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的组合多样性 胚系未重排基因中有众多的V、D、J基因片段,在重排过程中可以有各种组合。在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中,就VH而言有65个功能性VH基因片段,27个D基因片段,6个JH基因片段,这样就有65× 27× 6=1l 000种VH;人的κ轻链约有40个功能性Vκ基因片段,5个Jκ基因片段,这样就有200种不同的Vκ。 对λ轻链而言,约有30个VL片段和4个Jλ,组合起 ...
免疫球蛋白的连接多样性 Ig各基因片段之间的连接往往并不准确,有插入、替换或缺失核苷酸的情况发生,从而产生新的顺序,称为连接多样性。造成连接多样性的机制有两种。P-核苷酸和N-核苷酸的加入图示D-J重排时P―核苷酸和N―核苷酸的加入。 D基因3,末端6个核苷酸和J基因5,端6个核苷酸以橘红色显示。 A・在RSS序列互补介导的环出剪切过程中,RAGl和RAG2共同作用,在D、J基因与RS ...
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及其产生机制 Ig胚系基因通过基因重排和抗原的刺激,由活化B细胞分化发育为浆细胞后产生Ig。自然界中有数量巨大的抗亨物质,可刺激机体产生同样数量巨大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由此构成了免疫球蛋白多样性(1gdiversity)。 Ig有两个基本的特哇:作为抗体可特异性结合抗原,但又可同时作为抗原分子,诱导机体产生抗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应答。虽然Ig分子的基本组成为H2L2, ...
体细胞高频突变形成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体细胞高频突变发生于基因重排后成熟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分化发育阶段,而并非像上述两种机制发生于胚系基因片段上,突变频率高,而且只出现于次级淋巴器官的生发中心。主要方式是替代性点突变。点突变的位置并非完全随机分布,主要发生于重排后的可变区基因3,和5,端300个左右的碱基内,其突变频率较细胞中正常基因突变频率高105倍,这样既能产生最大序列的多样性,又不 ...
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免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抗体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工制备抗体是大量获得抗体的重要途径。早年人工制备抗体的方法主要是以相应抗原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由于抗原常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加之所获得的抗血清也未经免疫纯化,因此,获得的抗血清实际上是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用于制备抗血清的动物也因抗体需求量的增加 ...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S-S重组 在JH和CH之间有一含数千碱基长的内含子序列,其中每一个CH片段(Cδ除外)上游2~3kb处有一段串联重复性DNA序列,长度为2―10kb,称为S区(switchregion)或转换部位(switchsites)。不同类别恒定区基因的S区序列各不相同,但具有基本的共同序列GAGCT和GGGGT因类别转换发生在S区,故又称为S-S重组。各种细胞因子如IL-4、 ...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非缺失性转换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转换表达不同的重链恒定区基因,从而改变所产生的抗体分子的类型,但仍保持其原有的抗原特异性。这种现象称为类别转换或同型转换(1sotypeswitch)。所有的B细胞在未经抗原刺激前,其细胞膜上最早表达的是IgM,进入外周时表面共表达IgM和IgD。在抗原激活B细胞后,膜上表达和分泌的Ig类别可转换成IgG、IgA、IgE等其他类别或亚类 ...
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生物学意义 自然界存在着数量巨大的抗原物质,必须有带有特异性BCR的B细胞与之反应,产生同样数量巨大的免疫球蛋白与之结合。 因此,Ig的多样性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和前提,保证了机体对多种多样的抗原都能作出积极而有效的防御反应,也使得机体清除多种多样的抗原有了可能。 同时,Ig的多样性也是鉴别抗原,研究抗原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Ig的多样性还有助于 ...
基因工程抗体 DNA操作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可用杂交瘤技术生产单抗,也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制备各类抗体。抗体可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如骨髓瘤细胞(myelomacell),结合大规模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抗体产量据报道可高达500mg/Lo也可用其他的动物细胞来表达,包括昆虫细胞在内。 细菌系统因其遗传背景清楚、转化效率高、繁殖迅速、培养基便宜、而且早已建立的微生物发酵 ...
抗体片段及其衍生形式 1.双特异性抗体 将两套轻链、重链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中,选择合适的抗体恒定区及Ig类型,可获得产量大、均一性和高纯度的双特异性抗体。另外,以化学交联技术或杂交―杂交瘤技术也可获得双特异性抗体。 2.Fab抗体 Fab抗体是由重链Fd(即VM+CHl)和完整轻链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的异二聚体,仅含一个抗原结合部位。将重链Fd和完整轻链的编码基因连接,5,端融合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一组高度多态性基因组成的染色体区域。MHC基因产物能在不同细胞表面表达,通常称之为MHC分子或MHC抗原,又因这些抗原在器官移植中代表供受者双方的组织相容程度,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脊椎动物中,从鱼到人类都存在结构与功能相似的MHC遗传区域,如小鼠的MHC是H-2,堵的MHC是SLA,人的MHC是HLA。 MHC是现 ...
