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因子溶血活性注意事项:(1)血清中补体不稳定容易破坏,4℃仅能放置1d,0℃可放5d,-20℃可放置1个月。(2)稀释液中Mg2+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AP-CH50活性。(3)稀释液的pH:最适宜的pH为7.2~7.5,否则影响结果。(4)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不同个体的RE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T3T4抗体临床意义:(1)T3、T4抗体的存在可干扰RIA法对TT3、TT4、FT3、FT4的检测结果,故检测T3、T4抗体有助于对甲亢或甲减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评价。(2)原发性甲减患者在应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时,补充的T3、T4可以和其相应的内生抗体结合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产生免疫复合物,使甲状腺激素的替代量增加。因此,检测T3、T4抗体有助于甲减治疗方案的确立。
PPD试验即结核菌素试验。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凡感染过结核杆菌的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具有对结核杆菌的识别能力。当再次遇到少量的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素时,致敏T淋巴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会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细胞在局部集聚,导致浸润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约在48~72小时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的阳性反应。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 ...
B因子溶血活性临床意义:补体旁路途径活化,参与的成分为补体C3、C5~C9、P因子、D因子、B因子等,其中任何成分的异常都可引起旁路途径溶血活性的改变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AP-CH50溶血活性显著增高见于某些自身免疫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肿瘤、感染等,降低则见于肝硬化、慢活肝、急性肾炎等病症。
B因子溶血活性检验的注意事项:(1)血清中补体不稳定容易破坏,4℃仅能放置1d,0℃可放5d,-20℃可放置1个月。(2)稀释液中Mg2+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AP-CH50活性。(3)稀释液的pH:最适宜的pH为7.2~7.5,否则影响结果。(4)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不同个体的RE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B因子溶血活性: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AP)激活时,补体前段成分(C1,4,2)不活化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参与AP激活的除C3~C9外,尚有P、D、B等因子。B因子溶血活性正常值:83%~121%。
C-反应蛋白检验(CRP)介绍: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蛋白,其分子量为104160u(105000)道尔顿),是由5个结构相同的未糖基化多肽亚单位连接而成,其亚单位由187个氨基酸组成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电镜下呈环状对称的五面体,不溶于水,结晶为菱形,可能被硫酸钠沉淀,不耐热(66C30min即被破坏)其电泳迁移率在 β 和N蛋白正常。
C-反应蛋白检验(CRP)临床意义:1、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GRP升高与感染的程度正相关,当病毒感染时,CRP在绝大多数病毒感染中的血清浓度变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变。2、CRP与心血管疾病据报道CRP在急性局部缺血和心肌梗塞时升高。CRP并可预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发作的局部缺血,心绞痛患者继续梗塞以及吸烟者冠状动脉死亡,甚至CRP可作为外观健康者未来发生心肌梗塞(MI)或中风的预兆。3、CRP与妇科疾病CRP测定 ...
C-反应蛋白检验(CRP)注意事项,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1、大剂量的阿司匹林阿降低CHD患者的CRP浓度,2、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
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系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的肌源性损伤。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是基因片段缺失,在基因5‘端和3’端分别存在一个缺失高发区,尤其后者,以外显子51区域为高峰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中国人病例近80 %的缺失突变发生在此区域。其中 ...
梅毒螺旋体感染简述: 梅毒螺旋体感染概述:由于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可产生非特异的反应素和抗密螺旋体抗体等两种抗体,因而免疫测定方法可根据所使用的抗原分为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大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前者以心磷脂为抗原检测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也就是所谓的反应素;后者则是以密螺旋体或其成分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特异的抗密螺旋体抗体。
直接凝集反应方法介绍: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全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常用的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一)玻片凝集试验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悬液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 ...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概述: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是亲和层析中重要的配体,是免疫组化中主要的抗体,是免疫检验中的新型试剂,是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大大提高,减少了可能的交叉反应,使试验结果可信度更大。单克隆抗体的均一性和生物活性单一性使抗原抗体反应结果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已有许 ...
免疫复合物介导炎症的介绍: 免疫复合物(immunecomplex,IC)介导的炎症分为两种类型枣局部型Arthus反应和全身性血清病(serumsickness),其发生机制都是免疫复合物没积、补体活化和细胞浸润等过程。(一)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原进入致敏的机体可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但只有含IgG(IgG4除外)和IgM类抗体的复合物才能活化补体的经典途径而引起炎症。这两类抗体在血清中含量较大,是构成免疫复合物的 ...
酶免疫技术的不同分类介绍: (1)酶免疫技术按实际用途,分为酶免疫组化和酶免疫测定两大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按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将结合的和游离的酶标记物分离,分为均相酶免疫测定和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酶免疫测定又可分为固相酶免疫测定和液相酶免疫测定。
B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概述: B细胞表面有CD19、CD20、CD21、CD22和CD29等分化抗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中有些系全部B细胞所共有,而有些仅活化B细胞所特有,据此可用相应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荧光免疫法、酶免疫组化或ABC法加以检测。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方法介绍: 目前常用的纯化方法有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和辛酸提取等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单克隆抗体性质鉴定方法如放免测定,补体介导溶血试验,ELISA,免疫酶,玫瑰花结形成试验等,最常用的为ELISA方法,一般先作定性试验,如阳性,进一步作定量检测。
免疫缺陷病常见的发病原因: 1.遗传基因异常 (1)性染色体隐性遗传(XL)。(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2.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 可因遗传缺陷所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免疫细胞内在缺陷 多由先天酶缺陷引起,如ADA(腺苷脱氨酶)、PNP(嘌呤核苷磷酸化酶)、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乏,很多参加检验技士考试的学员,就是因为对这些缩写没有概念才丢失了很多的分数。4.免疫细胞间调控机制异常 调控机制异常,如辅助不足或抑制过剩,均可 ...
血清学分型技术要点介绍: 1.CDC试验的关键在于获得标准抗血清,与AB0血型抗体不同,主要获自经产妇。2.抗血清种类应覆盖本民族、本地区80%以上的抗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Ⅱ类抗原,仅分布于B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故检测Ⅱ类抗原应分纯B细胞。4.注意下列假象:①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吞噬染料而造成着染假象,应注意细胞形态的区别。②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竞争,结合HLA抗体而导致假阴性结果,可用玻璃珠脱纤维抗凝。③红细 ...
天然抗原表位的构成概述: 对天然表位的研究不象半抗原-载体复合物那样简单,但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对表位已经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表位只是抗原分子中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结构,在免疫效应中能全方位地与淋巴细胞或抗分子接触。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点并不很大,所以表位一般只占有大约3nm×1.5nm×0.7nm的空间,即5~7个氨基酸和单糖残基的大小,至多不超过20个氨基酸残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表位的构成方式至少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