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对自免肝筛查及诊断的意义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9例,占6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4例,占21.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例,占7.7%;PBC-AIH重叠综合征7例,占10.8%.中年女性多见。生化指标发现AIH中,ALT、AST、TBA、TBiL、GLO、GGT、ALP、IgG、RA、γ球蛋白高于正常值的比例分布于54%~100%. ...
关于梅毒血清学试验的若干问题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1.国内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传统程序是:先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RPR、TRUST、VDRL等)进行初筛,再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TPPA、TPHA、FTA-ABS等)进行确认。美国、法国和比利时也采用类似的程序。该程序的优点是排除了大多数感染过梅毒但经过充分治疗的病人,从而使临床更易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梅治疗。但该程序也 ...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是一种包括琼脂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清、尿液、脑脊液或其它体液。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已在医学研究、法医学、基因诊断和临床实验室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主要应用如下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是以单一克隆的浆细胞过度增高为特征,常常导致某种免疫球 ...
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方法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1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检测方法 1.1概述由于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可产生非特异的反应素和抗密螺旋体抗体等两种抗体,因而免疫测定方法可根据所使用的抗原分为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大类,前者以心磷脂为抗原检测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也就是所谓的反应素;后者则是以密螺旋体或其成分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特异的抗密螺旋体抗体。1. ...
免疫诊断试剂使用注意事项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一、试剂准备 1)试验前将所需试剂盒组分在室温或37℃平衡30分钟;2)试剂盒及其组分的保存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3)保存试剂盒的冰箱应经常检查储存温度并作好记录;4)保存试剂盒的冰箱应避免频繁开关。二、标本准备 1)抽血时,应尽量避免溶血;2)非抗凝血自然凝固1-2小时后,3000rpm离心15分钟以制备血清标本;3)用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采 ...
原发性肝癌中自身抗体的检测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经B超、CT、AFP及病理诊断确诊的PHC患者139例,男123人,女16人,年龄25~76岁(平均48岁);献血员血浆来于上海市中心血站。2.抗原、抗体检测:HBV抗原、抗体检测采用EIA法,试剂盒购自上海华泰生物技术公司;抗-HCV-IgG试剂盒为上海长征公司产品,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3.抗核抗体检测:间接荧光 ...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其目的是诊断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a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ABO系HDN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所引起。此病多见于O型母亲所生A型或B型婴儿,与O型母亲血清中所含IgG抗A(B)抗体有关。新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及临床意义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一、ANCA概念及分类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对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已经有十余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被证实为ANCA的靶抗原,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 ...
封闭抗体检测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封闭抗体(Blocking antibodies,B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滋养层及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TLX) 等刺激母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一类IgG抗体。研究认为,孕妇血中BA可以表现以下作用:(1)BA中和同种异体抗原,而不使胎儿受到排斥:(2)抗体直接作用于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如:CTL细胞,NK细胞等:(3)直接结合到靶细胞的抗原上,从而降低他 ...
如何正确理解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结果是检验技士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如下:1.自身抗体滴度与疾病的相关性 有些自身抗体是高特异性指标。如抗Sm抗体对SLE、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对AIH等,一旦出现阳性(即使是低滴度),基本上就可做出诊断。但如果这些指标为阴性,也不能排除相关疾病的存在。相反有些指标虽然在疾病中的阳性率比较高,但特异性差,在很多疾病甚至健康人群中均可出现阳性(如ANA),这种抗体 ...
流式细胞术的概述是检验技师考试需要复习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索整理如下: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人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 ...
近十几年,国内外报道了免疫分析中的假阳性、假阴性或其他的特异性干扰,尤其对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明显。干扰物有:血浆、血清蛋白(类风湿性因子、结合蛋白)、嗜异性抗体(Id)、人抗动物抗体(HAAA)和药物及其导致的代谢物等,尤其是后两种抗体干扰最多。随着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鼠McAb)应用于免疫显像及免疫治疗,使患者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而人在与宠物的接触中也易产生HAAA.注射疫苗及患腹腔疾病时,食物抗原也会产生HA ...
1.基本原理所谓平衡饱和,是指抗原和抗体反应达到再不结合,也不解离的平衡状态,称为饱和状态,即平衡饱和。所以,有人称此为饱和分析法。这意味着抗原或被测抗原、标记抗原、抗体三者一起温育。 2.加样程序一般先加标准物或被测样品,再加抗血清,最后加标记物。这样的顺序是让标准物或被测物与抗体有短暂的结合,提高抗原的竞争抑制能力。 在小分子半抗原的放射免疫分析中,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亲合力常常是不相同的,前者比后者的亲合 ...
怎样确切知道自己是否怀孕,是真孕还是假孕,是宫外孕,还是宫内胎儿发育不良?在孕早期的时候做B超是不能判断的,但现在可以用血HCG来确定。血HCG不仅灵敏度�,而且还因为是“量化”的数据,故而可以准确的判断。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妇产科医生们所熟悉和最常使用的“妊娠试验”激素。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但α-亚单位为垂体前叶激素所共有。β-亚单位是HCG所特异的。完整的HCG全部是由胎盘绒 ...
引言:有人询问血HCG含量(化学发光)在多少范围可以诊断为宫外孕?我找到这篇教材中关于HCG测定的资料给您参考。尚没有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血HCG诊断宫外孕的标准报道。一般说来,用HCG正常上升排除宫外孕的阳性预测值为约95%(正常妊娠每2-3天血清HCG浓度翻1倍),比较超声结果和HCG浓度也能估计宫外孕,HCG达1000U/L时,阴道超声应可识别出宫内孕囊,HCG必须达6500U/L时,腹部超声才能识别出宫内孕囊 ...
一、C反应蛋白定义 由肝细胞合成(1-19mg/天)存在于人的血清、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产生的急性相蛋白,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15,000~140,000.最早发现其和肺炎球菌的C多糖相结合而得名,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环状五球体,206氨基酸在体外可激活补体,诱导内皮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
在临床上,妊娠试验的方法比较多,有些方法,目前已经不大常用,有些方法在临床大力推广。根据目前常见的检查方法,评价归纳如下:雄蟾蜍(青蛙)试验(MT)是以往很常用的检查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合格的动物,方法比较简便,一般需4-12小时,但这种方法不能定量,而且操作麻烦,需要饲养雄蟾蜍,临床已淘汰使用。胶乳凝集抑制试验(AIT)该方法试剂易得、简便,5分钟可以完成检测,但一般早孕检查,敏感性低且不能定量,临床已经很少应用。红细胞凝 ...
甲状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具有摄取和积聚碘的功能,并以碘为原料合成、分泌和贮存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它的临床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和其他生活习惯的改变等不断上升,人群发病率5%,尤其亚临床的发病率更高。甲状腺功能紊乱或激素分泌异常可引起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出现异常症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甲状腺功能紊乱实际上是一种常见而至今仍易被漏诊的疾病,重视其实验室的早检测、早 ...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即指对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即指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因而实验 ...
肠肝循环(enterohepticcycle)。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此现象主要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有些由胆汁排入肠道的原型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G,极性高,很少能再从肠道吸收,而大部分从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如氯霉素、酚酞等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高,分泌人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原型药物,又被肠道吸收进入肝脏。动物实验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