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龟鳖目(Testudinata)

  脊椎动物,爬行纲的1个目。身体宽短,外被有甲,甲由背甲和腹甲合成。甲的外面为角质板(龟类)或厚的软皮(鳖类)。脊椎骨和肋骨大都与背甲层骨质板愈合一起。头、尾和四肢都有鳞。上下颌均无齿,但被有坚硬的角质鞘,形成喙。大多数种类的颈、四肢和尾部可在一定程度上缩进甲内。四肢变化较大,陆上生活的适于爬行;水中生活的趾间具有蹼,或变成鳍足状,都适于游泳。全世界有20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有24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蜥蜴

  脊椎动物,爬行纲,蜥蜴目,蜥蜴科。为中小型陆栖动物,体型一般较细长。体鳞常具有鳞嵴,腹鳞呈方形或矩形,较大,成行排列,眼睑较发达。鼓膜一般多裸露。舌细长,前端分叉。尾细长,遇到惊扰时,能自切,尾断后仍可再生,但不如原来的长。四肢较为发达,5指(趾)端均有爪,行动敏捷,善于迅速爬行。多生活于草丛中、灌木林下、沙地,少数种类为树栖。如生活在云南西南部的飞蜥(Draco),借3条肋骨支撑皮肤膜,在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响尾蛇(crotalusadamanteus)

  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钏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敌人(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肉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尖吻蝮(Agkistrodonacutus)

  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的一种毒蛇。又称“五步蛇”。身长可达1.8米。头大,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向上前方突出,故称尖吻蝮。头顶有对称的大鳞,头部暗褐色,体背灰褐色,两侧有一系列暗褐色“V”字形斑纹。腹面黄白色,两则有黑色圆斑。尾部暗灰色,鳞上有棱。毒腺大,毒液的毒性极为强烈。干体可入中药,称“大白花蛇”。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山地林中,以小型哺乳动物和岛类为食。卵生,每次可产10余个卵,由母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蝮蛇(Agkistrodon halys)

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或响尾蛇科。俗称草上飞,是一种毒蛇。长60~70厘米,大者可达94厘米。头呈三角形,颈细,背灰褐色,两侧各有1行黑褐色圆斑,腹灰褐,具有黑白斑点。生活于平原及较低山区,以鼠、鸟、蛙、蜥蜴等为食。卵胎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我国大连近海的小龙山岛,盛产蝮蛇,故名蛇岛。有人认为蛇岛上的蛇不是蝮蛇,是1个新种,定名为“蛇岛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蚺(Eunectes murinus)

  脊椎动物,爬行纲,蟒科。也称水蟒。现存蛇类中最大的一种。长9米以上,最大是南美洲的,长达11.4米。习栖江河中,可长时间没入水中或把头露出水面一点。主要捕食陆生动物,如哺乳类及鸟,在有些地方也吞吃短吻鳄。卵胎生,初生仔蛇长70~80厘米。有夏眠现象,可能与它生活的水域变干有关,水蚺可埋入淤泥中,借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竹叶青(Trimeresurusstejnegeri)

  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的1种毒蛇。长约1米。头呈三角形,头顶青绿色,具有细鳞。体背和侧面草绿色,两侧有白色、红白色相伴,或2条白色1条红色或黄色的纵线,有的无纵线,腹面淡黄绿色,眼红色,尾端焦红色。多生活于山区树林中,尤喜栖于山涧旁的树丛中。捕食蛙、蜥蜴、小鸟、鼠类等。卵胎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蟒蛇(Pythonmolurusbivittatus)

  爬行纲,蟒蛇科。我国蛇类中较大的一种,又称蚺蛇,属于无毒蛇。身体较粗大,长可达6米余。肛门两侧各有1个小型爪状距,为退化后肢的残迹。体呈黑色,有云状斑纹,背面有1条黄褐斑,两侧各有1条黄色带状纹。生活于森林中,一般以小型的鼠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为食,也能绞死、吞食较大的哺乳动物。卵生,每产数十至百枚。雌蛇有缠卵和孵卵的习性。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蝰蛇(Vipera russelii)

  爬行纲,蝰蛇科。是一种毒蛇,又称黑斑蝰蛇。体长0.9~1.3米。背面暗褐色,有淡褐色链状椭圆斑3列,各椭圆斑的最外缘为黄白色,其次为黑色,在3列斑纹间,散布有不规则的小斑纹。腹面灰白色,每片腹鳞有3~5个紫褐色斑点,前后缀连略成纵行。生活于山地、平原。昼夜都活动,捕食鼠类等。毒液以神经性毒为主,也含出血性毒。卵胎生,每产1~6仔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蛇(Enhydris chinensis)

  爬行纲,游蛇科。也叫中华水蛇,泥蛇,是分布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毒蛇,长50~70厘米。背面暗灰棕色,有不规则小黑点,腹面淡黄色,有黑斑,尾部略侧扁。生活于田野、池沼、河沟等处,捕食鲫、泥鳅等鱼类。毒性不甚强烈。卵胎生,8~9月间产仔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两头蛇(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

