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凤梨。凤梨科草本。茎短,基部生有吸芽,叶多数,旋叠状簇生,剑形,肉质,边缘有锯齿。球果状肉穗状花序生茎顶端,长5~8厘米,结果时增大,花稠密,紫红色,生于苞腋内,苞片三角状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淡红色,外轮花被片3,萼片状;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雄蕊6;子房下位,藏于肉质中轴内。聚花果球果状,由增厚肉质的中轴、肉质的苞片和不育的子房连合成一多汁肉果。原产美洲热带。我国南部、东南部地区有栽培, ...
某些苔藓植物进行营养繁殖的构造。由多细胞构成。地钱的胞芽,从侧面看,呈双凸透镜状,借基部的柄着生在叶状体背面(向上的一面)的胞芽杯中。成熟时自柄处脱落,散落于土中,迅速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
指具有一个赤霉烷环的骨架(见图1),并具有刺激细胞分裂、伸长或其他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生的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激素。现已分离并鉴定的有76种(至1988年),在植物中发现有66种,在真菌中有25种。按其先后发现的次序分别命名为GA1,GA2,GA3……。根据碳原子总数的不同分为C19及C20两类。各种赤霉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A环中存在或不存在一个内酯环以及羟基置换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凡具有生物活性者, ...
亦称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以光合作用实际利用的二氧化碳量减去呼吸作用(包括光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之差值,所计算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毫克数表示(CO2毫克·分米-2·小时-1),由于一般在测定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时,并未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排除。所以,所得的数值不是真正光合速率,故称表观光合速率。一般所述的光合速 ...
亦称永久组织。由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丧失分裂能力,经过分化、生长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植物组织。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除分生组织外,都属成熟组织。按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等几种类型。在植物生活的一定阶段或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这类组织中的某些活细胞,尤其是那些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会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或经脱分化转化成具有分生能 ...
由根和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和生长所引起的植物器官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体长度的增加,故也称伸长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结构,称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和射线等。
指具有壁(次生壁)内脊的一切薄壁组织细胞。壁内脊指壁物质不规则内向生长形成的突起。在脊与脊之间有发达的内质网及丰富的线粒体,说明该类细胞有活跃的代谢活动。质膜沿壁的轮廓折叠,从而扩大了质膜面积,提高了质膜与细胞体积之比,增加了吸收面积。由于内脊的存在,使原生质的任何部分都比无内脊时更靠近质膜。有人认为这样的壁膜装置在执行吸收、分泌的功能中有其独特的效果。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发现叶内筛管末梢的 ...
亦称除莠剂,能杀死杂草的化学药剂。根据作用方式分为2类。 选择性除草剂 如2,4-D,可杀死双子叶植物,对单子叶植物较安全,故可在禾谷类作物田间使用。这是由于单子叶植物叶表面角质和蜡质较厚,叶子狭窄而斜立,药液不易沾附,其幼叶及生长点处于几层叶片的保护下,不易与药液接触,因而不易受伤害。而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恰好相反,因而受害严重。 灭生性除草剂 如五氯酚钠等。可杀死一切植物。它们使植物致 ...
种子植物的雌性繁殖器官。位于花的中央部分,由1至多个具繁殖功能的变态叶——心皮卷合而成。由1个心皮组成的雌蕊称单雌蕊,如豆类、桃等;由数个彼此分离的心皮形成的雌蕊称离心皮雌蕊,如草莓、芍药等;由2个以上心皮合生的雌蕊称复雌蕊或合心皮雌蕊,如棉、瓜类等。雌蕊常呈瓶状,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一朵花中全部雌蕊总称雌蕊群。 柱头 雌蕊顶端接受花粉的部分。通常膨大成球状,圆盘状或分枝羽状。常 ...
某些苔藓植物(如葫芦藓)配子体雌枝顶端较狭窄且紧包如芽的叶片,其内生有数个颈卵器。又称为雌器苞。 ...
