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三 小麦叶片表皮的结构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叶片的表皮是保护组织,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的蒸腾。 取新鲜小麦叶,放在载玻片上,一手拿住或压住叶片的一端,另一手用刀片轻轻地刮,把一面的表皮,内部的叶肉组织和叶脉刮掉,只剩下一面的表皮,看去透明无色。然后用刀片截取刮好的一段放到另一张有一滴水的载波片上,再滴一滴5%的番红染液,加盖玻片,3—5分钟后,用吸水 ...
实验十五 马铃薯块茎的周皮 马铃薯的块茎是观察周皮的好材料,最主要的优点是易做徒手切片。马铃薯的块茎在生长过程中,表皮早已破坏,最外面的部分是周皮。周皮不断地产生,也不断地破坏,当外面的周皮脱落后,在脱落处又产生出新的周皮,起保护作用。 取马铃薯块茎,用解剖刀从中切开,然后沿周皮截取长宽各约0.5—1毫米的小块,使截取小块有一个面具有周皮。用锋利的刀片或剃刀做周皮的横切片 ...
实验十四 接骨木的周皮 根和茎由于次生生长的结果使表皮失去作用,代替表皮作用的是新产生的保护组织——周皮。一般在表皮还存在仍起作用的时候,周皮便开始产生。在木本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和茎中很容易观察到周皮的发育,当植物受到机械损伤时也能产生周皮或创伤周皮。 取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的枝条,先将枝条的横截面切平,再用剃刀做横切片。切片不一定是整个 ...
实验十六 薰衣草的腺毛(分泌组织)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是唇形科植物,其茎方形,叶对生。它的茎、叶和花萼的表皮上都生有多细胞的腺毛,特别是花萼上腺毛最多。在表皮上除腺毛外,还有许多分枝的表皮毛,腺毛在表皮毛的下方。 取正在开花或尚未开花的薰衣草的花萼,作徒手横切片,进行观察。在萼片外侧的表皮上(因花萼联合为筒状)有许多多细胞具分枝的表皮毛,同 ...
实验十七 菜豆和小麦种子的形态结构 (一)菜豆(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 取用水浸泡过的菜豆种子(一般用冷水浸泡24小时,用温水浸泡12小时即可),其形状为肾形。在其凹陷的一侧,有一黑色斑痕,为种脐,其相对突起的一侧为种脊。用手指压种脐附近,可看到有水和气泡由一小孔中溢出,此孔就是珠孔,菜豆萌发时,胚根由此处穿出。用刀片自种脊处把种皮割开,剥去种皮,剩下的部分是胚。同 ...
实验十八 幼苗的结构及其形成的过程 观察比较小麦、菜豆和蓖麻(Ricinuscommunis)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过程。 实验前将小麦、菜豆和蓖麻种子各10粒,用水浸泡,使其吸足水分,然后播种在蛭石中。种植的容器如花盆或玻璃缸要深一些,最好能达到10厘米。种植在蛭石中比种在土壤中好,不但取样时不损伤根系,而且蛭石疏松通气保湿,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播种后,放于20-25 ...
实验十九 向日葵和小麦的根系 (一)向日葵的直根系 将砂培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幼苗(苗龄一个月左右,具两片真叶)小心地从砂内拔出,在水中轻轻漂洗去附着的砂土,注意尽量不要损伤和丢失细小的侧根。然后把洗净的根系漂浮在盛有水的浅塘瓷盘里(为便于观察,在盘底铺上黑色背景),参照图19-1将根系整理好,作如下观察:首先分辨出主根和侧根,计算从主根上发生 ...
实验二十 小麦根尖 取出在25—30℃温箱中培养3-4天的小麦幼苗,此时的幼苗只露出一个不长的由胚芽鞘包着的胚芽,以及2—3条1—2厘米长的幼根。用放大镜先观察根的外部形态,根毛发生在什么部位?根毛呈什么形态? 为了观察清楚,用刀片截取0.5—1厘米长的根尖(带有一部分根毛)。将截取的根尖置于盛有碘-碘化钾溶液的培养皿内,过0.5—1分钟后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 ...
实验二十一 葱和鸢尾根的初生结构 葱(Allium fistulosum)和鸢尾(Iris tectorum)都是单子叶植物,它们根的结构比较典型,是较好的实验材料。由于它们是单子叶植物,因而根中只有初生结构。 (一)葱根的结构 观察葱根横切面的永久制片(用番红和固绿染色)(图21-1)先用10×物镜观察,然后转换40×物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 ...
实验二十二 蚕豆根的结构 蚕豆(Vicia faba)属双子叶植物,它不但有顶端生长,也有加粗生长。因此,蚕豆的幼根中可以观察根的初生结构,而在老根中还可观察其次生结构。 (一)观察蚕豆根徒手切片 取已生长15—20天的蚕豆幼苗,用水将根系冲洗干净,分出主根及其各级侧根,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根尖的结构。由于根从土壤中拔出时受到损伤,根的前端往往折断,因此,观 ...
