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霸王龙(Tyrannosaurus)

一种凶猛的食肉类恐龙生存在距今1亿年至6500万年的晚白垩世。是已知最大的陆生食肉类体长15米仅头部就有1.5米长,身高达6米。头骨特别笨重,且高而侧扁,具有两个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椭圆形。牙齿极为发达,前上颌骨有牙 4个,上颌骨有12~13个,下颌骨有14~15个。霸王龙主要生活在丘陵区,以植物食性的爬行动物为主要的捕食对象。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植物食性的庞大蜥脚类恐龙的绝灭,凶残的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

小型的鸟脚类恐龙,体长约 1米。头骨短、宽而高,吻部弯曲并包以角质喙酷似鹦鹉而得名。颧骨发达;外鼻孔小;前额骨位于鼻骨以下;下颞颥孔宽阔;枕骨孔发达,大于枕髁两倍。在上颌和下颌上各有7~9个牙齿。齿缘较光滑,齿根长,齿冠低。牙齿为三叶状,齿冠中前各有2~4个小脊。颈很短,颈椎6~9个。脊椎13~16个,荐椎5~7个。乌喙骨较小,其上之乌喙孔不封闭。肠骨细长,肠骨上缘的□脊粗壮,坐骨发达,略呈弯曲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剑龙亚目

剑龙亚目有各式甲板的恐龙,植物食性,前肢短于后肢的 4足行走动物。最长的种可达10米。它们的头骨狭长、细小,前上颌骨无齿,眶上骨数目不定,上颞颥孔明显退化,方骨向下垂直。下颌低长,反关节突不发达。牙齿单列,每列不超过25个牙齿,侧扁齿冠成叶状其边缘具锯齿构造。躯体高耸侧扁。27个荐前椎荐椎仅4~5个,背椎神经弧向后逐渐加高。肩胛骨和乌喙骨上窄下宽前肢短尺骨与桡骨排列不紧,前足Ⅰ、Ⅴ指退化,末端为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角龙亚目

角龙亚目全为植物食性的四足行走的恐龙,其特点是头上不同部位发育大小差异的角。由于顶骨和鳞骨向后延伸形成褶皱的颈盾,使之头骨硕大,几乎占全身长的1/3此构造也影响了其他头骨部分的改变:颞颥骨退化,鼻部扩大,吻部细长而成尖喙,眼前孔缩小,颧骨扩大,前上颌骨的原始阶段有牙齿。内鼻孔由长锄骨棒分开,其后缘是腭骨,腭骨孔消失。下颌的喙状突发育,反关节突小。每牙列有15~40个牙不等。齿冠边缘有锯齿构造。上牙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禄丰龙

禄丰龙是恐龙的1属因模式标本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而得名,也是在中国找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侏罗世。禄丰龙身体结构笨重大小中等(6~7米长),兽脚型。头骨较小(相当尾部前三个半脊椎长),鼻孔呈三角型,眼前孔小而短高,眼眶大而圆,上颞颥孔靠头骨上部,侧视不见。下颌关节低于齿列面,上枕骨和顶骨间有一未骨化的中隙。牙齿小,不尖锐,单一式,牙冠微微扁平,前后缘皆具边缘锯齿。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此属动物全长22米,体躯高将近4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肋可达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12个)、荐椎(4个)及尾椎 (35个)相对较少。各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腰椎是明显后凹型,前尾椎是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蛇颈龙(plesiosaur)

已绝灭的海生爬行动物,属调孔亚纲鳍龙目,蛇颈龙类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在地史上,蛇颈龙的最早化石记录出现于晚三叠世。1824年,康奈布卡第一次研究发表了产自英吉利海峡的侏罗纪蛇颈龙。蛇颈龙是一类个体较大的水生爬行动物,因它有一个长而灵活的脖子而得名。它们的四肢成为鳍脚。其生活习性类似于现生的海狮,用它的鳍脚可以爬上岸来休息、生殖。在分类学中,蛇颈龙类一般被分为两个亚目。一类头小、颈长,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翼龙(Pterosauria)

