藓纲真藓亚纲灰藓目灰藓科的代表属。植物体黄绿色,具光泽,多呈不规则分枝或羽状分枝。分枝末端明显呈钩状;叶多弯曲,双中肋,角细胞少数,呈短方形或卵形,膨大,透明。孢蒴长卵形或圆柱形,倾立或平列。蒴齿两层。外齿层齿片基部相互愈合,狭长披针形,棕红色,有明显回折中缝。内齿层黄色,具疣,基膜高出,齿条中缝有连续穿孔;齿毛2~3,具疣及节瘤。染色体数n=6,7,8,9,10,11,14。约60种,多分布 ...
蓝藻门的1属。藻体球形,或半球形,黄色、黄褐色以至墨绿色,实心,成熟后往往中空,作不规则的扩展;有些种因钙质沉淀而形成一种坚固的壳状体。藻丝在藻体中大都作辐射状而相互近似平行的排列;每条藻丝有比较膨大的基部和逐渐狭小的末端部;藻丝外的胶衣鞘,均质或有明显的层理,一般在原丝末端部的胶鞘,往往胶化,互相溶化在一起而不易区分。藻体的藻丝所以作辐射状排列,主要在于藻丝基部处反复多次发生伪枝的结果。异形 ...
绿藻门绿藻纲胶毛藻目的1属。植物体是1列细胞的、分枝的、外有胶鞘的丝状体;彼此靠近的分枝的胶鞘,有些互相粘合在一起,有些仍然分开;有些种类的全部丝状体埋藏在1个公共胶团之内,胶团外观呈球状、半球状、长形、或不规则形;丝状体常分化为匍匐的部分和由此伸出的直立部分;匍匐部分常局部或全体被有钙质,直立部分具有辐射状的多次分枝,有些植物体的外观呈长形的种类,许多直立的枝缠在一起,构成1个中轴式的、类似 ...
甲藻门角藻科的1属。植物体为单细胞,明显不对称,背腹扁平,具1个顶角和2~3个底角。横沟位于细胞中部,呈环状或略呈螺旋状,将植物体分为上、下壳,腹面中部向下壳延伸,呈近菱形的透明区,即纵沟,它通常伸入上壳。上壳具4块顶板,4~5块沟前板,下壳具5块沟后板和1块底板。鞭毛2条,色素体多数,周生,圆盘状,呈黄、黄绿、褐色。具或不具眼点。具1个大的间核型细胞核。常见的繁殖方法为细胞纵分裂,有些种类也 ...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1科。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叶缘具重锯齿或单齿,较少具浅裂或全缘;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风媒;雄花序穗状,顶生或侧生,有多数苞鳞;雄花插生于苞鳞腋内,有花被或无;雄蕊2~20,花药2室,花粉粒扁球形,具3或4~5孔;雌花序球果状、穗状、总状或头状,有多数苞鳞(果时称果苞),每一苞鳞腋内有2~3朵雌花;雌花无花被,如有花被则与子房贴生;子房2室或不完全2室,花 ...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常绿或落叶灌木或乔木,稀为藤本,被银白色或褐色至锈色盾形鳞片,有的有星状绒毛。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花单生或几朵组成腋生伞形花序或短总状花序;两性或单性,整齐,淡白色或黄褐色,具香气,虫媒花;花萼常联合成筒,顶端4裂(胡颓子属)或2裂(沙棘属),在子房上面缢缩;无花瓣;雄蕊与花萼裂片同数,生于萼筒喉部(胡颓子属),或为花萼裂片倍数,生于萼筒基部(沙棘属),有 ...
藓纲金发藓亚纲金发藓目的代表种。外型粗壮而犹如松杉类幼苗,在营养器官(配子体)和繁殖器官(孢子体)两方面均系藓类植物中最为复杂的类型。广布于全世界。植物体高数厘米至数十厘米。茎有初步输导组织中轴的分化,基部有为数较多的红棕色假根。叶较硬挺,具多层细胞,腹面着生多数绿色单层细胞的栉片,以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栉片顶细胞的横切面呈马鞍形;叶边具粗齿;中肋宽阔,几乎占整个叶面。蒴柄红棕色,长数厘米。 ...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的1科。木本。单叶互生,具掌状脉或羽状脉,托叶明显(红花荷属例外)。花两性,稀单性同株,萼管与子房多少合生,萼齿4~5;花瓣4~5,有时较多,或缺;雄蕊4~5或多数,子房下位至半下位,稀上位,2室,花柱2,离生,胚珠每室多个至1个。蒴果2裂;种子多粒或1粒,种皮骨质,或有狭翅,有胚乳。花粉3沟或多孔。染色体基数x=12,15。有27属140种,主 ...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1科。草本,少半灌木,稀灌木,大多有乳汁。叶互生、对生,稀轮生,无托叶;叶片一般不分裂。花序各式,最常见的是聚伞花序、总状花序和穗状花序,也有单花的;花两性,5数,稀6~10或3~4数,花萼通常上位,少周位或下位;花冠合瓣,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而后方(背部)纵裂至整部,或有时由于花冠深裂而近似离瓣花冠,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分离或联合,花丝基部常多少扩大成片状;子房大多下 ...
藓纲黑藓亚纲黑藓目黑藓科的 1属,原丝体片状。植物体高一般不及 1厘米,褐绿色或黑色,疏丛生而常散列,干燥时极脆弱。茎直立,由厚壁细胞构成,无分化中轴,单一或稀分枝。叶干燥时多贴生,湿润时舒展,卵形或卵披针形,中肋多缺失;叶细胞卵形或卵圆形,胞壁多不规则加厚,多数具疣或乳头。雌雄同株或异株。假蒴柄延伸在孢葫成熟之后。孢蒴卵形,黑色,成熟时多四瓣开裂,顶端仍相互连接。蒴帽钟帽形。孢子四分型。有1 ...
