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晚期猿人

  人类发展第二阶段的代表。生存于距今约150万年到20万年的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晚期猿人”原称“猿人”(Pithecanthropus),后经学者们研究,在分类上定为直立人,学名为“Homoerectus”,与“能人”(Homohabilis)、“智人”(Homosapiens)同为“人属”,但是不同的“种”。“爪哇人”(Homoerectuserectus)、“蓝田人”(H.erectu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早期智人

  又称“古人”。生活于距今约20万年至5万年前的古人类。因最早的古人化石于1856年在德国迪塞尔多夫(Dussceldorf)附近的尼安德特(Neanderthal)河谷一个山洞中发现,所以在人类学上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人”(Homosapiensneanderthalen-sis)。早期智人(古人)阶段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许多地区都有发现。“古人”的主要特征是脑量较大(男女平均为1400毫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早期猿人

  人类发展早期阶段的代表。生存于距今300万年至15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目前归属于早期猿人的化石主要有:(1)“能人”(Homohabilis),由英国人类学家利基夫妇(L.S.B.Leakey和M.D.Leakey)从1960年起陆续在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韦(Olduvai)峡谷发现,包括头盖骨,上、下颌骨,牙齿和部分肢骨。头骨壁薄,眉嵴不明显,脑量约为680毫升。下肢骨表明已能直立行走。同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生活在400万年前至100万年前的人科成员化石。1924年,首先在南非(阿札尼亚)的汤恩(Taung)地方发现1具幼体的头骨化石。以后在东非和南非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了此类化石。由于他们有突出的颌,没有下颏,头盖低平,额向后倾,所以外貌很像猿。但脑量已近600毫升,颅腔内模回纹亦较复杂,眉嵴不甚发达,牙齿排列紧密,无巨大犬齿,颅底大孔的位置已靠前,髋骨也较开阔,表示已能直立行走,这些方面都和人接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森林古猿(Dryopithecus)

  为灵长目1个属的化石古猿,其体质特征类似于现生猿类,因推想它们生活于茂密森林里,故称为森林古猿。目前,一般认为森林古猿可能是现在生存的3种大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化石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化石遗骸有头骨、上下颌骨、牙齿和四肢骨等。1965年在我国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地层中发现10余枚古猿牙齿;1976年在云南禄丰发现1具完整的古猿下颌骨;1980年又发现1具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背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猩猩科。也叫大猿,体躯壮大魁梧,性情凶暴,雄性高约1.8米,体重约150~250公斤,雌性高约1.40米。前肢比后肢长,两臂展开可达2.72米,但臂长不达膝关节。后肢拇趾靠近其他四趾,适于在地上生活。犬齿特别发达。脑量比人的小。毛黑褐色,略发灰,老年时灰毛增多。栖息在密林中,雌性和幼仔常居树上,雄性多在地面上生活,通常3~5只或8~10只在一起活动。主要以植物嫩芽、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猩猩(Pongopygmaeus)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猩猩科。体高可达1.4米,体重约70公斤。毛长,呈赤褐色。前肢比后肢长,可借前肢帮助在地面上行走。头尖,吻部突出,眼和耳都小,鼻平、口大、犬齿发达。主要以果、叶为食物。白天活动,夜间树栖,有筑巢习性。从幼小经人调教,一般能模仿人的动作,表情肌较发达。产于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森林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黑猩猩(Pantroglodytes)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猩猩科。体高1.2~1.5米,体重约60~75公斤,最大不超过80公斤,毛黑色,皮肤浅灰褐色至黑色。头较圆,耳大,向两侧突出,眉骨较高,鼻孔小而窄,唇长而薄,前肢长过于膝部。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高大茂密森林中。群居树上,但无固定久居处,有午后临时筑巢习性。白天在地面活动较多。杂食性,嗜食各种野果、野菜、也吃昆虫、鸟类和鸟卵。每胎1仔,性成熟期,雌性为8~10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体长约50厘米,体型比较细瘦,头小而圆,脸扁。前肢、手和手指分别比后肢、脚和脚趾都长。头有冠毛。无尾,无颊囊,臀疣也很小。幼猿淡黄灰色,成年雄猿全身黑色,雌猿灰黑色或灰黄色,但头部均为黑色,无白眉。前臂很长,直立时可垂达地面。适于树上生活,在林中可作远距离臂行,动作极为灵活,可从1树枝跃到另1树枝上。成群活动,很少下地,下地时虽能用后肢直立行走,但很笨拙。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类人猿(Anthropoid)

