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人类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某一常染色体上的基因P突变成基因p,隐性纯型合子(p/p)的人,由于肝脏不能产生苯丙氨酸羟化酶,以致食物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不能变成p-羟苯丙酮酸,而只能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血液中过量积累,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智力衰退,同时还抑制了黑色素的产生,因此患者的肤色和发色都很浅。如能及早发现,控制患者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可以避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鼻(nose)

 呼吸道起始部分,又是嗅觉器官所在部位。可分外鼻、鼻腔和鼻旁窦。外鼻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被皮肤,上端为鼻根,下端为鼻尖,中间为鼻背,鼻尖两侧膨出部分为鼻翼。鼻腔(nasal cavity)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前部为软骨,鼻旁窦后部为骨构成,两侧鼻腔均分前后二部,前部为鼻前庭,后部为固有鼻腔。鼻前庭(nasal vestibule),由鼻翼围成的部分,内被皮肤,上生鼻毛,可阻挡灰尘。固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扁桃体(tonsil)

  指位于舌根、咽部四壁的上皮下的几群淋巴组织。其中以腭扁桃体最大即通常所说的扁桃体。腭扁桃体有一对,为淋巴器官,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卵圆形,表面有隐窝。其深面底部有结缔组织被膜包裹,外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与口腔上皮连续。上皮向扁桃体内部凹陷,形成10~20个隐窝。上皮下及隐窝周围密集分布着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主要是β淋巴细胞,咽部是食物和气体必经之路,常有病菌侵入,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边缘系统(limbicsystem)

  1878年法国神经学家和人类学家布罗卡(P.Broca)注意到构成每侧大脑半球的一圈组织,如胼胝体下回、扣带回、钩回、腹海马等结构,在解剖上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环形,他称之为大脑边缘叶(limbiclobe),但他没有提出该叶的功能。1937年美国神经解剖学家帕佩兹(J.W.Papez)提出,起源于海马的神经通路经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的中继,返回海马构成一封闭环路,这一环路能作为情绪表达的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生物不能合成或不能合成所需量而必须从食物获取的氨基酸。蛋白质有多种生物功能,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各种生物都能从基本氨基酸合成自身特有的蛋白质,但它们合成这些氨基酸的能力却很不相同。大多数植物能合成所需的全部氨基酸。某些哺乳动物需从食物摄取8~10种氨基酸。人类的10种必需氨基酸是: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各种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

  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包括椭圆囊(utricle)、球囊(saccule)和三个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  前庭器官都是膜质管道,和蜗管一样因构造曲折繁复,有膜迷路之称。管道中充满内淋巴,其外面的骨迷路和外淋巴起着保护作用。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内耳前庭腔内。它们的前面为耳蜗,后面为三条半规管。两囊之间有短管相通,半规管与耳蜗又分别与两囊相连通,所以膜迷路各部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产前诊断(antenatal diagnosis,prenatal diagnosis)

又称宫内诊断。对孕期胎儿性别及其健康状况进行检测,目的是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或对某些可治的遗传病患儿进行早期确诊和治疗。产前诊断是遗传病诊断的一种方法,是生化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由于各种新技术如高分辨显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及绒毛吸管和培养技术等的应用,为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开创了新的前景。产前诊断的主要对象是:(1)夫妇一方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者,或曾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成分输血(transfusionofpartialblood)

按血液各种成分的不同功能,针对各种疾病的具体情况,输给最合适的血液成分,恢复患者血液的正常机能。有以下几种,其中输给血浆可不做配血试验,其他各种成分输血都应遵循输血原则。(1)全血和红细胞:给急性大失血者输全血,以补充血量,回升血压,慢性失血或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低,血液运送O2的能力不足,而血量并未减少,则输给浓缩的红细胞悬液为宜。(2)白细胞和血小板:对于严重粒细胞减少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垂体(hypophysis,pituitary body)

  功能复杂的内分泌腺。体积很小,重约0.6克,位于大脑下部,埋藏于蝶骨鞍内,以垂体柄与第三脑室底部相连。人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起源于外胚层,是腺体组织,包括前部、中间部和围绕正中隆起的结节部,神经垂体来自间脑腹侧的漏斗,是神经组织,包括神经部和漏斗两部分。通常称垂体前叶就是以腺垂体的前部为主,兼含结节部;垂体后叶则包括神经部和中间部。中间部在人体不起重要作用,垂体后叶实际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出血时(bleeding time)

指从刺破皮肤,开始出血至出血停止所需时间,它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生理止血过程包括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纤溶系统等功能活动。首先是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血管收缩,持续时间很短,使血流减缓或暂停,有利于其他功能活动进行,若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封闭。更重要的是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接触到暴露的内膜下组织(胶原纤维)而被激活,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血小板释放的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耳(ear)

