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显画镜式的三棱镜和对托架倾斜15°的平面镜组成的显微镜用标本图象描绘器(Abbe式)。也有把图象直接投影到桌上的描绘装置(Edinger式)。与显画镜共同使用,描绘图象的轮廓。 ...
为了交尾,昆虫雌雄混杂飞翔。也有在地上进行交尾的(如蚁)。蜜蜂未交尾的蜂王单独从巢中飞出,和追逐的许多雄蜂中的1头在空中交尾。蚁则许多雌雄个体混杂群飞。多数双翅目昆虫的群飞(所谓蚊柱也是一种群飞)也是婚飞。斑蝶等则在交尾之后进行婚后飞行(post-nuptial fight)。 ...
在繁殖季节出现显著的体色性征,特别是指鱼类和两栖类通过色素细胞而引起的体色变化。例如雄蝾螈的尾部生成紫色,丝鱼等雄鱼腹部出现红色,这些大都是基于雄性激素的作用,现已明确,婚姻色在性行为中起信号作用。
鸟类在繁殖期可见部分羽毛脱落,换上美丽的羽毛,称此时的羽毛为婚羽。也称婚衣。广义地也包括下等脊椎动物的婚姻色。在繁殖期不仅羽毛变化,也有的喙的颜色发生变化,在喙上生出特别的角质物,面部裸出部变宽,彩色变得鲜艳等。繁殖期一过,生殖羽脱落换上素色的羽毛。这些现象雄性显著,但偶有表现于雌性者。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但也有的认为是受甲状腺或脑下垂体前叶激素的支配。在具有夏羽和冬羽区别的鸟类,夏羽相当于婚羽; ...
在跳蝇科(Empidae)的跳蝇属(Empis)和Hilara属的配偶行为中,雄性给雌性以适当的食饵,然后在雌性摄食食饵时进行交尾。这种雄性给雌性以食物行为称为婚赠。赠予的东西并不完全限于食饵,有的雄性甚至在适当物体碎片上附以自己的分泌物,而仪式化地赠给雌性。举尾虫(Panorpa japonica),当雄性摄饵时,如果出现雌性,雄性则将自己吃的食物让给雌性,在雌性摄取此食物时进行交尾。 ...
指在同一个体中二倍性组织与非二倍性组织混存的现象(B.Nemec,1931),此时称该个体称为混倍体(mixoploid)。这种个体的染色体数仍表现为多倍性的和异倍性的变化。用秋水仙素处理引起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加倍时,二倍性细胞和多倍性细胞也往往混在一起。通常在菠菜的根尖上可看到混倍性。在昆虫中,有由于内分裂所造成的内多倍化(参见内多倍性)而产生数目极多的巨核〔如已知在一种水(Gerris late ...
缩写为MLR。将同种动物两个个体的白血球或淋巴细胞混合一起,培养数日,则这些细胞的成细胞化,DNA的合成变得旺盛。将此反应称混合白血球反应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通过X光照射或丝裂霉素等处理,使一方的淋巴细胞停止合成DNA,再来测定另一方淋巴细胞的DNA合成反应。当二个体间Ia抗原不一致时,即对人来说,HLA基因群中HLA-D基因不一致,在鼠类H ...
实体是由多种组织形成者称为混合瘤。肿瘤的母组织(matrix)是能够向各方向分化的而未分化的胚细胞,这种胚细胞迷混入其它组织中,由于某些原因胚细胞的发育未受阻碍,继续增殖而形成肿瘤。混合瘤中较为简单者仅是由同一胚叶内的各种成分混合而成。而复杂者则有内、外、中三胚叶成分的混合。后者又称为畸胎瘤,常发生于腮腺、卵巢、睾丸、皮下、肾脏等处。 ...
指由多数自然传粉的品种相互杂交,以后作为自然传粉的群体通过群体选择所保持品种。此词虽也被用于自交系统以同样程序的育成品种上,但一般多指包括上述两者在内的广泛的育成品种而言。
育种所使用的选择方法之一。即所选择个体的后代不作为系统,而是作为群体来培育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植物育种中将所选择的多数单株的种子全部混和,组成后代群体。作为一个群体的总体来说,这虽是可接近于所预期的方法,但由于不能进行后代鉴定,若仅看个体,而对遗传素质实际不能鉴定的性状(如产量)的选择效果并不大。但是由于处理方便可靠,在改良地方品种等上,仍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指展开后可成为叶和花的芽。有在伸展的枝条顶端上开花的〔苹果(Malus pumila)、葡萄(Vitisvinifera)、梨(Pyrus)〕,也有花生于叶腋的(栎树Quercus spp.、无花果Ficus carica、桑Morusspp.)。 ...