伞菌目的1科。子实体肉质,脆,易腐烂,色泽鲜艳。菌盖、菌柄或菌褶的菌肉组织具球状胞。菌褶离生至延生。孢子印白色至深赭色,在显微镜下无色至淡黄色,通常球形至宽椭圆形。外孢壁具有拟淀粉反应的纹饰,并具有明显的脐点。菌柄通常中生,菌丝无锁状联合,常具有囊状体,有些种具油囊体或乳管和乳汁。本科真菌生在林中地上,很少生在腐木上,通常与高等植物形成菌根。几乎全世界分布。依据有无乳汁、菌褶菌肉中有无球状胞, ...
禾本科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分蘖多,成熟期不一。叶片线形扁平。穗状花序细长。小穗含3~5花,单生于穗轴各节;颖片狭窄呈锥状,具1脉;外稃粗糙具脊,顶端有长芝;雄蕊3,具伸长的花丝和花药;雌蕊柱头外露,异花传粉;颖果狭长圆形,淡褐色,腹面具纵沟,成熟后与内、外稃分离。 黑麦能制成黑麦面粉,富有营养,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B和磷、钾等,因蛋白质弹性较差常与小麦掺合做成黑面包,亦可用来酿油 ...
水龙骨目金星蕨科的1种。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朝鲜、日本及中南半岛。根状茎细长横走,植株遍体密生灰白色针状毛,叶片二回羽状深裂,羽片披针形,基部的不缩短,下面除短针毛外满布橙色球形腺体。孢子囊群生裂片的侧脉近顶处,被有灰白色刚毛的圆肾形囊群盖。金星蕨科是薄囊蕨纲中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之一。最早作为广义的鳞毛蕨属(Dryopteris)成员。1936年中国蕨类学家秦仁昌第一次在研究鳞毛蕨属过程中,将 ...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草本、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基本上是单叶隙节,中脉常为二重维管束,叶柄基部常合生,具小托叶。花小,两性或单性,无花被(雪香兰属的雌花中有浅杯状3齿裂的花被);两性花具雄蕊1或3,着生于子房的一侧,花丝不明显,花药2室或1室,药隔发达;花粉粒中等大小至小型,球状至舟状,具双核,单沟至多孔;雌蕊1,由一心皮所组成,子房下位,1室,含一颗下垂的直生胚珠;单性花,其雄花多数 ...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1科。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有时攀援状,常具极叉开的分枝。单叶,互生,膜质或革质,边缘具锯齿,具托叶,早落。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腋生,直立或下垂,无柄或具短柄。花整齐,两性、杂性或雌雄异株,无梗或具短梗;具苞片1枚,小苞片2枚,小苞片基部连合;萼片4,花瓣4,均覆瓦状排列,靠合;雄蕊8,2轮,花丝钻状,花药丁字着生,内向纵裂;花粉粒球形、近球形,具3孔沟或3拟孔沟,极 ...
绿藻门绿藻纲胶毛藻目的1属。植物体是1列细胞的分枝丝状体,匍伏部分较小,直立部分发达;细胞圆柱状而中部略膨大,壁较厚,幼年时只有1个细胞核,老时可以含有多核,含有数个盘状,或螺旋带状而周位的色素体,无蛋白核。丝状体的片断可以进行营养繁殖;无性生殖产生具4根鞭毛的动孢子,丝状体的顶端细胞或中间细胞可以成为孢子囊,有时产生厚壁孢子;产生具2根鞭毛的同形配子。气生,多分布于热带,也见于亚热带和温带; ...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乔木或灌木,树皮有时极苦。叶互生,稀对生,羽状复叶,稀仅一叶。花序腋生,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小,单性异株或杂性,稀为两性,萼3~5裂,离生或合生,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花瓣3~5(~7),多半分离,稀无,或合生成管,花盘球状或杯状,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倒 2轮,花丝分离;子房上位,2~5室,每室有一(中国产的种)胚珠,稀或更多,中轴胎座,心皮常基部分离,而仅由花柱 ...
蓝藻门的1个营穿钙生活的广泛分布的属;异名:岩线藻。藻体有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是有异丝体性的原植体,可分为匍匐部和穿钙部两部分。匍匐部是由孢子在基质上萌发后最先形成的,是分布在基质表面的多细胞组列,细胞具较厚的胶质膜;丝体平铺,有反复多次的分枝,并交织成多组列的地毡状;这种丝体称为初级丝体,或称基丝体。由初级丝体上,产生许多直走的穿钙的假根状的次生丝体或称穿钙丝体;穿钙丝体的细胞,长短不一,一 ...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1科,仅1属1种,即昆栏树,产中国台湾、朝鲜南部和日本。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体无毛,小枝有明显叶痕。木质部中无导管;早材中的管胞长,有典型的梯状具缘纹孔,是很原始的特征。叶互生,常6~12个成轮生状,革质,具羽状脉。花小,两性,组成顶生的多歧聚伞花序,有小苞片,无花被;雄蕊约70,分化成明显的花丝与花药,花丝基部与心皮下部愈合,花粉具3沟;心皮4~11(~17),以 ...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与豆科的第3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十分进化的支系,大多数都是虫媒植物。花常美丽或有香味,一般两侧对称;花被片6,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有中萼片与侧萼片之分,中央花瓣常变态而成唇瓣,唇瓣由于花序的下垂或花梗的扭转而经常处于下方即远轴的位置,基部常有囊或距;雄蕊与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通常具1枚雄蕊,前方有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