  人耳既是听觉器官,又是位置觉和平衡器官。因此常称耳为位听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与鼓膜。  耳廓(auricle)为不规则的软骨片,外被皮肤所成。外面凹陷,大致作椭圆状。周边游离,上端称耳轮,下端圆钝无软骨部称耳垂。在耳廓的前外面有一大孔,名外耳门。人的耳肌发育不良,不似动物之耳廓可以随意运动以适合于声波之来源。  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刺激(stimulus)

   凡是能够引起机体(包括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变化因子,都可称为刺激。刺激的种类很多,如机械刺激、温度刺激、化学刺激和电刺激等。但刺激的性质必须适合某种可兴奋组织的特性,才能发生反应。如神经肌肉组织对上述四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而听觉器官只能接受声音刺激。刺激的特征是引起组织的兴奋,要求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还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变率,即强度随时间而改变的速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腺垂体(adenohypophysis)

  前叶(远侧部) 成于不规则的上皮细胞索和团,其间有窦状毛细血管网和网状纤维,血窦内皮为有孔的隔膜类型,远侧部上皮细胞形状、大小不一。可分为嗜色与嫌色两种细胞,嗜色细胞又分为嗜酸与嗜碱细胞。嗜酸细胞:占前叶细胞总数37~44%,大小约12~20微米,主要为圆形,胞质内含许多颗粒,可区别为生长激素细胞及催乳激素细胞。嗜碱细胞:占细胞总数11%左右,细胞大小不一,15~25微米,形状为圆形、卵圆形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

  外有结缔组织被膜包绕。有大量无髓神经纤维,胞体位于丘脑下部。纤维之间有垂体细胞,大小形状不一。是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垂体的大部分神经纤维,合起来形成丘脑下部垂体束,胞体主要位于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细胞胞体内和突起内都有深色颗粒,为从粗面内质网产生的激素——催产素与加压素。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ioportal system)

  垂体的血液供应系统。垂体血液供应来自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上动脉来自基底动脉环,下动脉来自颈内动脉。上动脉进入垂体后,在垂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门脉,即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在下丘脑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处分支吻合成毛细血管网,形成门脉的第一级毛细血管丛;第一级毛细血管丛又汇合若干长短不等的静脉血管,沿垂体柄下行至腺垂体的腺细胞之间形成丰富的血窦,构成第二级毛细血管丛,下丘脑细胞分泌物可通过两级毛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刺激阈值(stimulus threshold)

   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不能导致行为释放。在反射活动中,阈值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在复杂行为中,阈值则受各种环境条件和动物生理状况的影响。当一种行为更难于释放时,就是阈值提高了;当一种行为更容易释放时,就是阈值下降了。一般说来,刚刚完成某一行为后,动物对这一行为的要求就会大大下降。例如刚交过尾的动物,对于性刺激或是没有反应或是反应很弱,这就意味着释放性行为的阈值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刺激过滤(stimulus filtering)

  指动物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或环境信息。每一个动物在任何时刻都会面对无限量的外界刺激或环境信息,但在信息的海洋中,对动物有用的信息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对动物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有选择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动物的感觉器官承担着对外界刺激进行过滤的功能。这些感觉器官常对某些刺激毫无感受能力,但对另一些刺激却非常敏感。例如蝙蝠和蛾类能够感受高频声波;蜜蜂能够看到紫外光;响尾蛇能对红外光作出反应,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carbondioxidedissociationcurve)

   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与二氧化碳分压关系的曲线。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随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而增加,几乎成线性关系,而不似氧解离曲线“S”形,也没有饱和点,当二氧化碳分压不断上升,二氧化碳含量也增加。所以其纵坐标不用饱和度而用浓度来表示。氧分压的增加对二氧化碳释放有利,在二氧化碳解离曲线上有两条差不多的平行曲线。上一曲线为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容积百分比,下一曲线为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容积百分比,在同样二氧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耳聋(deafness)

   一般分为二型:一种是由于耳蜗或听神经受损伤引起的耳聋,称为“神经性耳聋”,另一种是由于中耳机能受损伤声音不能传递到耳蜗引起的,称为传导性耳聋。当然,如果耳蜗或者听神经完全毁坏了,就要导致永久性的耳聋。但是,假如耳蜗及听神经完好,而听骨系统有破坏或变得强直(因纤维化或钙化而变得“僵硬”,失去正常传导功能),则声音还能通过骨传导传到耳蜗。通常采用音叉检验法来区分神经性耳聋与传导性耳聋。如将振动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肠(large intestine)

  消化管的一部分。在右髂窝处连接回肠末端,起始部为盲肠,末端终于肛门。人大肠全长约1.5米,可分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其形态特点为表面有三条与大肠纵轴平行的结肠带,乃由肠壁纵行肌增厚而形成,由于结肠带缩短了肠管长度,由此形成有横沟隔成的结肠袋。在结肠带附近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称肠脂垂。阑尾和直肠则没有这些特点。  盲肠(caecum) 为大肠起始部,位于右髂窝内,长6~8厘米,上通升结肠,左接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