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尔和(R.Virchow)的学说,主要是说生物个体就象是由细胞这样的各个国民所组成的国家。 ...
指把细胞内局部存在的物质与细胞结构联系起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领域。以前,细胞化学主要依靠光学显微镜进行研究,后来大量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生物化学的方法会破坏细胞结构的有机联系,与此相反,细胞化学法的优点是不会破坏细胞结构,可以在原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
限性染色体 sex-limited chromosome 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在瘿蝇科(C-ecidomyidae)和蛔虫属中,已证实其存在。虽然有人提出这种染色体是生殖细胞具有的一个特征,但是,关于其本质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现在认为它与性别决定无关。 ...
限速因子 rate limiting factor 限制因子中可对其整个系统反应速度进行规律化的因子。在一串酶反应系列中,唯有与特定的酶E相联系的反应阶段的速度特别慢,此时它决定着总体的速度,这个阶段是限速阶段,E就是限速因子。在生物体的反应系列中,根据条件的不同限速阶段要变换,这就成为调节系统的一部分。 ...
多层分泌细胞间存在的分泌通路。在分泌细胞多层化时,较深层细胞的分泌必然通过较浅层细胞间而分泌出来。分泌通路并不是特别分化的管道,而往往是单纯由表层细胞间的间隙或暂时的细胞间的分离所形成的。其例见于高等脊椎动物的唾腺等。 ...
限菌动物 gnotobiote 指体内仅带有少数几种已知微生物的实验动物。多用无菌动物重新使它感染已知微生物。 ...
限雌遗传 hologynic inheritance 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支配的性状,在Y染色体上存有其正常等位基因时,该性状不会在雄体出现,只在纯结合的雌体中表现出来,此现象称限雌遗传,是伴性遗传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限性遗传。普通果蝇X染色体有一种短毛基因(bb, bobbed,头部及胸部刚毛短小)为隐性,Y染色体上有它正常的等位基因( ),因此XbbXbb的雌蝇为短毛,而XbbY 的雄蝇为 ...
大脑皮质是由各种类型神经细胞所构成,并且其构造方式随部位而不同。研究大脑皮质各部位细胞构成的学问,称为细胞结构学。大脑皮质的基本细胞结构,从表及里,是表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等6层组成。此6层的发育状况,随着大脑皮质的部位而有显著的不同,例如运动区的中央前回几乎无颗粒层,相反地,感觉区却富有颗粒层。A.W.Campbell(1905)将1侧大脑半球皮质划 ...
现存量 standing crop 指某个时间地点存在于任意空间内的生物体的量。常用于种群和群丛(社会association)以至植物群落方面。也常用于生物体的某些部分“如地上部叶的现存量”等,以生物体量来表示的较多,但也有以个体数来表示的。现存量是迄今生产过程的结果而存在的生物体的量,两个不同的时间的现存量的差异不外就是生长量。也有把现存量作为生物体量的同义词,特别是对于植物一般常有这种用法 ...
组织(主要是动物组织)中充满于各个细胞之间的物质,它由细胞本身产生,是以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等粘多糖为主体的蛋白质多糖构成的。广义的结缔组织的共同特征就是具有极多量的细胞间质。其中骨组织除含有上述蛋白质多糖外,还具有大量的钙盐和镁盐,这些物质也是作为细胞间质而存的。有时也将细胞间质称为基质。 ...
现代人 Homo sapiens 动物分类学中的学名,代表现存的人类,其意为“智人”。这是林奈(C.von Linné)在《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中为人类而定的名。他在附记中加的注释:“了解你自己”。今天的人类可分许多人种,他们的外形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可以通婚繁殖。因此,严格的说,只是一个种。目前随着对化石人类全貌的了解,属于现代人(Homo sapi-ens)的人类范 ...
(1)与再聚合相同。(2)集胞粘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发生细胞聚合,在发生细胞聚合之前,而变形虫样细胞从单细胞阶段向多细胞阶段转移,也称为细胞聚合。 ...
藓类 Mosses 苔藓植物中形态结构最进化的一群。由叶和茎构成茎叶体,茎有输导束、叶有中脉的分化。原丝体发达,通常为丝状分枝,在泥炭藓(Sphagnum)则为盘状。假根呈多细胞的分枝。具蒴帽,无假包被。蒴有蒴轴,孢子囊内不产生弹丝。有蒴齿的蒴由蒴盖脱落而开口。全世界约有2万种。在日本已知约有1500种,相当于总数的1/13—1/14,藓类的产地是有数的。 ...
显原质团 phaneroplasmodium 见于典型粘菌绒泡粘菌目(Physarales)的某些种中。是数平方毫米到一平方厘米以上的大型变形体。这种变形体分叉或树枝状,整个呈扇形。在原生质中可见许多颗粒,胶状的外围部分和富于流动性溶胶状内部有明显的界线。在原生质管中,可以看到原生质流动,特别是往复运动。 ...
为原生动物取食的开口部,有的认为是细胞器的一种。一般多在身体的前方。分化不发达的(如变形虫),仅在取食时张开。在草履虫等纤毛虫类常常是张开的。对向胞口的体表凹陷有比口沟、胞口更深的管状部是胞咽。另外眼虫类其前端伸出鞭毛的部分,是周边部分化来的,称为胞口。 ...
有关神经纤维起源的学说之一。主张多数细胞构成连锁而参与神经纤维的形成,各细胞胞浆所形成的原纤维,集合起来而形成1条神经纤维。多数学者过去曾支持这种学说。例如T.Schwann(1839),F.M.Balfour(1878),A.Dohrn(1891)等。但是由W.His(1886—88)和S.Ramonycajal(1890)所支持的细胞突起说,通过R.Harrison(1907.1910)的 ...
指使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彼此联结在一起的结构。根据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得知,细胞联结在形态上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动物细胞中最常见的联结形态是细胞膜以大致一定的细胞间隙(15—20毫微米)互相连接。这称为单纯并列(simple apposition)。还有在一部分细胞膜上分化出特殊的联结器,一般认为以此来加强细胞间的结合。其中包括紧密联结、中间联结、桥粒、中隔桥粒等。在植物细胞中,丝状细胞质常常穿过细胞 ...
显隐性定律 law of dominance亦称显性定律。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在杂种一代(F1)中二个相对性状中只显现其中之一,这一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但是也常发现F1中同时表现出一对相对性状或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也很多。还发现虽在表面上F1所表现的性状和一个亲本完全一样,但与这个性状表现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的数量或性质却是双亲的酶和蛋白质的量或性质的中间类型。现 ...
显性 dominance 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进行交配,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对另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来说是显性,这一性状秒为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孟德尔,1865),相应的基因被称为显性基因。显性表现的程度各个性状不一样,可区别为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特定显性和假显性等等。一般来说,野生型性状对突变型性状来说是显性 ...
此词最初是在吞噬细胞对身体防御的意义上使用,根据K.Landsteiner和M.W.Chase(1942),认为抗原特异性反应不经过血清抗体,由腹腔内细胞移于其他个体。与体液性免疫即血清抗体相反,已用于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免疫反应是基于血清抗体(humoral antibody)进行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细胞兔疫的主体是来自胸腺的T细胞。对移植物排斥(参见移植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