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agglutination)现象。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伤寒病人的血清与伤寒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现象,有效地诊断伤寒病。至1900年Landsteriner在特异性血凝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了人类血型,并于193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凝集试验灵敏度高,方法简便,迄今已成为通用的免疫学试验,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凝集反应的发生分两阶段:①抗原抗体的 ...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全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常用的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一)玻片凝集试验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悬液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 ...
絮状沉淀试验为历史较久,又较有用的方法。该法要点是:将抗原与抗体溶液混合在一起,在电解质存在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沉淀试验受到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而产生了两种最适比例的基本测定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是亲和层析中重要的配体,是免疫组化中主要的抗体,是免疫检验中的新型试剂,是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大大提高,减少了可能的交叉反应,使试验结果可信度更大。单克隆抗体的均一性和生物活性单一性使抗原抗体反应结果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已有许多检验试剂盒用单抗 ...
单价特异性是指血清只与其特异性抗原发生反应。有时免疫原不纯,含有微量的杂抗原(性质相近的),制得的抗血清中出现2~3种杂抗体。即使用纯抗原,例如用高度纯化的IgG免疫动物,出现的抗体总是有抗γ重链的抗体,也有抗κ轻链和抗λ轻链的抗体。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蛋白质和其他蛋白质处于一种结合状态,如甲胎蛋白常和白蛋白相结合,因此免疫得到的抗血清总是有抗白蛋白杂抗体存在。一、除去杂抗体有两种方法: 1.亲和层析法将交叉杂抗原交联到 ...
为了促进抗体产生,可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一种辅助剂,这种辅助剂称为佐剂。佐剂本身可以有免疫原性,也可不具备免疫原性。常用的有免疫原性的佐剂有百日咳杆菌、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毒素和抗酸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和枯草分枝杆菌)等;非抗原性的佐剂有铝乳、磷酸钙、石蜡油、羊毛脂、表面活性剂、藻酸钙、聚核苷酸、胞壁肽等。应用最多的是福氏(Freund)佐剂,是用石蜡油、羊毛脂和卡介苗混合而成。佐剂的作用机制极为复杂。在佐剂-抗原的注射 ...
免疫原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抗体发生反应的物质。能否制得合格的抗体由许多因素决定,而能否制备合格的免疫原则是其前提条件。而且作为诊断试剂的抗原也必须是单一特异性的,即纯化的抗原。自然众多的物质皆可成为免疫原,但绝少是单一成分(除非是合成的基因工程制备的),所以必须将某个抗原从复杂的组分中提取出单一的成分。下面介绍有代表性的免疫原制备方法。颗粒性抗原的制备颗粒性抗原主要是指细胞抗原或细菌抗原。最常用的细胞抗 ...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和特点: 原理 1)抗原决定簇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 2)抗原决定簇与抗体超变区的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 3)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必须紧密接触,才可能又足够的结合力。 特点 1)特异性:抗原分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起反应的专一性能; 2)可逆性:是指Ag与相应Ab结合成IC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 3)阶段性: 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 (①反应速度快,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完成 ②不出现肉眼可见反应); 第二 ...
佐剂的作用机制: 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其降解和排除,更有效刺激免疫系统; 2)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处理和提呈抗原的能力; 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单向扩散实验的影响因素: 1)抗血清不但要求亲和力强、特异性好喝效价高,还应注意存放的方法,放置效价下降; 2)标准曲线必须在每次测定时同时制作,每次测定还须带指控血清,以保证定量准确性; 3)单向扩散实验时,有时会出现结果与真实含量不符,主要发生在Ig测定中,如用单克隆抗体测定正常人多态性抗原,则抗体相对过剩,使沉淀环直径变小,测量值降低,反之如用多克隆抗体测定单克隆病(M蛋白),则抗原相对过剩(单一抗原决定簇),沉淀环呈不相关扩 ...
酶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它是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此结合物既保留了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活性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同时又保留了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组织切片的优缺点: 1)冷冻切片: 优点是操作简单,组织的抗原性保存好,自发荧光较少,特异荧光强,同时适用于不稳定的抗原,缺点是组织结构欠清晰; 2)石蜡切片: 优点是组织细胞的精细结构显现清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缺点是对抗原的保存量不如冷冻切片,并有组织自发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需加酶消化处理。
自20世纪70年代,Faulk等(1971)用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 ...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9例,占6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4例,占21.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例,占7.7%;PBC-AIH重叠综合征7例,占10.8%.中年女性多见。生化指标发现AIH中,ALT、AST、TBA、TBiL、GLO、GGT、ALP、IgG、RA、γ球蛋白高于正常值的比例分布于54%~100%.39例AIH患者中ANA阳性比例较高,为87.2%(34/39),SMA的阳性比例较低,为10.3%(4/39) ...
1.国内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传统程序是:先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RPR、TRUST、VDRL等)进行初筛,再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TPPA、TPHA、FTA-ABS等)进行确认。美国、法国和比利时也采用类似的程序。该程序的优点是排除了大多数感染过梅毒但经过充分治疗的病人,从而使临床更易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梅治疗。但该程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易出现前带现象,使早期梅毒及合并感染HI ...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是一种包括琼脂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清、尿液、脑脊液或其它体液。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已在医学研究、法医学、基因诊断和临床实验室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主要应用如下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是以单一克隆的浆细胞过度增高为特征,常常导致某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亚单位大量合成而其他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免疫化学方法能够对异常 ...
梅毒螺旋体感染概述:由于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可产生非特异的反应素和抗密螺旋体抗体等两种抗体,因而免疫测定方法可根据所使用的抗原分为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大类,前者以心磷脂为抗原检测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也就是所谓的反应素;后者则是以密螺旋体或其成分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特异的抗密螺旋体抗体。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封闭抗体(Blockingantibodies,B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滋养层及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TLX)等刺激母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一类IgG抗体。研究认为,孕妇血中BA可以表现以下作用:(1)BA中和同种异体抗原,而不使胎儿受到排斥:(2)抗体直接作用于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如:CTL细胞,NK细胞等:(3)直接结合到靶细胞的抗原上,从而降低他们对对受体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的敏感性。以往研究认为,反复自然流产的 ...
1.自身抗体滴度与疾病的相关性有些自身抗体是高特异性指标。如抗Sm抗体对SLE、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对AIH等,一旦出现阳性(即使是低滴度),基本上就可做出诊断。但如果这些指标为阴性,也不能排除相关疾病的存在。相反有些指标虽然在疾病中的阳性率比较高,但特异性差,在很多疾病甚至健康人群中均可出现阳性(如ANA),这种抗体只有在高滴度时,才对相关疾病有诊断意义。自身抗体的滴度不仅对疾病诊断非常重要,并且有些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