由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的过程。 自花传粉 由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自花传粉的植物和花,具有适应自花传粉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如花两性、雄蕊的花粉囊和雌蕊的胚囊同时成熟,雌蕊的柱头对于本花的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中雄配子的发育没有任何生理阻碍等。小麦、大麦、大豆、番茄等为自花传粉植物。自花传粉是比较原始的传粉方式,长期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生活力会逐渐衰退。广义 ...
由植物体内主要物质蛋白质、糖、脂肪衍生的物质,如酚类、类萜和生物碱等。早期认为它们是代谢的副产品,不具有生理意义。实际并非完全如此。例如赤霉素、脱落酸属于类萜,它们对生长发育起调节控制作用;酚类衍生物木质素,从进化的观点看,缺乏它植物就不可能由水生到陆生;挥发油(属类萜或酚类)及其他可以吸引昆虫传粉。但也有很多次生物质如橡胶、松香、单宁以及多种生物碱的生理功能仍不了解。 ...
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有匐枝,枝端膨大成球茎。叶具长柄,叶片箭形。总状花序,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萼片3,花瓣3,白色,雄蕊多数;雌花心皮多数,离生,密集成球形。瘦果斜倒卵形。我国南北各省区水稻田或沼泽中常见,亦见栽培。球茎含淀粉,可供食用。亦可入药,能清热解毒。 ...
苔藓植物地钱等的雌株(雌配子体)上,植物体背面中肋上着生颈卵器的结构。由托柄和托盘两部分组成。托盘边缘具8~10条指状芒线,芒线之间的托盘部分向下卷曲,其上悬生一列颈卵器。每列颈卵器的两侧,各有一片称为蒴苞(也称蒴萼)的薄膜将其遮盖。颈卵器成熟顺序由外及里。 ...
植物的初生生长结束之后,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在次生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即次生结构。大多数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具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
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T.Д.Лысенко)提出的关于冬性品种可以用寒冷处理转变成春性或夏性品种的理论。此论点是不合宜的,因为遗传本质并没有被低温处理所改变。后来该词一般被解释为:低温(包括人工及自然低温)诱导或促进植株开花的作用。所有需要低温诱导或促进开花的植物,都可以在其营养体时期进行,但并不都能在种子萌发时进行。一般来说,能在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如冬小麦,其对低温的需要是兼性的,即低温能促进 ...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草本,少为半灌木或灌木,稀为乔木。通常含芳香油。茎四棱形。叶对生,单叶或复叶,无托叶。花序通常为由轮伞花序组成的复杂花序;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萼宿存,通常5裂,有时唇形;花冠合瓣,二唇形;雄蕊4或2,花冠上着生;雌蕊心皮2,合生,子房上位,4深裂形成4室,每室1胚珠,花柱生子房基部。果为4小坚果。本科200属,约3200种,是合瓣花类第三大科,广布世界各地,以 ...
桑科或大麻科。一年生草本,高1~3米,茎皮富含纤维。叶互生或下部对生,掌状3~11裂,裂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有毛,边缘有粗锯齿;具叶柄。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成圆锥花序,花小,黄绿色,花被片5,雄蕊5;雌花生叶腋,绿色,每朵花外具1枚卵形苞片,花被退化,膜质,紧包子房。瘦果扁卵形,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囊。原产亚洲西部。我国各地栽培或逸为野生。茎皮纤维优良,供纺织用或制麻绳、麻袋;种子含油 ...
真菌门最高等的一亚门。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是本亚门的主要特征。约2万多种,包括许多供食用和药用的种类和诱发植物病害的有害种类,以及多种有毒种类。菌丝很发达,有横隔。可分为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经短期的多核阶段即产生分隔,形成单核、多细胞的菌丝体。次生菌丝是初生菌丝经“ ”“-”性结合产生的双核菌丝,每1细胞中含有2个不同性质的核。多数担子菌的双核菌丝通过形成锁状联合 ...
又称子实体。担子菌亚门真菌有性生殖阶段形成的特殊结构。由双核菌丝组成,其上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见担子菌亚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