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实验室研究人员习惯将组织蜡块切片后长期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而切片后的组织在室温下长期保存抗原易损失。 一些研究发现,切片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以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会出现减弱,甚至阴性。因此,有学者进行了新、旧切片保存时间对照实验。选择11种不同组织蜡块每例连续切10片,共110片,常温空气中放置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再与新切片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蜡块切片后室温保存3个月,抗原对多数抗 ...
一、脱蜡和水化 方法同SP法。 二、第一抗体的染色 1、将切片浸在3%H2O2甲醇溶液(新鲜配制)中10 min,PBS冲洗3 min×3次; 2、加100 ul(2滴)血清封闭溶液(试剂1)到切片上,室温孵育10 min,倒掉(不能冲洗); 3、加入一抗(按照说明书推荐浓度和孵育条件); 4、使用含有0.05%吐温20的PBS( TPBS),冲洗5 min×3次; 5、加 ...
1、4%多聚甲醛常规灌注固定,取材并置20%蔗糖溶液(4℃)过夜,蜡块制作,切片,贴片。0.01 M PBS清洗5 min×3次; 2、脱蜡、水化:用二甲苯两次10 min,用梯度乙醇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水化; 3、加入0.3%的过氧化氢甲醇溶液(甲醇80 ml+0.01 M PBS 100 ml+30%过氧化氢)30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影响,0.01 M PBS清洗5 ...
1、石蜡切片置于60 ℃烘箱中,烘片2 h,脱蜡至水,用PH7.4的PBS冲洗三次,每次3 min(3×3')。 2、取一定量PH6.0柠檬酸盐缓冲液,加入微波盒中,微波加热至沸腾,将脱蜡水化后的组织切片置于耐高温塑料切片架上,放入已沸腾的缓冲液中,中档微波处理10 min,取出微波盒流水自然泠却,从缓冲液中取出玻片,先用蒸馏水冲洗两次,之后用PBS冲洗2×3'。(注:不是 ...
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即链霉菌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和亲和连接,如卵白素- ...
五、火箭电泳试验 火箭电泳实际是一种定量免疫电泳。其原理为:在电场作用下,抗原在含定量抗体的琼脂介质中泳动,二者比例在合适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状似火箭或锥形的沉淀线,而此沉淀线的高度常与抗原量成正比关系,因此本法可以测定样品中抗原的含量。 1.材料: (1)诊断血清(抗体):抗人IgG或IgA免疫血清 (2)待检血清(抗原):人血清 (3)参考血清 (4)pH8.6,离子强度0.05M巴 ...
四、免疫电泳实验 免疫电泳实验是先将抗原物质在琼脂凝胶中做电泳分离,然后于凝胶槽中加入抗体血清。使抗原抗体进行双向扩散,在比例适宜部位形成特异的抗原抗体沉淀弧线。每条沉淀弧线代表一组抗原抗体复合物,故可用抗原成分分析;且可以根据其迁移率与抗体所出现的特异反应进行鉴定。 1.材料: (1)待检标本(抗原):正常人血清。 (2)抗体:正常人血清的家兔免疫血清。 (3)1.5%离子琼脂(系用巴比妥缓冲液 ...
三、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对流免疫电泳是在琼脂扩散基础上结合电泳技术而建立的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此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结果,故可用于快速诊断,敏感性比双向扩散技术高10-15倍。 血清蛋白在PH8.6条件下带负电荷,所以在电场作用下都向E极移动。但由于抗体分子在这样的PH条件下只带微弱的负电荷,而且它的分子量又较大(为r球蛋白)。所以游动慢。更重要的是抗体分子受电渗作用影响较大,也就是说点渗作用 ...
二、琼脂扩散试验 琼脂扩散是抗原抗体在凝胶中所呈现的一种沉淀反应。 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琼脂凝胶中相遇时,便出现可见的白色沉淀线。这种沉淀线是一组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复合物。如果凝胶中有多种不同抗原抗体存在时,便依各自扩散速度的差异,在适当部位形成独立的沉淀线,因此广泛地用于抗原成分的分析。琼脂扩散试验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方式和特性分为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及双向火 ...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混合,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两者比例适合,即可有沉淀物出现,叫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由于沉淀反应抗原多系胶体溶液。沉淀物主要是由抗体蛋白所组成。 为了求得抗原与抗体的适宜比例,保证有足够的抗体,而且抗原分子小,具有较大的反应面积,因此操作上通常是稀释抗原,不稀释抗体。 沉淀反应的种类有环状沉淀、絮状沉淀、荚膜膨胀、琼脂扩散及免疫电泳等。此外还有放射性同位 ...
A modification of the basic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protocol can be used for the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surface molecules and intracellular cytokines at single-cell ...
alimama_pid="mm_10043573_137377_1822161"; alimama_titlecolor="FF9900"; alimama_descolor ="552c55"; alimama_bgcolor="f7f7f7"; alimama_bordercolor="f7f ...
alimama_pid="mm_10043573_137377_1822161"; alimama_titlecolor="FF9900"; alimama_descolor ="552c55"; alimama_bgcolor="f7f7f7"; alimama_bordercolor="f7f7f7"; alimama_linkcolor="552c55"; ...
alimama_pid="mm_10043573_137377_1822161"; alimama_titlecolor="FF9900"; alimama_descolor ="552c55"; alimama_bgcolor="f7f7f7"; alimama_bordercolor="f7f7f7"; alimama_linkcolor="552c55"; ...
alimama_pid="mm_10043573_137377_1822161"; alimama_titlecolor="FF9900"; alimama_descolor ="552c55"; alimama_bgcolor="f7f7f7"; alimama_bordercolor="f7f ...
一、组织处理 恰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染色成败的内部因素,在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不受损或弥漫,防止组织自溶。如果出现自溶坏死的组织,抗原已经丢失,即使用很灵敏的检测抗体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检出所需的抗原,反而往往由于组织的坏死或制片时的刀痕挤压,在上述区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1. 组织及时取材和固定 ...
由于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且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门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以肿瘤研究为例,在免疫组化技术出现以前,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类还局限于细胞水平,而引入免疫组化技术后,则使研究的深度提高到了生物化学水平、分子水平。近年来,伴随基因探针研究而兴起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 ...
一、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应用免疫学及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进行原位的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众所周知,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 ...
制备好免疫胶体金后,还需要将其稀释到一定浓度,并吸附于特殊的惰性介质中才能够最终制成产品。一般来说,特殊的介质常用的是玻璃纤维或无纺布。玻璃纤维和无纺布本身一般是疏水的,胶体金产业一般采用表面活性剂预处理过的玻璃纤维或无纺布,通常配方为1%Tween20+适量PVA。介质处理完成后,免疫胶体金稀释液的配伍才是最关键的。现总结原则如下: 1、合适的离子种类和强度 免疫胶体金毕竟是含有生物活性分子,应 ...
一、基本原理 免胶体金检测技术是用金属离子和金属蛋白复合物应用免疫组化原理检测组织内抗原抗体的技术,常用胶体金(铁、汞等)重金属离子。由于胶体金容易制成各种大小的颗粒且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及分辨率,又不影响抗体的活性,因此既可用于免疫组化又适于免疫电镜技术。 二、操作步骤 1、脱蜡至0.05 mol/L TBS PH7.4缓冲液。 2、抗原修复。 3、1%卵蛋白(EA)15 min,不洗。 4、特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