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备受青睐的新能源有:天然气、甲醇和氢,它们均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氢是未来的首选能源,它可以用于不同动力系统的汽车,如活塞式发动机、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等。氢作为汽车燃料的最大优点是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一辆以氢为燃料的汽车所排放的仅是水。然而,氢也有它的缺陷,获取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将氢和氧进行分离。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从天然气中获取氢,但这种方法需耗汽油,每公里也要排放约16克二氧化碳 ...
沼气是由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而产生,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它是复杂有机物经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产生。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将作为燃料的碳、氢和作为植物营养元素的N、P、K等分离开,使它们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提高了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机残体及废弃物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后果。以沼气为纽带可促进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有多重循环利用。如我国北方开发的“四位一体”高 ...
由Duke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生化学家Homme Hellinga率领的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将蛋白质修饰为对某些化学物质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生化传感器。这些修饰蛋白一旦与电极相连就会产生对某混合物中特定的化学物质产生反映该物质浓度和特性的电信号。据此可以探测某些化学成分并精确计算该物质的浓度水平。 其实,以前已经有利用修饰加工蛋白质成功探测血糖及啤酒中麦芽糖的相关报道 ...
经典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一个力学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由它的某一个质点在这一时刻的空间坐标和动量表示。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影响外界,不包含其他运动形式(如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的力学系统来说,它的总机械能就是每一个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的函数,其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由总能量决定。 在经典力学中,力学系统的总能量和总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物理学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孤立的物理 ...
热学是研究热的产生和传导,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学科。人们很早就有冷热的概念。对于热现象的研究逐步澄清了关于热的一些模糊概念(例如区分了温度和热量),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热现象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关于热现象的普遍规律的研究称为热力学。到19世纪,热力学已趋于成熟。 物体有内部运动,因此就有内部能量。19世纪的系统实验研究证明:热是物体内部无序运动的表现,称为内能,以前称作热能。1 ...
电磁学是研究宏观电磁现象和客观物体的电磁性质的学科。人们很早就接触到电和磁的现象,并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在18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这两点上和万有引力很相似。18世纪末发现电荷能够流动,这就是电流。但长期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现在人们认识到,电磁 ...
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及其和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光是电磁波。虽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电磁波中只占很窄的一个波段,但是早在人们认识到光是电磁波以前,人们就对光进行了研究。 17世纪对光的本质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19世纪在实验上确定了光有波的独具的干涉现象,以后的实验证明光是电磁波。20世纪初又发现光具有粒子性,人们在深入入研究微观世界后,才认识 ...
原足型幼虫 protopod larva 贝尔莱赛学说认为是昆虫的幼虫类型之一,是复变态仅限于寄生性膜翅目第一期幼虫的特殊类型。体甚小,体节数亦少。全体未脱离胚胎状态。触角、口器是芽体,胸足多数不发达,腹部尚未分化,所以不论分节或附肢都没有。气管系统及神经系统都没有完成,消化系统也未贯通。这样的幼虫卵黄量是非常少的,认为是由于胚胎发育到达原足期的阶段就孵化了的缘故,因为浸在寄主的体液中,所以才有生 ...
原足相 protopod phase 亦称为原肢期。在贝尔莱塞的学说中,指昆虫胚胎发育的一个时期。头部的6个体节,胸部的3个体节分别明显地分化,各节发生一对附肢的原基,但腹部还没有分节,也看不到附肢的原基的时期。气管系统尚未完成。 ...
原子伤害atomic bomb casualty 遭受原子弹或氢弹爆炸所发生的损伤。这是由于原子弹氢弹的强大的爆炸力、爆炸所致之外伤:由于爆炸时发生的巨大热量所致的烧伤;由外部而来的放射线所致的伤害以及附着于身体的放射性物质和内照射所致伤害的总称。可以分为短时间大射线量(500拉德以上)的急性伤害和纸射线量所致的慢性伤害。另外爆炸后作为长期表面化障碍,具有致癌、遗传障碍等而引人注意。 ...
