暗适应周围视觉的相对光谱亮度曲线与视紫红质的吸收波谱相一致,光合成波谱与叶绿素之类的吸收波谱甚相对应等说明了这个 ...
绿色植物和藻类等的光合成(光合细菌以外的光合成)的光化学过程是由两种光反应中心(photochemical rection center)进行的。把包含不同反应中心的反应系统(主要是氧化还原系统)亦称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另外,具有吸收光能并将此光能传给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反应中心的色素系,分别亦称色素系统Ⅰ和色素系统Ⅱ,也有把光系统Ⅰ和色素系统Ⅰ、光系统Ⅱ和色素系统Ⅱ分别称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 ...
亦称眼内闪光。是眼的网膜在受到机械刺激、电刺激等不适当的刺激瞬时所产生的光感觉。当用手指压迫眼球的巩膜部分时,就会在刺激部位的对角方向看见光环,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子,也就是所说的压眼闪光(pressure phosphene)。此外,在黑暗中眼球急剧运动、前后压迫、快速调节或打喷嚏和打击眼球时也都会产生光幻视,但不是网膜感光层受到直接的机械刺激,很多情况下可把光幻视作为网膜机械性伸长和血液循环变化而 ...
若我们研究的不是两个孩子的家庭,而是多个孩子的家庭,也就是说二项式的方次数高时,往往我们要求的不是其全部,而某一项的概率。如白化病的携带者婚配,生育四个孩子的家庭中,白化与正常的分布情况每一单项的概率的计算可用二项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公式: 。 是组合公式, 比如四个孩子中只有一个白化儿,但可能是老大,也可能是老二、老三或老四,就存在一个组合的问题,所以要加组合公式,p为正常表型的概率,q为白化 ...
一般是指由于光的作用使各种生物体的反应活化而言。对植物来说,则指由光照射所引起的气孔张开现象。其中包括提高保卫细胞的膨压过程,达到完全张开须要20—30分钟。由于光照,在光合成进行中可伴有细胞间隙CO2。浓度的降低。同时保卫细胞的淀粉也有所减少和消失以及pH升高,同时K离子大量从表皮细胞流向保卫细胞。关于这种反应的机制有各种学说。例绲币兜暮考跎伲词褂泄獾拇嬖冢捎谒哪芏从Γ?/FONTw ...
系将照射在生物体或其他物体的光量,作为表面入射光量进行测定的方法。主要采用热电偶、光电管和化学上的测定方法,但实用上也可利用失活病毒(细菌噬菌体)等生物学的测定方法。单位是以放射束密度Jm2/sec,光束密度Im/m2 等表示。 ...
具有某波长的光强度为I0,通过溶液层后,强度变为I时,则把log10(I0/I)称为该波长的光密度(简与为O.D.)或称为吸收率(absorbance,ab- sorbancy)。当兰伯特-比尔(Lambert-Beer)法则成立时,则有log10(I0/I)=εcd的关系。ε是克分子吸收系数, c是溶液的克分子浓度,d是溶液层的厚度。因而,若ε和d已知,则通过测定光密度,就可决定浓度c。但关于光 ...
指具有光射时吸收光谱能发生可逆变化性质的一种蛋白色素。除菌类外,所有植物均存在,能感受环境的光射条件去调节生物体的各种功能。在常温下,有在280,382,664毫微米显示出最大吸收的红外光吸收型(PR)和在280,400,724毫微米显示出最大吸收的近红外光吸收型(PFR)(见图)。同时由光激发在PR(或PFR)转变为PFR(或PR)中间还能产生几种寿命极短的中间体。蛋白质部分由分子量约12万的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