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源诱导 homoiogenetic induction

  在动物发生初期进行诱导实验时,诱导者(作用系)和被诱导的构造为同一组织或原基,称为同源诱导。例如把蝾螈神经板前方的一小块组织插入初期原肠胚的原肠腔中时,可诱导出神经板;与移植体同样,可诱导出脑等神经组织。但是许多诱导现象其作用系和被诱导的组织是属于不同的种类(异源诱导)。在正常发生中同源诱导具有严格的限定意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种抗原 isoantigen,alloantigen

  亦称种内抗原。在同种个体间出现机体构成物质的抗原在遗传上变异时,称此抗原为同种抗原。例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合性抗原,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概念上与异种个体间能识别的抗原即异种抗原有所区别。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种群居 synusia

  〔1〕=动物社会。〔2〕指由相同生活型的种类所构成的分层植被单位。亦称为同型同境群落或分层群落。此词系由H.Gams (1918)所提出,后G.E.Du Rietz(1930)等作为一种社会的概念引入于Uppsala学派的植被划分。现对地衣类、苔类等所形成的附生植物群落类型仍适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种异体抑制 allogeneic inhibition

  培养细胞由于加入淋巴细胞而受到的障碍之一。在理论上,一般认为这一反应不属于免疫反应。从A、B两系纯种小鼠育成杂种一代A×B,若将A的淋巴细胞加在来自A×B的培养细胞(非淋巴系细胞)中,则A的淋巴细胞识别来自B的抗原的结果,便引起免疫反应,给培养细胞带来障碍。另一方面将A×B的淋巴细胞加到来自A的培养细胞中去时,由于A×B个体理应保有来自A的全部抗原,不能认为是免疫反应。不过在那种情况下也看到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种移植片 homograft

  向同种其他个体移植的器官或组织,称为同种移植片。这在纯系动物则指向其他系个体的移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宗配合 homothallism

  是异宗配合的反义词。A.F.Blakeslee(1904)把由一个孢子长出的菌丝彼此发生有性生殖形成合子的现象(如毛霉目中的接合菌类黑根霉)称为同宗配合。这种现象可在多种真菌中见到,在菌丝内发生性的分化。有雌雄同体的同宗配合和雌雄未分化的体细胞型同宗配合两种。例如在水霉目中,有的在一条菌丝分枝上分化出藏精器和藏卵器的柄,有的则在不同菌丝分枝上生出。但在一个菌体中这种分化过程易受条件影响而改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族鼠 congenic mouse

  指二个以上系统之间有一部分基因不同而其它基因都相同的纯系鼠,例如C57BL/10(H-2b)系与DBA/2(H-2d)系为不同的系统,但C57BL/10鼠的H-2基因用DBA/2的同基因置换了的B10.D2鼠,有H-2d,但其它基因与C57BL/10是相同的,称B10.D2与C57BL/10为同族。这种仅H-2基因不同的情况称同族抵抗鼠(congenic resistant mou-se)。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祖性 homoeology

  此词原文为部分同源性的意思,但现在已转为表示来自同一祖先并有一部分保持遗传的同源性,而另一部分由于突变而产生互相在遗传上多少有分化的2个以上的染色体组或染色体或基因的关系。例如,小麦的A,B,D的三个染色体组都是来自x=7的同一染色体组,所以都是同祖染色体组。进而属于各个染色体组的1A染色体、1B染色体、1D染色体在遗传功能上是相似的,都具有潜在的配对的能力,所以都被看作是同祖染色体。此外,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化淀粉 assimilation starch

  指通过光合成(二氧化碳同化)在叶绿体中生成的淀粉,它与在白色体内生成的贮藏淀粉及移动淀粉是不同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效维生素 vitamer

  指具有维生素作用和活性的衍生物。如视黄醇酯、视黄醛、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同效维生素,而脱硫生物素(desthiobiotin)在许多细菌中是生物素的同效维生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同形花 homogamous flower

  被子植物的花序全部由同形同性的小花组成时,这种小花就称为同形花。如蒲公英(Taraxacumspp.)、蓟属(Cirsium)等头状花序中的小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铜 copper

Cu,原子量63.5,为所有植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如果高等植物缺乏铜时,特别是顶梢的叶就会枯萎。在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中含量虽微,但分布广泛,特别是在脑和肌肉中是常见的一种成分。铜也是血液色素血蓝蛋白的金属成分。另外在制造血红蛋白时,据说铜可以提高铁的利用率。由于Cu Cu2 的电荷变化,铜还可以催化呼吸作用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光合作用中的质体蓝素(plastocyanin)、抗坏血酸(维生素C)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β-酮己二酸 β-ketoadipic acid

