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林 mist forest 指繁茂于云雾连绵的山地森林,由于有高的湿度和适当的冷空气,苔藓植物一直密生到森林的高处,这种林叫云雾林。尽管降雨量少,但具有湿度高的特征。在新几内亚(New Guinea)的中央山脉、亚洲热带高山山腰等地方的云雾林很发达。在日本九州屋久岛海拔700-1500米处所见的以日本柳杉(Crypt-omeria iaponica)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都是云雾林。 ...
芸苔葡糖硫苷 glucobrassicin 吲哚-3-乙酸的前体物质之一。Brassica属植物含有多量的芸苔葡糖硫苷。已知从芸苔萄糖硫苷经吲哚乙睛合成吲哚乙酸的系统,存在于十字花科等的植物中。 ...
跃层 thermocline 一般指湖泊、海洋的温跃层。在有相当深的湖泊中,当湖水循环良好、温度一致的温暖表水层(epilimnlon)与湖水稳定并大致同冷的深水层(hypolimnion)形成以后,在这两个层之间就会出现水温向下急剧降低的变温层。温跃层一般就是指这个变温层。但严格说来,是指变温层中水温垂直变化最显著部分的水层。低纬度,高纬度地区的湖泊,全年都有温跃层,而在中纬度地区,可根据纬度的 ...
晕眩 vertigo,dizziness 亦称目眩。感到身体不稳,摇摆,身体平衡遭到破坏,有时还伴有不快感和恶心的状态或感觉。是具有复杂机制的一种现象,一般是在运动感觉与其它种类的感觉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也就是由于假运动或运动感觉的残象,在有关自身和外界(视空间、触空间)的感觉缺乏调节的状态下发生。一方面产生对错认运动的补偿运动,另一方面引起意识混乱,招致平衡机能的破坏和其它症状。造成晕眩的原因是 ...
π-π跃迁 π-π transition 碳、氮、氧原子的L壳层,在游离状态分别具有C(2s22p2)、N(2s22p3)、O(2s22p4)这样的基态电子组态,但在甲酞胺中又有C(trtrtrπ)、N(trtrtrπ2)、O(tr2tr2trπ)这样的价电子组态。这里tr是从2s2上升到2s2p并通过sp2杂化所组成的正三角形轨道,π则表示与其垂直的p轨道。而各原子的tr轨道与其相邻原子的tr轨 ...
越年果(二年生的果) biennial fruit 指自受粉到成熟前后足需二年的果实,如松科(Pinaceae)的花,春天受粉后第二年秋天果实才成熟。另外,裸子植物一般受粉完后,因为花粉管生长缓慢,而且要在花药内生长、休眠一段时间,所以不少果实到第二年才成熟。 ...
n-π跃迁 n-π transition 从独立电子对向π电子系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对于含N=N,C=O,C=S,NO2,NO等基团的化合物或吡啶等的杂环化合物,可观测到由于这种跃迁引起的吸收光谱。一般n-π光谱强度弱,当增加溶媒的介电常数时,则往短波的长侧转移。与此相对,由于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光谱强度增强,当增加溶媒的导电率时则往长波长侧转移,所以两者容易区别。 ...
越冬卵 hibernating egg 在以卵越冬的昆虫中,越冬的卵即滞育卵。家蚕普通颜色为灰黑色,但特殊的突然变异体则有红卵、白卵、褐卵等。其着色是基于卵的浆膜上存在着色氨酸系色素的缘故。因此,日本亦称为“黑种”。此外,原来的越冬卵,经过人工孵化处理而在年内孵化的,称为人工非越冬卵。 ...
越冬卵(家蚕) hibernating egg of silk-worm 在家蚕卵实行人工孵化法以前的时代,把供绘夏秋蚕用的窖藏卵(夏天保存于低温的洞穴和窖里的蚕卵)称为越冬卵,但是现在不管是不是窖藏卵,凡是越冬的卵,一般都称为越冬卵。 ...
核聚变是使很轻的原子核在异常高的温度下合并成较重的原子核的 聚变反应为例: 根据公式 ΔE=Δmc2 和1.00867g·mol-1,所以Δm={(4.000150+1.00867)-(2.01355+3.01550) }g·mol-1=-0.01888g·mol-1ΔE=Δmc2=(-0.01888g·mol-1)×(2.9979×108m·s-1)2=-1.697×1015g·m2·s-2m ...
在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或者说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排两个电子,而且这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必须相反。因此一个s轨道最多只能有2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按照这个原理,表1-1归纳了各个原子轨道上可容纳最多的电子数,从表中可得出第n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 ...
对宏观物体的运动,可以用经典力学来描述。例如火车在轨道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围绕地球运行,都可以测定或根据一定的数据计算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和速度,并能描绘出它们的运动轨迹。而在原子核外运动的电子则不同,它不遵循经典力学的规律,必须用20世纪初创立的量子力学理论来描述。现已经证明电子在核外空间所处的位置及其运动速度不能同时准确地确定,也就是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量子力学中采用统计的方 ...
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保里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作为洪特规则的补充,能量相等的轨道全充满、半克 ...
自然界一个普遍的规律是“能量越低越稳定”。原子中的电子也是如此。在不违反保里原理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 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也称能级)主要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决定。当l相同时,n越大,原子轨道能量E越高,例如E1s<E2s<E3s;E2p<E3p<E4p。当n相同时,l越大,能级也越高,如E3s<E3p<E3d。当n和l都 ...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2-1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未来的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油可用几十年,煤炭可用几百年),这些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再生,因而人们对此有危机感是很自然的。 ...
新能源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阳能的利用。据估计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是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费的1.3万倍。如何把这些能量收集起来为我们所用,是科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利用”太阳能极为成功的范例。它不仅为大地带来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养育万物的粮菜瓜果,地球蕴藏的煤、石油、天然气的起源也与此有关。寻找有效的光合作用的模拟体系、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为 ...
电力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从其他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人类利用的能源包括已开采出来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和经过加工或转换的二次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久持续利用的能源,如水力、风能、潮汐能和太阳能,均称为可再生能源,而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称为非再生能源。自然界存在的能源资源,通过相应的技术都可转换为电能。目前,用于发 ...
当热中子(它的动能跟常温下气体分子的动能差不多)进入一些具有奇数中子的重原子核(23592U,23392U,23994Pu)内时,裂变就可能发生。重核分裂时产生两个较小的核和两个或更多个中子(23592U平均产生2.5个中子)以及许多能量。典型的核裂反应如有:23592U 10n—→14156Ba 9236Kr 310n 能量23592U 10n—→10342Mo 13150Sn 210n 能量式 ...
太阳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第一个实用的硅太阳电池是1954年出现的,光电转换效率是6%。过去的铜-氧化铜、硒、硫化银光电池,它们的光电转换效率都不到1%。太阳电池的主要原件是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太阳电池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有硫化镉、晒化镉、砷化镓、锗和硅。砷化镓的温度感应比硅电池小,但要增加集中器,加大入射光才能使用,对高能辐射的抵抗能力比硅电池强。硫化镉是太阳电池的基本材料 ...
人们对利用核能普遍存在两种心理状态。一方面认为核能是能量的重要来源,用少量的燃料可以获得十分巨大的能量。1摩天然气中的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882.8kJ的热量,而1个锂核跟1个氢核生成两个氦核的核反应,每摩锂能放出的能量高达0.96TJ。 即7g锂和1g氢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要比16g甲烷和64g氧通过电子转移反应产生的能量大10万倍。另一方面担心核能是最终毁灭人类的破坏者。1986年4月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