  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目,猩猩科和长臂猿科动物的总称。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因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人相似,亲缘关系与人最为接近,故称类人猿,为灵长目中的高等动物。如具有复杂的大脑,牙齿的数目与结构,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盲肠蚓突,胸廓、血型,怀孕期7~9个月,寿命可达几十年等,均与人相近。而且,无尾、无颊囊和臀疣(长臂猿例外)。但类人猿的前肢较后肢长,因此,只能半直立行走及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丝猴(Rhinopithecus)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疣猴科。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些。鼻孔大,上仰。唇厚,无颊囊。背部的毛长发亮,颜色为青色。头顶、颈、肩、上臂、背和尾灰黑色,头侧、颈侧、躯干腹面和四肢内侧褐黄色。毛质柔软,为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以野果、嫩芽、竹笋、苔藓植物为食。共有3种,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的区别是:金丝猴(R.roxellanae)的脸天蓝色,两侧、胸及后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黑叶猴(Presbytisfrancoisi)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全身的毛为黑色,并有光泽。头顶有明显毛冠,耳基至两颊有白毛,手、脚也是黑色的,尾端有的是白色。体背的毛较腹面的长而密,臀疣较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喜群栖树上,很少下地,每群数量较少,仅有5~6只,主食野果、花、叶等。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由于数量很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供展览,骨供药用,制乌猿酒。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猕猴(Macaca mulatta)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也称恒河猴。体长55~60厘米,尾长25~32厘米。毛色灰褐,腰部以下为橙黄,有光辉,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颜面和耳裸出,幼时白色,成长后肉色或红色。背部茶褐色或黄灰色。臀部有明显的红色臀疣。两颊有颊囊,用以贮藏食物。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采食野果、野菜等;冬季常成群结队盗食农作物。我国的河北、云南、贵州、四川、青海、陕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和台湾等地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狒狒(Papio hamadryas)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身体雄大雌小,极为明显。头大尾细,四肢粗壮。吻部雄长雌短。面部肉色,光滑无毛,体毛呈浅灰褐色,手脚均为黑色。雄性自头部两侧至肩部分披有长毛。群居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半沙漠地带树林稀少的石山上,杂食性,以各种野生植物、昆虫及小型爬行类为食,有时盗食农作物。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台湾猴(Macaca cyclopis)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仅产于我国台湾省,以高雄的寿山密林中最多,故称台湾猴。体长36~45厘米,尾长约25~45厘米。毛绒较厚,似羊毛状,背毛橄榄褐色,腹面灰白色,股间有黄褐色大斑。由于四肢近于黑色,故又称“黑肢猴”。颏面及臀疣近浅红灰色,由额中间至鼻端有1条纵行褐色细毛,颊须暗色而有围巾状长毛。尾粗大,尾毛较多,尾端背面近于黑色。为世界上稀有的珍贵动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懒猴(Nycticebus coucang)

  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懒猴科。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一种低级猴,身体比猫小,不会蹦跳,终年生活在树上,很少下地。夜行性,白天在树上睡眠,夜间活动,动作缓慢,1分钟仅走四五步远,故称懒猴,又称“蜂猴”。体重1.5公斤,长32~37厘米,尾极短,长1~2厘米,隐于毛丛中,不易见到。头圆、耳小,眼大而圆,善于夜间视物。体背和体侧毛呈棕褐色,背中央具有1条深栗红色纵纹。腹面灰白色。四肢粗短,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灵长目(Primates)

  脊椎动物,哺乳纲中最高等的1个目。主要特征是:大脑发达,行为较复杂,有的种类的记忆力和模仿性很强。除少数外,前后肢的拇指(趾)与其他4指(趾)对生,多数种类手、足均能提物。指(趾)端具有扁平的指甲(狐猴亚目后足第2趾具有明显的爪)。两眼位于面部前方,视觉灵敏。锁骨发达,与前肢灵活运动的能力有关。跖行性。有尾或无尾。杂食性,主要以野生植物的花、果、叶、芽和谷类等为食,也吃昆虫、鸟卵和兽肉。群栖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江豚(Neomeris phocaenoides)

  脊椎动物,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体形似鱼,一般长1.2~1.6米,体重220公斤。全身灰黑色或蓝灰色。头短而圆。额部微凸,眼小。身体中部最粗,近似圆形。尾扁平,较大,无背鳍,仅有皮肤隆起。栖息温带和热带的港湾淡水中。多独游或少数同栖,不集合成大群。以小鱼及其他水生小动物为食。从非洲南端好望角,至印度西海岸北到日本南面都有分布;我国沿海一带也有分布,尤常见于长江口,有时溯江直达宜昌、洞庭湖。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

  脊椎动物,哺乳纲,淡水豚科。又称白鳍豚。为我国特产的1种小型鲸。体呈纺锤形,长1.5~2.5米,重可达230公斤。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身体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长须鲸(Balaenopteraphysalus)

  脊椎动物,哺乳纲,鲸目,鳁鲸科。体呈纺锤形,长约20米,体重约50吨,雌雄兽最大者可长达26.8米。我国捕到的雌兽仅有20.3米,雄兽仅有18.4米。眼小,位于口角的后上方。喷气孔2个。上下颌周围和喷气孔周围有50~100条灰褐色感觉毛。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体后部有1个背鳍,胸鳍小,末端尖,尾鳍宽。喉胸部有50~60条,最多可达114条褶沟,褶沟达脐部。口大,口内每侧有鲸须约260~470片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