  脊椎动物,爬行纲,游蛇科。无毒蛇。长36~60厘米。背部灰黑色或灰褐色,颈部有黄色斑纹,腹部橙红色,散布黑点。尾圆钝,有黄色斑纹,极似头部,并有与头部相同的行动习性,故称两头蛇。喜生活于土中,捕食昆虫、蚯蚓。卵生。产于高山与平原。我国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均有分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multicinctus)

  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有毒蛇。体长0.6~1.2米,大者可达1.6米余。体背面具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躯干部有30~50条白色环带,腹部乳白色。多栖息于水边,夜间活动,捕食鱼、蛙、蛇、鼠等。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均有分布。也产于缅甸、越南。去内脏的幼蛇干燥体可入中药、主治风湿痹痛。又称“寸白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尼罗鳄(Crocodilusniloticus)

脊椎动物,爬行纲,鳄科。一般长4~5米,大者可达8米。吻阔,略呈长三角形。上颌每侧有齿16~19枚,下颌每侧14~15枚。躯干部背面有坚固厚重的鳞甲6~8纵列。四肢的外侧有锯齿缘,趾间有蹼。背面暗橄榄褐色,腹面淡黄色。幼体颜色较淡,有黑色斑点和不规则斑纹。穴居河岸的地下,性情凶暴,常袭击往来水边的兽类,有时也伤人。产于非洲尼罗河上游,故又称非洲鳄。皮可制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印度鳄(Gavialis gangeticus)

  脊椎动物,爬行纲,鳄科。也称恒河鳄。体长可达6余米。背面暗橄榄褐色,腹面色淡。幼体色淡,上有暗色斑纹。吻细长,又称长吻鳄,齿大小相同,上颌每侧有齿27~29枚,下颌每侧25~26枚。体表被覆鳞甲,各片之间连有柔软皮肤,利于屈伸。脊背正中鳞片具有棱,延达尾端。趾间具有蹼。主食鱼类,故也称食鱼鳄,产于印度和缅甸,皮可制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密河鳄(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脊椎动物,爬行纲,鼍科。生活在淡水河流或沼泽的浅水中。雄的较大,长达4米以上,雌的不到3米。背面暗褐色,腹面黄色。吻扁而阔,上面平滑。上下颌每侧有齿。躯干部背面有18个横列角质鳞,其中8列较大,趾间有不完全的蹼。在水中游泳时,眼和鼻孔露出水面,动作迟缓,遇危险时全身埋没水底泥中。分布于北美洲东南部,又称美洲鳄。野生的密河鳄已很少,现多为人工饲养,皮可制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

  脊椎动物,爬行纲,鼍(tuó)科。长约2米余,皮肤革质化,背、腹和尾部均具有略呈方形鳞片。吻短,纯圆,上颌每侧有齿18枚,下颌每侧有齿19枚。齿为槽生齿。鼻孔位于吻前端,有瓣膜可以开闭。有眼睑和瞬膜。背部暗褐色,具有黄斑和黄条,上有6列角质鳞,腹面灰色,有黄灰色小斑和横条,尾部长而侧扁,上有灰黑相间的条纹。尾既可以在潜水时推动身体前进,又是攻击或自卫武器。四肢健壮,前肢5指,无蹼,后肢4趾,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

  脊椎动物,爬行纲,棱皮龟科。长达2米余,是现存龟鳖类中最大的一种。背面无角质板,仅有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7条纵棱,棱间微凹如沟,故称棱皮龟或“革龟”。腹甲骨化不完全,有5条纵棱。四肢呈鳍足状,无爪;前肢较长,后肢和尾短。体背漆黑色或暗褐色,微带黄斑,腹面色浅。善于游泳。以虾、蟹、软体动物,鱼类、海藻等为食。产于我国沿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卵可食,肉无食用价值,可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玳瑁(Eretmochelysimbricata)

  脊椎动物,爬行纲,海龟科。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2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得光滑,具有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较大,有2爪;后肢较小,仅具有1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杂食性,以小鱼、贝类和海藻为食。产于黄海、东海、南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卵可食,角质板可制钮扣或装饰品,甲片可入中药。在我国已被列为国家二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海龟(Chelonia mydas)

  脊椎动物,爬行纲,海龟科。也称“绿海龟”。长可达1米余。背面褐色或暗绿色,有黄斑,腹面黄色。头顶有1对前额鳞。上颌无钩曲。椎角板5块,肋角板每侧4块。四肢呈鳍足状,内侧指、趾各有1爪,幼体有时具2爪。以大叶藻等为食。分布于我国山东、福建、浙江、台湾、广东等地沿海。肉可食,脂肪可炼油,甲供药用,并可制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鳖(Trionyxsinen-sis)

  脊椎动物,爬行纲,鳖科。俗称“王八”、“甲鱼”或“团鱼”。吻突尖长,体表无角板。被覆柔软革质皮肤。头部淡青灰色,散有黑点。喉部色淡,或有蠕虫状条纹,或呈暗色而有黄点。背甲通常呈橄榄色,长达24厘米,宽达16厘米,边缘有厚实的裙边;腹面乳白色。指、趾间有发达的蹼,内侧3指,趾具有爪。生活于河湖、池沼中,以食鱼、虾、螺等为食。我国除西藏、青海、宁夏尚未发现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卵、肉可食用,鳖甲可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