已绝灭的会飞翔的爬行动物,亦名飞龙。属于爬行纲双孔亚纲初龙次亚纲。已发现30多属90多种,繁盛于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翼龙类前肢的第4指伸长常可达臂长的3~4倍。在延长的第4指及身体侧部之间有皮质翼膜,一般从背部延至后肢的膝部,在前臂和颈部之间,也有皮质翼膜相连,在腕部有一钩状的翼骨支持。前肢第5指退化,其余3指仍保留,在攀援时起辅助作用(也有人认为伸长的为第5指,而第1指退化者)。这样的翼膜比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鱼龙(Ichthyosaurus)

中生代海洋中生存过的已绝灭的鱼形爬行动物,归类于爬行纲中的调孔亚纲。1821年,柯尼希认为它们是介于鱼类和爬行类之间的动物,创立了鱼龙 (Ichthyo-saurus)这个词。 居维叶曾对鱼龙有过较形象的描述:“鱼龙具有海豚的吻,鳄鱼的牙齿,蜥蜴的头和胸骨,鲸一样的四肢,鱼形的脊椎。”指出它们是一类古老的爬行动物。1835年H.-M.D.de布兰维尔把鱼龙作为一个独立的纲(Ichthyosauri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海绵动物(Porifera)

动物界的1门,为最低等的后生动物又称多孔动物门。一般由两层联系松散的细胞构成的体壁围绕中央的原腔构成,体壁穿有众多小孔,具骨针和特殊的领细胞。多孔动物约有5000种,也有不同的估计。多孔动物在各海域从潮间带到大洋深渊都有分布,但以沿海浅水中最多,有些种类生活在盐度很低的河口区域,有一类群完全生活在淡水的河川湖泊里。在珊瑚礁上,各种热带鱼总是对多孔动物避而远之。有些动物却喜欢栖息在多孔动物体内如偕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绦虫(Cestodea)

扁形动物门的 1纲。全部营寄生生活。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幼虫主要寄生于无脊椎动物,但也有以脊椎动物为中间宿主的。除单节绦虫外,所有的绦虫体均分节由头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1条带状链体。绦虫广泛地寄生于人、家畜、家禽、鱼和其他经济动物的体内,引起各种绦虫病和绦虫蚴病。绦虫头节实际上是吸附器官,又称附着器,其结构有吸盘型、吸槽型和吸叶型等。一般头节的顶端具有吻突吻突上有的具钩。有的吸盘或吸叶表面亦具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涡虫纲(Turbellaria)

扁形动物门中最原始的 1纲。大部分种类营自由生活。个体小者不足1毫米大者可达50厘米,上皮具纤毛,有杆状体和许多粘液腺体,通常具色素,有些种类有鲜艳的颜色;一般口位于腹面,有肠(无肠目例外),直接发育或有变态;有的种可进行无性生殖。本纲分8目,约4000余种。多数种分布于海洋在底泥、岩石、海藻上爬行有的浮游生活;有些种分布于淡水以及在热带及亚热带潮湿的陆地。有些种类在海洋动物体外共栖,还有的可以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吸虫(Trematoda)

扁形动物门的 1纲。营寄生生活。按形态特征和生活史形态不同分为3个亚纲单殖亚纲的种类寄生于鱼类、两栖类的皮肤、鳃腔、口腔内。其他两亚纲,盾腹亚纲和复殖亚纲的种类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或其他器官内,少数种类寄生在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体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蛭(Hirudinea)

环节动物门的 1纲。本纲动物通称蛭。俗称蚂蟥。蛭纲是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它们与寡毛纲、多毛纲等其他环节动物不同,多数营暂时性的体外寄生生活。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蛭纲的体上无刚毛,前、后端有吸盘,体内肌肉发达,体腔被肌肉和结缔组织分割充填而缩小。世界已知约600种,分隶于4目10科。中国已知约70种,分隶属于3目5科25属。吸血的蛭只是偶而才有机会吸血。因此,每次吸血量很大,相当于自身体重的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沙蚕(Nereididae)