小鼠H-2(小鼠的MHC复合体)系统 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人体ABO血型,引起了寻找各种动物红细胞抗原的热潮。1939年Gorer在鉴定近交系小鼠血型抗原时发现四组血细胞抗原,后证实第Ⅱ组抗原与肿瘤及移植物的排斥密切相关,就将之重新命名为H-2即histocompatibility-2。因而现今,H-2代表了小鼠的MHC复合体。 H-2复合体位于小鼠第17号染色体的一 ...
经典的HLA基因 经典的I类、Ⅱ类和Ⅲ类区域的基因,即经典HLA。此类基因所在的区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是免疫功能相关基因最集中、最多的一个区域,I类、Ⅱ类、Ⅲ类相加共218个基因中40%基因产物均具有免疫功能; ②是基因密度最高的一个区域,平均每16 kb就有一个基因; ③是多态性最丰富的一个区域; ④是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一个区域。HLA区域内主要基因及已正 ...
扩展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xMHC这段区域长度从HLA工类区域最远端的HCP5P15算起,最终扩展到HLAⅡ类区域的接近着丝粒处的KIFCI,共7.6Mb,包括下列5个亚区及421个基因座位。 (1)扩展的I类亚区(extendedclassⅠsubregion):长3.9 M山含有182个基因座位。 (2)经典的I类亚区(classicalclassⅠsubregi。n) ...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 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基因系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类第一个HLA抗原由法国Dausset在1958年从三个多次接受输血患者的血清中检出,当时命名为MAC,相当于目前正式命名的HlA―A2加上HLA―A28。基因产物称为HLA抗原或白细胞抗原。有关HlA的研究工作在临床器官移植配型和国际大协作推动下发展十分迅速,涉及 ...
HLAⅢ类基因区 位于HLAI类和Ⅱ类区之间从PPIP9到BTNL2包含有62个基因座位.长度为0.9Mb。其中58个表达基因,2个假基因,每14 516bp就有一个基因,因此是整个基因组中基因密度最大的一个区域。除了LOCA01250基因外,其余基因均在1999年已发现。此外,在Ⅲ类基因区的表达基因中,有的产物发挥重要作用.如参与细胞转录调节(CREBLl、BTKl9、PBX2、RDBP ...
HLAⅡ类基因区 HLAⅡ类基因区位于HLA复合体的着丝粒端,即从DRA到HLA-DPA3的一段区域,长度为0.9Mb,包含34个基因座位,其中16个为表达基因,3个后选基因,15个假基因。在16个表达基因中除了BRD2(原名RING3)外均有免疫学功能。Ⅱ类区域内至少含有DR、DQ、DP、DOA、IX)B和DM六个亚区。 (1)HLA-DR亚区:DR亚区有1个DRA基因及9个DRB ...
HLA I类基因区 HLA I类基因区位于复合体的最远端,即从端粒端的HCP5p15到MICB之间,长度为1.9Mb,包括122个基因座位,其中41个为表达基因,12个为后选基因,3个为非编码基因及66个假基因。根据编码产物分布、功能及多态性不同又可分为经典工类基因和非经典I类基因。 (1)经典HLA I类基因:又称HLA-Ia,是指最早发现的三个功能基因即HLA-A、HLA-月和 ...
HLA基因的多态性 丰富的多态性(polymorphism)是HLA基因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特点。HLA复合体中很多基因座位的DNA序列在人群中存在许多变异体,称为等位基因(allele)。大量的等位基因往往为经典HLA基因所拥有。前面提到,如B座位的等位基因数高达805个(图4―3)。对每一个个体,任何一个座位均有2个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母亲,这些等位基因均能得到充分的表达,称为共显性(co ...
HLA分子的组织分布 经典HLAI类分子(HLA-A、B、C)和Ⅱ类分子(HLA-DR、DQ、DP)以糖蛋白形式表达在细胞膜表面,HLAⅢ类分子则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浆中。非经典HLA I类分子的表达有别于经典I类分子。经典的HLA I类分子HLA-A、HLA-B表达在除绒毛外滋养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表面,HLA-C分子则可表达在包括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内的所有有核细胞表面。但不同组织和不同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