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栓形成层cork cambium,phellogen

植物的茎和根等进行次生增粗生长,在皮层内形成的侧生分生组织的一种。由于平周分裂的作用,在内外分别形成栓内层和木栓组织。一般后者比前者形成的组织量多。构成细胞在切向纵切面上成为大致等径的多角形,但在横切面上的放射方向则为扁平的四角形。通常木栓形成层是在皮层外侧形成,但是在根部,中柱鞘变为木栓形成层。形成木栓形成层时,在一般情况下,这部分细胞的液泡消失,细胞质变为稠密,然后成为分生组织。随着茎的增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栓质 suberin

  指细胞壁发生栓质化时壁中所堆积的物质。栓质化的细胞壁,难于通气透水,这是由于木栓质的性质所决定。虽然还未得到提纯,但被认为是含长链的C22羟基脂肪酸OH(CH2)20COOH或二羧酸CH2)20COOH)的聚合体,与脂肪中通常所见到的颇为不同,此外,与甘油的构成无关。用硝酸氧化木栓时,可得木栓酸(木栓质酸)C6H12(COOH)2,当然在木栓中并不是开始就有木栓脂肪酸的。木栓质从生理学和化学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栓组织 cork-tissue,phellem

  指由木栓形成层向外侧形成的组织。在横切面上,细胞呈四角形或六角形,放射方向排列规划整齐,见不到胞间隙。一般细胞壁薄,但山毛榉属(Fagus)或椴树属(Tilia)则普遍增厚,柳属(Salix)或花椒属(Zanthoxylum)仅外侧的壁增厚。栎属(Qu- ercus)、榆属(Ulmus)、桦木属(Betula)为薄壁细胞层和厚壁细胞层交互存在。壁木栓化,细胞内部含有空气,有时含单宁或结晶体(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素分解真菌 lignin-decomposing fungi

具有分解木素能力的真菌之总称。它们是植物寄生菌或木材腐朽菌。例如耙菌就有这种作用,但它的分解作用非常缓慢。可以认为分解木素获得营养的这一特性是生物中的特殊类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糖 xylose

  C5H10O5,一种戊糖。天然D-木糖是以多糖的形态存在于植物中。因为它们特别在农产品的废弃部分中(例如玉米的穗轴、秸秆、棉桃的外皮)含量很多,所以自古以来对它的利用法就有很大兴趣。在细菌中有的能利用D-木糖为碳源,曾试图利用它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在动物中羊几乎能完全地利用木糖,而猪仅能利用70%左右。以木糖饲养大鼠可引起白内障。由肠管壁的吸收速度远比D-萄葡糖为慢。从萄萄糖经过D-葡糖-6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糖异构酶 xylose isomerase

催化D-木糖(醛戊糖)与D-木酮糖(酮戊糖)相互转换的酶,EC5.3.1.5。主要是从加有木糖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微生物(例如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Candida utilis)中发现的。除D-木糖外,也作用于D-萄萄糖得到D-果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酮糖 xylulose

一种戊酮糖。L-木酮糖在戊糖尿症的尿中被排出。在生物体内L型与D型的木酮糖先还原成木糖醇,继之再氧化而相互转换。D-木酮糖与ATP反应生成D-木酮糖-5-磷酸而进入磷酸戊糖途径。此外萄葡糖经过6-磷酸萄糖酸→D-核酮糖-5-磷酸形成D-木酮糖-5-磷酸,因此成为另一糖酵解途径的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的中间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本纹 grain,woody texture

指木材切面上出现的花纹,主要是由年轮和射线组织形成的。由于对年轮的切向不同,因而出现不同的木纹;横切面称为木口,切线切面称为板缝(木纹不都是直的);射线纵切面称为直木纹(木纹是很直的)。如栎属(Quercus)、山毛榉属(Fagus)在其射线组织的宽阔木材的直木纹上,可看到美丽的银色斑纹。在树木异常或者特殊生长的部位,出现的木纹特别称为花样木纹(figured grain),根据木纹花样的形状而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纤维 xylem fiber

指由木质化的增厚的细胞壁和具有细裂缝状纹孔的纤维细胞所构成的机械组织,是构成木质部的主要成分之一。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多见于栎树(Quer-cus spp.)等一些硬质木材中。同管胞的形态界限不明显,在系统发生上认为是来源于管胞。木纤维混生于管胞中间,但也有在形态上处于管胞和木纤维的中间型细胞,称为纤维管胞。木纤维和韧皮纤维是由原形成层或形成层产生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贼类 Horsetails