多毛纲叶须虫目的1科。体长圆柱形两侧对称、后端尖具许多(80~200多个)体节。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发达,由口前叶和围口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口前叶为伸于口前方的圆三角形或圆锥形肉质叶突,具2对简单的圆形眼1~2个前伸的头触手和其前端腹侧两个大的分节的触角。围口节为一大的环状节,腹面具横长的口,其两侧具3~4对触须,肌肉质的吻可由口伸出,吻前端具1对几丁质大颚吻表面平滑或具几丁质颚齿或软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变形虫(Amoeba)

原生动物门中肉鞭动物亚门肉足总纲根足纲变形目(Amoebida)变形虫科的1属。虫体赤裸、柔软因可向各个方向伸出伪足,以致体形不定而得名。音译“阿米巴”。变形虫伪足采用一种伸缩压液的运动方式 。伪足除具行动的功能外还能摄食细菌、藻类和其他小型的原生动物。伪足把它们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泡在虫体内消化。变形虫可同时形成多个伪足但总有一个特别强壮而占优势的伪足。伪足的顶部常有半球形透明帽状部分。变形虫可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锥虫(Trypanosoma)

原生动物门肉鞭动物亚门动鞭毛纲动体目锥虫科中的1属。本属动物通称锥虫或锥体虫。体呈柳叶状,运动胞器是唯一的一根鞭毛。寄生在血液中的鞭毛虫,其鞭毛与虫体之间连成为波动膜,借以增强在粘滞性较高的血液中的活动能力。细胞核 1个。体内有一称作动基体的特殊细胞器,位于锥虫体内唯一的线粒体内含有丰富的DNA谓之动基体DNA(KDNA),能自我复制。动基体的确切功能至今不明。锥虫繁殖方式为二分裂。锥虫种类多,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草履虫(Paramecium)

原生动物门纤毛动物亚门寡膜纲膜口目草履虫科的1属。因体形如倒置的草鞋而得名。体伸长呈圆筒形前端较圆,后端变尖,全身披有均匀的体纤毛。在腹面有一发达的、微扭曲的、由表膜内凹的口沟,自前端一直延伸到身体中部,微膨大为口前庭,然后伸入细胞质内,并扩大为漏斗状的口腔。口沟内的纤毛较体纤毛长。口腔内的左壁上有两片由纤毛融合成的腹咽膜和背咽膜;背壁上有四分膜;在与前庭交界处的右侧边缘上有一片口侧膜;共同组成口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喇叭虫(Stentor)

原生动物门纤毛动物亚门多膜纲旋毛亚纲异毛目喇叭科的1属通称喇叭虫。因体形如喇叭而得名。天蓝喇叭虫伸展时体长可达1~2毫米。身体呈各种色彩除天蓝喇叭虫呈蓝色外还有草绿色的多态喇叭虫、玫瑰色的小喇叭虫、紫色的紫晶喇叭虫、黄色的乌喇叭虫等。喇叭虫全身披有均匀的体纤毛,在体部排成纵行,在口围部排成环状。在喇叭口的边缘由纤毛融合成强壮的小膜口围带以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入胞口。喇叭虫的表膜呈深浅间隔的纵条纹,深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放射虫(Radiolaria)

原生动物门辐足纲中的等辐骨亚纲稀孔亚纲和多囊亚纲原生动物的通称。因伪足和骨骼大都呈辐射状而得名。放射虫种类多,数量大,死亡后沉积海底所形成的软泥占现代海底面积的2~3%(仅次于有孔虫)。成虫有单体或群体,大小相差悬殊,由几微米至数毫米,某些群体的直径可达数米,但绝大多数是单细胞的个体。放射虫是浮游生物生态系的一个重要组分。它们大量地生活在色素层之下摄食细菌、悬垂体和有机体,而本身又是大型浮游动物和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