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在pH8.6的琼脂凝胶中,抗体球蛋白只带有微弱的负电荷,在电泳时,由于电渗作用的影响,抗体球蛋白不但不能抵抗电渗作用向正极移动,反而向负极倒退。而一般抗原蛋白质带负电荷,将抗原置于负极,将血清抗体置于正极,电泳后则在两孔之间相遇,并在比例适当的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 本法由于抗原抗体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限制了自由扩散,增加了相应作用的抗原抗体的浓度,从而提高了敏感性,它较琼脂扩散 ...
信号放大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超微量的标记分析技术。它是以生物信号放大为基础,以镧系元素螯合物为标记物,以时间分辨和波长分辨为测量方法,充分利用了酶标记分析和PCR扩增等分析技术优点的技术。它的独特优点是非同位素和超灵敏度。本综述介绍了TRFA的特点以及酶放大、二次酶放大、铕纳米颗粒、滚动循环放大、免疫PCR和荧光淬灭分析等信号放大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信号放大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在生物分析中极其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是一种定量免疫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荧光物质经单一平面的蓝偏振光(485nm)照射后,吸收光能跃入激发态,随后回复至基态,并发出单一平面的偏振荧光(525nm)。偏振荧光的强弱程度与荧光分子的大小呈正相关,与其(受激发时)转动的速度呈反相关。FPIA最适宜检测小至中等分子物质,常用于药物、激素 ...
【关键词】雌二醇 雌二醇(17β-Estradiol)是天然雌激素的重要成分,为防止儿童性早熟等问题,食品中尤其是畜禽产品的雌二醇检测不容忽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在检测小分子有机物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基本原理是胶体金颗粒能够稳定吸附蛋白质,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变化,所以它可以取代酶标记抗体〔1,2〕。本实验采用标记有雌二醇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颗粒与相对应的固定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immunochromatography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血清中HBsAg与测试条上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 ...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经Sepharose4B免疫吸附柱亲和层析纯化的人子宫内膜抗原(EMAg),以胶体金颗粒结合的羊抗人IgG为标记抗体,根据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建立斑点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人血清EMAb.共检测500份不孕者血清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对比研究。结果纯化的人子宫内膜抗原与患者血清 ...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于动物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但其在动物肉、奶、蛋等食品中的残留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状白细胞缺乏症等疾病,低浓度的药物残留还会诱发致病菌的耐药性。欧盟、美国等许多国家已明确禁止CAP用于生产动物源性食品,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加入WTO后,农、兽药残留日益成为各发达国家限制 ...
摘要:免疫胶体金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应用该技术制成的胶体金试纸条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优点。文章介绍了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胶体金技术的特点以及利用该技术制成的胶体金试纸条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胶体金;兽医临床;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人类医学上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几年来在生物医 ...
单位:湖北医科大学病毒所临床病毒室,武汉430071 关键词:包埋前免疫胶体金技术;免疫电镜;I型单纯疱疹病毒;病毒抗原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内病毒抗原的超微定位的方法。方法:采用包埋前免疫胶体金方法标记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抗原以研究该病毒在人胚肺细胞(HEL)内的超微定位。结果:发现金颗粒约为5nm,大小均一,在HSV-1囊膜、内质网膜表面 ...
一、方法 1、H.pylori配体固相硝酸纤维素膜的制备 H.pylor抗原室温融化后,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2mg/ml用0.01mol/L的PB缓冲液(pH7.2)以250μg/ml间隔,经BIO-DOT型XYZ3000点样仪dispenser线形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的观察结果的测试反应区,定义为检测带(T),距离检测带5mm远的质控带(C)用d ...
作者:韩锋产阎小君侯瑜肖乐义郭晏海苏成芝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710033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抗体/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 ...
PAg复合物制备方法简便,作为第二抗体,无种属特异性,可以免去不同种属动物要制备不同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PAg复合物与包埋剂和细胞成分都极少发生非特异性的交互作用,蛋白A和金粒间非共价的结合特性既不影响蛋白A的活性,又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PAg复合物分子最小易于穿透组织。PAg复合物的原液在4℃可保存达一年之久。电镜水平的PAg染色法PAg法在电镜技术的应用原则是二步标记法 ...
前段时间写过一个胶体金的市场情况,考虑到丁香园里做研究或者研发的战友会比较多一些,结合自己的研发经验,写一些相关的东西。 一、做胶体金研究好出论文吗? 相对分子生物学的微观研究,胶体金出论文的难度似乎很大,总觉得一个研究做下来,就是出线与不出线,没什么可以写。为什么? 首先,胶体金研究偏向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而分子生物学目前阶段还是停留在理论研究。所以你可以通过一些色带、测序结果等告诉别 ...
硝酸纤维素膜又称为NC膜,在胶体金试纸中用做C/T线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免疫反应的发生处。所以NC膜成为该试验中最重要的耗材,而由于其属于非标准器件,基本上每个项目开始阶段都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NC膜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是否要对NC膜进行后期处理及如何处理的讨论。 一、NC膜的生产原理 这个虽然看上去属于生产厂商的事情,但是GMP有个观点是强调对过程的控制才会有好的 ...
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1971年Faulk和Taytor将胶体金引人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免疫层析法(immunoch ...
金标法是Faulk和Taylor(1971)提出的,并首先用于免疫电镜。它是利用胶体金在碱性环境中带有负电的性质,使其与抗体相吸附,从而将抗体标记。当用金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时,在光镜水平胶金液呈现鲜艳的樱红色,不需加外进行染色。在电镜水平,金颗粒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清晰可辨。因此,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法近年来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要喜的进展,解决了一些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80年代 ...
1、蛋白质的处理: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 胶体金对蛋白的吸附主要取决于pH值,在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或偏碱的条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结合物。如果胶体金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会聚集而失去结合能力。除此以外胶体金颗粒的大小、离子强度、蛋白质的分子量等都影响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 (1)待标记蛋白溶液的制备将待标记蛋白预先对0.005Mol/LpH7.0&nb ...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的原理,一般认为是由于pH值等于或稍偏碱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呈电中性,此时蛋白质分子与胶体金颗粒相互间的静电作用较小,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张力却最大,处于一种微弱的水化状态,较易吸附于金颗粒的表面,由于蛋白质分子牢固地结合在金颗粒的表面,形成一个蛋白层,阻止了胶体金颗粒的相互接触,而使胶体金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荷,胶体金带负电荷,二者极易静电结合 ...
胶体金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或显色剂,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由于它不存在内源酶干扰及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等问题,且利用不同颗粒大小的胶体金还可以作双重甚至多重标记,使定位更加精确。因此已成为继荧光素、酶、同位素及乳胶标记技术之后的一种新型标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电镜、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迹、蛋白染色、体外诊断试剂的制造等领域。 用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1 ...
胶体金制备完毕后须经电镜下质量鉴定才能应用。 一、胶体金颗粒直径测定 用预先处理好的覆有Formvar膜的镍网浸入胶体金溶液内,取现放在空气中干燥或37℃烤箱烤干。然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主要观察金颗粒的大小,符合不符合所需要的颗粒直径,金颗粒是否均匀一致,有无椭圆形及多角形金颗粒存在。理想的金颗粒是大小基本相等,均匀一致,无椭圆形及多角形的金颗粒存在,还可以拍片放大后测量金颗粒直径的大小。 二、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