绿色维管束植物类的一个纲。直立,茎中空,有节,从节上轮生小叶和小枝。根茎有节,从节上轮生有根及鳞片状的小叶。茎、叶的表皮细胞壁含有硅质。孢子叶群生于茎顶而呈球果状的孢子囊穗。孢子同型,附着有弹丝。原叶体为绿色的叶状体,在中部大而发达的中垫的四周生出几个裂片。分雌雄性,各自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精子有多数鞭毛。胚不具胚柄,向外向发育。现存种约35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质部 xylem

由C.W.Nageli(1858)创造的名词,为维管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与韧皮部相反,主要机能是水份的通道和起支持植物体的机械作用,但木薄壁组织也是贮藏淀粉、油脂等的贮藏组织。由原形成层产生的木质部称为初生木质部,在这里有由最初分化产生的原生木质部和以后产生出的后生木质部。还有在初生木质部完成后,从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内通常是由直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质部运输 xylem transport

系植物体中物质运输的形式之一。即根部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一部分代谢产物在木质部输导组织内以水溶液的状态随蒸腾流往上部运输。运输的速度是受由蒸腾速度和根压所决定的蒸腾流的速度所支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质]素lignin

  存在于维管束中,木材中含量达20—30%。化学构造如图所示,是以3种类苯丙烷(Ⅰ—Ⅲ)为构成单位的复杂聚合的枝状构造。在天然情况下与纤维素和其它糖类结合在一起,充填在细胞壁的纤维素胶囊中,起着强固组织的作用。从导管、假导管、纤维初生壁角开始堆积木素,并向中部、细胞间隙扩展,这一过程称为木素化。随着木素的堆积,其甲氧基含有率增加,达到一定量时,细胞壁停止增厚,木素化完毕。木素生成过程一般与类苯丙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目 order

分类群的等级之一,位于纲和科之间。和纲相比,目多数是更为自然的一群。最早是J.Lindl-ey,以后是G.Bentham和D.Hooker,定为目的名称和范围,相当于现今的科,而在命名的处理上这点有所放宽处理。是将植物模式的属名加上词尾-ales为目,如是亚目,则加上-ineae,但为避免和亚族的词尾-inae混乱可使用-inales。动物则无此规定,“目”以上往往可加用超目(superorde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钼 molybdenum

MO。原子量95.9。植物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是氮代谢的必需元素。微量的钼是自生固氮菌固定氮素和生长所必需的。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以及蓝藻类在固定氮素时,钼也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对曲霉的硝酸盐还原,钼也很重要,对高等植物的叶也具有同样的作用,缺钼时,叶会出现白化症,并有硝酸盐积累。链孢霉的硝酸还原酶,以及其他多种同化型硝酸还原酶都是含钼的金属黄素蛋白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牧野线 Makino’s line

在中新世,牧野植物区系(Makinoesia)相当于日本大地沟带(Fossa magna)(大断裂带)的地方(在赤石山块和秩父山块之间),其处被断裂成南、北两块,结果就在此处产生了植物区系的隔离,以后在东西两地的植物种就出现了差异。(如西侧是细辛属的Asarum curvistigma,东侧是细辛属的Asarum tamaense)。这个地质史的分布境界线,称为牧野线。将来牧野线有可能会延伸到西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牧草 pasture,grass,grazing

指作为家畜饲料而栽培的植物。广义的牧草包括青饲料和作物。作为牧草的条件最好是具备生长旺盛草质柔嫩、单位面积产量高、再生力强、一年内能收割多次、对家畜嗜口性好、营养上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长骨骼所必需的适量的磷钙及丰富的维生素类等。从这一点来看以豆科植物为好。收割后可作为鲜草(soiling grass)、干草(hey)、青贮饲料(ensi- lage)使用或不收割直接放牧。禾本科牧草有梯牧草(tim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于结核桿菌侵犯脑膜、脑实质所引起的炎症,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感染源主要是来自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成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往往在初染结核后6个月到1年内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食欲差、逐渐消瘦、睡熟后出汗多,长期不规则的低热,诊断治疗不及时,病情逐渐加重至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本病如未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病死率达100%。自卡介苗普遍接种和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儿肾病

  肾病综合症简称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主的症侯群,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全身水肿。本病在小儿肾脏疾病中较为常见,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可分为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先天性肾病三型。小儿以单纯性肾病最为多见,约占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80%以上,此型发病年龄多在2 ̄7岁,预后良好。肾炎型肾病多见于7岁以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出血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压下降、休克及栓塞症状。 DIC发生于许多疾病的病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小儿。儿科许多疾病或病理状态均可引起DIC,如感染性疾病、肿瘤、外伤、溶血、休克、缺氧、酸中毒等,常是疾病晚期表现,一旦发生DIC,则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此,早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