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只要获得一定天数的适宜的光周期后,即使转至非适合的光周期下,仍可保持光周期影响的现象。这就表明光周期刺激的效果,可以保留在体内,以后在任一光周期条件下均可开花。植物所需的适宜光周期数,因植物种类、年龄及环境条件而不同,如苍耳、日本牵牛花只需要一个光诱导周期(即1天),天仙子需2~3个,甜菜需15~20个。 ...
作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占照射在同一地面上太阳辐射能的百分率。一般是以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总干物质所含能量,除以同一时期同一土地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总辐射能。光合作用只能利用可见光,它占总太阳辐射能的40~50%。如果以照射在地面上可见光的能量计算,所得数值比以总辐射能计算高出1倍。一般生长良好的作物,其数值不超过1~2%。因此,通过改善作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增加农作 ...
种子植物雄蕊花粉囊内的粉状体,总称花粉。其中每一粒,称为花粉粒。由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含单倍染色体数的子细胞常连在一起,称四分体。以后四分体中的细胞逐渐增大并各自分离,形成4个单核花粉粒(小孢子)。在多数植物,单核花粉粒细胞分裂,形成含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称2细胞花粉或2核花粉。其中营养细胞较大,含较多的营养物质,与花 ...
花瓣的总称。常呈现各种鲜艳的颜色,是花的最显著部分,由若干枚花瓣组成,位于花萼的内层或上方,排列成一轮或多轮。花冠各瓣彼此分离的,称离瓣花冠;全部或部分联合的,称合瓣花冠。花瓣细胞内细胞液中所含的花色素及有色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是花朵呈现多种颜色的主要原因。花冠基部常有分泌蜜汁的腺体。多种植物的花瓣细胞能分泌挥发油类,产生特殊的香味。花冠除具有保护雌、雄蕊的作用外,它的色彩、芳香、 ...
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还原形成有机物的过程。又分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是以水作为供氢体及释放氧气的来源,因此,其光合作用过程的总反应式可写为: 光合细菌只在嫌气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供氢体是硫化氢或硫代硫酸盐等。因此,细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除化能合成细菌)直接或间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及能量。陆生和海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制造20 ...
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胚胎时期的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除有胚外,一般都有茎、叶的分化和由多细胞构成的生殖器官。也称有胚植物或茎叶体植物。包括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由于它们大多生活在陆地,故又称陆生植物。 ...
又名白薯、红薯、地瓜、红苕。旋花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有乳汁,块根白色、红色或黄色。叶互生,宽卵形或心状卵形,具柄。聚伞花序有数朵花;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萼5深裂;花冠漏斗形,长3~5厘米;雄蕊5;子房上位,2室,柱头头状。蒴果,种子4。原产热带美洲中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块根供食用,也可加工成淀粉或制酒精;根、茎、叶是优良饲料。本种在北方很少开花。在广州开花是正常的。 ...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是维管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体轴的地下部分,根上无节间和节的区别,不生长叶和花。主要功能是将植物体固着于土壤中,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此外根还能合成许多重要的物质,如氨基酸、激素和植物碱等,并兼有贮藏和繁殖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主根 种子萌发时,种子内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直接生长发育而形成的根。一般一株植物只有一条主根,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主根是终生存在的,单子叶植 ...
按一定规律和次序着生在共同花轴上的一簇花或数朵花及其苞片的总称。花序的总花轴称花序轴,简称花轴。花轴上除花及苞片外,不具营养叶。花序也可特指花在花轴上不同形式的序列。因花轴长短、分枝与否、花是否有柄以及各花开放的顺序等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花序。通常依照花开放的形式和顺序,将花序分作两大类,十几种类型:
花梗顶端的膨大部分。花的其他各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按一定的方式着生在它上面。其形状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通常为顶端稍膨大的圆锥状。草莓的花托显著膨大并肉质化;蔷薇科中蔷薇属的花托为杯状或瓶状;莲的花托为倒圆锥形,有如喷壶嘴的外形,俗称莲蓬。有些植物的花托,在雌蕊基部形成特别膨大的花盘,花盘上生的蜜腺,可分泌蜜汁,如枣。广义的花托,有时也指头状花序中缩短的花序轴,如菊、向日葵等。 ...
又称膜荚黄芪。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直而长,圆柱形。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1~31,卵状披针形,全缘,两面有白色长柔毛。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萼齿短;花冠蝶形,淡黄白色;雄蕊10,二体;雌蕊心皮1,子房1室。荚果卵状长圆形,膜质,膨胀,有黑色短柔毛。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朝鲜、俄国也有。生于山坡向阳处、草丛或灌丛中。根入药,为强壮滋补剂。同属作黄芪入药 ...