同时进行无机营养与有机营养的,称为混合营养。在低等藻类中是屡见不鲜的。在显花植物中,有的在营光合作用的同时,又寄生于其它显花植物上,从那里吸取一部或全部的水分、无机盐类和有机营养、这样的植物(槲寄生,小米草属的Euphrasia ii-numai,山萝花属的Melampurum roseun var.ja-ponicum)称为半寄生植物,其营养方式就是混合营养。另外食虫植物也是混合营养。 ...
亦称混合发酵。为大肠杆菌、赤痢杆菌、沙门氏杆菌、Proteus、Aerobacter(Klebsiella)等肠内细菌和Bacillus polymyxa等细菌的发酵。从糖类到丙酮酸,主要经过糖酵介(EM)途径,而丙酮酸要通过几个途径而变化成乳酸、醋酸、琥珀酸和蚁酸等,所以在发酵产物中,这些酸都混合存在。除上述酸以外,通常还生成乙醇,另外大肠菌的发酵中,蚁酸可分解成分子态氢和二氧化碳。而Acero ...
亦称周期性单性生殖。两性生殖与单性生殖交互进行的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是幼体行单性生殖,而混性生殖则是两性生殖与单性生殖都是在成体中进行。一般在轮虫类、蚜虫、根瘤蚜(Phylloxera)等昆虫类、蛙肺线虫(Angiostomum)以及粪线虫(Stron-gyloides)等中都可见到这种异常生殖。在轮虫中是由单性生殖的雌虫与营两性生殖的雌虫与雄虫交替行混性生殖的。轮虫的雄虫为单倍体,但蚜虫雄虫的染色 ...
原来是从溶液离子的活动度和酶的活性开始,上至高级生命系统和生理机构的功能活动都适用的一种极其概括的非专门术语。活性最初仅仅源于机能或作用(action)一词,但按各具体事例重新下定义后,才作为特定术语来应用。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1)与休止(resting)状态或无活(动)性(inactivity)相对应,仅在定性的意义上使用此词;(2)作为测定活动强度的尺度来下定义时使用此词。对赋予活性意义时, ...
广义的说是静止状态(resting state)的反义词,是指肌肉活动着的状态而言。狭义的说,是指肌肉收缩要素(contractile element)在等性条件下,所应该发生的张力过程而言。A.V.Hill氏认为肌肉是由收缩要素和直列弹性要素所组成的二要素模型(two-componeent model),在骨骼肌的等距性单收缩时被记录下来的张力,被认为是由于收缩要素被引伸的直列弹性要素的张力。真 ...
阿仑尼乌斯(S.A.Arrhenius)发现化学反应的速度常数k和绝对温度T之间有d(lnk)/dt=E/RT2的关系。这里的E就是活化能。假若把上式积分得到lnk=lnA-(E/RT),从这个公式可知,在各种温度下求得k值,把lnk对1/T作图(这图称为阿仑尼乌斯图)就得到直线,由于直线的斜率是-E/R,因而可求得E值。活化能的物理意义一般认为是这样:从原反应体系到产物的中间阶段存在一个过渡状态 ...
指从地质年代的祖先直到现在还没有多大变化的生物物种。腕足类的海豆芽(Lingula)在奥陶纪(4亿年前)即有其同属。鲎(中国鲎、三刺鲎)(2亿年)、喙头蜥(Sphenodon)(1亿年以上)、负鼠(Didelphis或Didelphys)(7500万年)也是活化石的典型实例。比较近期发现的现存的活化石有鱼类的空棘鱼、软体动物的Neopilina和植物的水杉等。 ...
将活着的动物进行解剖,以观察其器官的生理机能,或者用以实验操作,即为活体解剖。最初是哈维(W.Harvey)在研究血液循环现象时采用了这种方法,其后,成为器官生理学研究时的重要方法。如果从解剖这一术语的原意来看,研究的目的不在于结构本身而在于机能,特别是进行实验操作时,称活体实验是较为合适的,这时,进行的各种操作应该称为手术(operation)。实际上,活体解剖(vivisection)这一名词 ...
活着的细胞、组织尽量勿使损害而进行的染色。一般是将色素液注入到静脉、皮下或腹腔内,进行活体观察,或者进行固定、切片来作镜检。台盼蓝能对细尿管上皮细胞、网状内皮细胞、结缔组织细胞染色。锂洋红几乎能和台盼蓝着染同样部位,使之染成红色,但因毒力强,所以多用钠洋红。另一方面对从生物体取出的活着状态的细胞和生活在适当溶液中的细胞的染色,称为超活体染色。用詹钠绿可对线粒体染色,用中性红染细胞质颗粒和空泡。用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