原种 stock seed,original seed (1)指育种中为了生产农业用种子而在种子田〔原种圃(registered seed farm)〕中播种的种子。原种的原种称为原原种(foundation seed)在采选原种时必须注意保持育成品种的特性和防止品种退化。进行原种制种时,自交作物务必要求纯系。异交作物虽不是纯系,但是选择的种群也应与其他的植株进行隔离。在家禽中原种习惯用origi ...
原质体 proplastid 亦称为原色素体。为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等色素体的前体结构。呈杆状或椭圆形,大小为1-3μm,不具叶绿素。存在于分生组织的未分化的细胞中。为双层包裹,内部具有基质和类囊体前体结构的泡囊(直径为20-40nm)及体粒。有关泡囊的起源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来源于基质侧突出的内包膜;另一种说法是在基质中重新形成的。原质体随着组织的分化,在绿色组织内向叶绿体发展,在无 ...
原质团分割 plasmotomy 原质团分割是见于原生动物原纤毛虫类(寄生于蛙直肠内的蛙片虫Opalina等)以及某些粘孢子虫类的一种特殊型的分裂。就是原来的多核个体,通过分裂产生2个或多个各具有2个以上核的小个体的无性生殖法。 ...
原质果 plasmodiocarp 粘菌的一种子实体。在粘菌类的半网菌(Hem-itrichia)等属中可以看到,变形体扩展成枕形或分枝成网状,变形体形态最后原封不动地转变为孢子囊。如变形体是网状,孢子襄的形态也变成某种粗细的形体断续地向四面弯曲,此称为原质果或粘菌子实体;如变形体为大块状,则孢子囊也成为大块状,称为块状复孢囊(或称粘菌体),煤绒菌(Fuligo septica)的原质果,直径 ...
原肢(原节) protopodite 系甲壳纲之双叉型附肢的第一肢节(底节)和第二肢节(基节)之合称。其末端着生内枝和外枝,具关节很多种类。此2肢节愈合成1节。 ...
原植物 ideal plant type 哥德(J.W.von Goethe)(1790)认为,现有植物都应看成是某一典型所产生的各种变态,这种典型即原植物。原植物与原始型的概念密切相关。另外,这里所说的变态与现代生物学所说的变态是不同的概念,它是系统发育方面的概念,而不是个体发育方面的概念。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抽象的概念。 ...
原植体植物(叶状体植物) Thallophyta 植物的大类之一,为茎叶体植物的对应词。由于以生活个体的形态结构上的差异为最根本的区别点,所以以具叶状体者归为一类。是由S.L.Endlicher(1826)首先创立的。菌类和藻类均属于此类,形成生殖细胞的孢子囊和配子囊均为单细胞(部分褐藻类是多细胞),并且不伴有不孕性的周边细胞群这一点是一致的,但是从鞭毛的结构、叶绿体形成等来看,是异性很大的集群, ...
癌基因又叫转化基因(transforming gene)是人类或其他动物基因组中含有的一类基因,它们一旦激活便能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人和动物细胞中的癌基被称为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未活化的c-onc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病毒基因组中癌基因的同源顺序称为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v-onc)。早在1911年就发现患白血病家 ...
原植体 thallus 为植物的形态结构上的术语,为茎叶体的对应词。指多细胞的,在外部形态上与茎叶无差别,但内部尚未分化出维管束的那些植物体。许多真菌、藻类及苔类的营养体均属此类,故把具有原植体的植物统称为原植体植物。藓类在外形上已具茎叶的分化,故一直不将其归入原植体植物,而归属于茎叶体植物,但因为这只是局限于外形上的特征,实应把藓类看作是高的原植体植物。严格地说,具有由类似真菌组织而构成的植物体 ...
原植被 original vegetation 在某处的现存植被为补偿植被时,在其产生之前,亦即当人们开始对植被给与影响之前的植被称为原植被。因此,原植被全部为自然植被。也称原始植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