生长在黑暗或光照强度很弱条件下的植物,其生长特征的样式。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的黄化幼苗,其叶片小而不伸展,缺乏叶绿素,呈现淡黄色;茎的节间较长,机械组织不发达,茎柔弱不能直立;茎端呈“钩”状弯曲。在黑暗或光线不足的条件下,植物组织的分化受到抑制,故柔嫩多汁。在蔬菜栽培上,利用这个特点,可栽培韭黄、蒜黄和豆芽菜,也可用培土方法栽培葱白等以提高经济价值。在小麦栽培中,若种植过密,株间郁闭,光线弱,使 ...
在光合作用中能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或电荷分离的最小单位。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位于其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即发生在此部位。(见原初反应)。目前分离得最“纯”的是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中心复合物,它包括3条多肽链,4个细菌叶绿素a分子,2个去镁细菌叶绿素a分子,1个泛醌和1个非血红素铁。近些年来对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它包括2条多肽链(称为D1、D2),5个叶绿素a分子,2个去 ...
成熟时果皮干燥无汁的一大类果实。依其成熟时开裂与否,分成裂果和闭果两大类。 裂累 成熟时果皮开裂的一类干果。根据心皮组成、开裂方式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荚果 由单心皮雌蕊子房发育而成,单室多种子,成熟时沿背、腹两缝同时开裂成两片。为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少数荚果成熟时不开裂,如花生、皂荚。有的荚果在种子间的部位缢缩成节,称为节荚,节荚成熟时易在节处断裂,如含羞草。 蓇葖果 亦称蓇葖。由 ...
又名毛黄栌、红叶。漆树科。落叶灌木,树汁有强烈气味。叶近圆形,长5~7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杂性;萼片、花瓣、雄蕊各5,花小,黄绿色;子房1室,花柱2~3,核果小,肾形,径3~4毫米,红色,果序上有多数不孕花形成的紫绿色羽毛状细长花梗,宿存。产我国华北、浙江、山东、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区。树皮可提栲胶;叶含芳香油;木材可做黄色染料;枝、叶入药,能消炎、清湿热。北京香山红叶到秋天受霜打后叶绿素 ...
植物绿色组织在光下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其底物是乙醇酸,它的主要来源是核酮糖-1,5-二磷酸(RuBP)与氧气在RuBP羧化酶加氧酶的催化下,形成1分子磷酸甘油酸及1分子磷酸乙醇酸,后者在磷酸酯酶催化下形成乙醇酸。由于RuBP是在光下不断循环形成(见光合作用),所以光呼吸依赖于光。由于RuBP羧化酶加氧酶既可催化RuBP发生羧化反应,又可催化RuBP与氧气发生加氧反应。所以,二氧化碳 ...
藻类植物的一门。藻体为单细胞、群体、多核管状或多细胞丝状体。色素体1至多个,盘状或片状,含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β-胡萝卜素含量为多。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贮藏物质为油滴和金藻昆布糖(又称白糖素、麦清蛋白),没有淀粉。单细胞类型和群体中的单个细胞,细胞壁多数由2个相等或不相等的“凵”形半片套合组成。管状或丝状体类型,细胞壁由2个“H”形半片套合组成。壁的主要成分为果胶质。能运动的 ...
指某些肉质果实从生长停止到开始进入衰老之间的时期,其呼吸速率的突然升高。苹果、香蕉、番茄、鳄梨、芒果等均具有,故称跃变型果实。一般热带与亚热带果实如鳄梨、芒果等,跃变顶峰的呼吸为跃变前的35倍,温带果实如苹果、梨等仅为1倍左右。柑桔和柠檬等不表现呼吸速率显著的上升,故称非跃变型果实。不同种类跃变型果实,自采摘后到呼吸上升的间隔及程度均不同。在出现时或出现之前,果实内部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 ...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在氧气参与下,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以糖为底物,总反应式:C5H12O6 6O2→6CO2 6H2O 2867千焦耳(686千卡)此为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该过程是多步骤的,可以将它们分为连续的3个阶段: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 ...
一种非天然的细胞分裂素。化学名称6-糠基氨基嘌呤,分子式C10H9N5O。不溶于水,溶于强酸、碱及冰醋酸中。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物质,首次从脱氧核糖核酸降解产物中提出。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外,还具有延缓离体叶片衰老,诱导芽分化和增加气孔开度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