实验二十三 蚕豆侧根的发生 从实验十九对根系的观察中,可以看到侧根发生在近顶端的部分,一般在成熟区中就可以看到侧根原基的形成,侧根起源于中柱鞘。发生侧根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经几次平周分裂,增加了细胞层数,形成了向外的突起,然后再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使突起变大,组成了侧根的生长锥。侧根生长锥的细胞再不断地分裂、伸长,使其穿过皮层,突破表皮进入土壤。侧根的这种起源方式 ...
实验二十四 根瘤和菌根 (一)根瘤 豆科植物的根系上常常有一些瘤状结构,称为根瘤(图24-l)。根瘤是由于根瘤菌从根毛侵入,然后穿入皮层的细胞,大量繁殖,同时分泌一些刺激物质,使邻近的皮层细胞强烈分裂,体积膨大,在根上形成了瘤状突起。 根瘤菌一方面从皮层细胞吸取水分和养料,另一方面它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变成能被植物利用的含氮化合物,成为植物氮素营 ...
实验二十五 茎的形态和芽的结构 (一)丁香枝条的外形 取二年生的丁香(Syringa)枝条,观察其外部形态,茎上着生叶子的部位叫节,丁香枝的一个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子,为对生叶序。相邻的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叶和茎之间的部分是叶腋,每个叶腋处着生有腋芽。枝条的顶端着生有顶芽。叶子脱落后,在节处留下的痕迹称叶痕。丁香茎的表面还可看到许多小白点,这是皮孔。在当年的茎与去年的 ...
实验二十六 丁香茎尖 丁香茎尖和根一样,主要由分生组织组成,顶端分生组织连续地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了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尖和根尖不同,外面没有帽状结构,而是被许多幼小的叶片紧紧包裹。从丁香茎尖的纵切面永久制片,可以看到中央略微突起的宽的圆锥体是原分生组织,其基部有对称的成对的小突起,是叶原基,这些突起越近基部越大,这是幼叶的形成过程。在幼叶的叶腋里的小突起是腋芽原基,永久制片中可以看到 ...
实验二十七 向日葵茎的结构 (一)向日葵茎的初生结构 取向日葵小苗近顶端部分的茎,作徒手切片。切片用次甲基蓝或中性红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向日葵幼茎的横切面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图27-1)。 表皮由原表皮层发育而来,为一层排列紧密,形状规则,外侧壁上有角质层的保护组织细胞,表皮层上还有气孔和表皮毛。 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 ...
实验二十八 椴树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的茎,由于每年形成层的活动,向内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数量远比向外形成的次生韧皮部的量多。再加上韧皮部随着周皮的不断形成而脱落,所以木本植物的茎绝大部分是次生木质部,它为植物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输水结构和支持结构。从经济意义上讲,次生木质部是木材的来源。 (一)椴树(Tilia)茎标本的观察(也可用其它木材) 1.年轮 在木质部里,形成 ...
实验二十九 油松茎的结构 松柏类植物的茎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非常相似,也是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形成层的分裂活动形成了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使茎不断加粗。 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一般不含导管和纤维,以管胞作为输送水分的输导组织;韧皮部中不含筛管和伴胞,以筛胞作为输导组织;此外,松柏类的木质部和韧皮部里都具有分泌树脂的树脂道。 成熟的管胞是一个具 ...
实验三十 玉米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皮层和髓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称为基本组织,其中散布着许多维管束。单子叶植物一般无形成层,因而也无次生加粗生长。有些单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排列成两圈,中央的薄壁细胞瓦解形成了髓腔。 (一)观察玉米茎秆节与节间的浸蚀标本 截取成熟玉米茎一段(具2—3个节;最好取基部近根处的),从中间纵劈为二,然后浸泡于水中 ...
实验三十一 向日葵的根茎转变 通过前面实验已了解了根的初生结构和茎的初生结构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在一棵幼苗中,根和茎的交接处,根的结构是怎样转变为茎的结构呢? 根茎转变的过渡区位于土壤表面处的根和茎之间,是一个根小的区域。转变的过程很复杂,而且有许多类型,常见的类型之一是四原型的根,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分别形成四束,相间排列。转变开始时,每一束初生木质部由外向内渐 ...
实验三十二 叶的形态 (一)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叫完全叶,三者缺少其一或其二为不完全叶。 观察豌豆(Pisum sativum)、苹果(Malus pumila)、桃(Prunus Persica)等完全叶的标本。 观察丁香、莴苣(Lactuca sativa)等不完全叶的标本,丁香叶无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