    为酚、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由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苯环发生开裂,一般是通过儿茶酚或原儿茶酚途径,不论哪个途径,都能产生β-酮己二酸。β-酮己二酸进一步与辅酶A(COA)结合,可再分解成琥珀酸和乙酰辅酶A,并通过三羧酸循环被氧化。  酮症指血液中酮体增加,并在尿中可得到证明的状态。是因糖分摄取不足和糖的消耗激增,或酮体不得氧化时引起的。因为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D-3-羟基丁酸是呈酸性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铜蛋白质 copper protein

  含铜离子的蛋白质,多数呈具有特殊的蓝色。铜的含量血蓝蛋白为0.17-0.18%(虾和蟹)或0.24%-0.26%(蜗牛和乌贼),血铜蛋白为0.34%,肝铜蛋白为0.34%,马铃薯块茎的酚氧化酶为0.17%,蘑菇(乳菇属Lactarius)的酚氧化酶为0.23%,漆树的漆酶(laccase)为0.15%,南瓜果皮的抗坏血酸氧化酶为0.24%-0.26%。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酮体 ketone body

  亦称丙酮体。是乙酰乙酸、D-3-羟基丁酸、丙酮三者的总称。肝脏将由脂肪酸或丙酮酸氧化生成的过剩的乙酰辅酶A转变为乙酰乙酸和D-3-羟基丁酸送至血液中。这些酮体在末梢组织中经三羧酸循环而进行代谢。在正常的情况下,血中的酮体浓度是低的,通常换算成丙酮不超过1毫克/100毫升。人尿中排出量每天为1毫克。饥饿或患糖尿病时,可形成大量酮体,从血液中的浓度和尿中的排出量的增加来看,这种状态被称ⅰ8文谝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2-酮-4-甲基硫代丁酸 2-keto- 4 methylthiobutyric acid

  CH2SCH2CH2COCOOH。是由蛋氨酸的氨基转移反应或由氨基酸氧化酶氧化脱氨反应所生成的蛋氨酸同类性的化合物。它在植物研磨液或生物氧化酶的作用下可高效率的生成乙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α-酮戊二酸 α-ketoglutaric acid

  亦称α-氧化戊二酸。系通过转氨基反应与谷氨酸有密切关系的具有代表性的α-酮酸。在生物学上,由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e)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的发酵,从葡萄糖经过酮葡糖酸而大量合成。在生物体内,由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环节而起作用,也是异柠檬酸去氢酶的作用,使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再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作用被氧化成为琥珀酰CoA。也可通过谷氨酸脱氢酶,由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另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三羧酸循环中的一种酶。是一种催化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反应的复合酶,需要NAD和CoA为辅基。EC.1.2.4、2α-酮戊二酸 CoA NAD 琥珀酰CoA NADH H   此外,尚有TPP、核酸、FAD参予反应。整个反应机制与丙酮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极为相似。分子量约250万。  主要为3种单位酶组成:α-酮戊二酸酶(硫辛酰胺)(EC1.2.4.2产生琥珀二氢核糖酸,分子量9万5千)、二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17-酮甾类(酮类固醇) 17-ketosteroid,17 oxosteroid

  甾类骨架上第17位碳原子上的氧基的化合物之总称,缩写17KS。在生物体内,是由17位羟基的酶促氧化和C17-C20键切断生成的。在尿中含有来自副肾皮质的去氢表雄酮及其硫酸酯,睾丸酮的代谢物雄酮和表雄酮等。雌酮也以17-酮甾类的形态存在着。因为副肾皮质和卵巢肿瘤患者的尿中的排出量很高,所以可作为临床的诊断指标。又因17-酮甾类在碱性间-硝基苯溶液中呈紫色,所以可进行定量测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瞳孔反射 pupillary reflex

  在脊椎动物和头足类,由于各种刺激引起瞳孔的直径发生变化的反射。缩小的状态称为缩瞳、散大的状态称为散瞳。虹彩有两种平滑肌(鸟类是横纹肌),由环状的瞳孔括约肌缩瞳、由放射状的瞳孔扩大肌散瞳。前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者受交感神经支配。两肌的发生例外地起源于神经性外胚层。进入眼的光强度增加时缩瞳(潜伏期0.2-0.5秒,1秒内完成),光量减小即散瞳(5秒内完成),以此调节到达网膜的光量。这称为瞳孔的对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