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g超家族的结构特点 Ig超家族成员均含有1~7个Ig样结构域,每个Ig样结构域约含70~110个氨基酸残基。其二级结构是两个各含3~5个反平行β折叠股所形成的β片层(anti-parallel β-pleated sheet)平面,每个反平行β折叠股由5~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β片层内侧的疏水性氨基酸起到稳定Ig折叠的作用。大多类结构域内 ...
细胞间或细胞-基质间粘附分子相互作用并不仅限于细胞的粘附和附着,对参与粘附细胞的活化、分化、生长和分泌等也有显著的影响,并有赖于粘附分子将胞外粘附分子相互作用的信号向细胞内的传导。粘附分子所传导的信号可能作为一种辅助因素,协同其它刺激因素的作用,如α3β1、α4β1、α5β1、α6β1和αL&b ...
由于细胞表面标志、单克隆抗体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发现越来越多的膜表面分子和蛋白分子属于Ig超家族,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MHC抗原及相关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某些细胞因子受体,与神经系统功能和粘附有关的分子,某些粘附分子和分化抗原等(表3-1)。表3-1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举例) ...
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或其它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可以被内吞进入细胞,也可以脱落下来,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粘附分子(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s,sAM)。此外,某些粘附分子的mRNA存在着不同的剪接形式,其中有的mRNA翻译后的产物可能不表达在细胞表面,而是直接分泌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除血清外,某些可溶性粘附分子还可在脑脊液、肺胞灌洗液、尿、滑膜液及 ...
凝血过程中血小板聚集的分子基础是血小板表面的粘附分子。在动脉和静脉中血小板聚集的机理有所差别,所涉及到的粘附分子也不尽相同。 (一)粘附分子与动脉凝血 动脉中形成的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称为白血栓。动脉中血栓的形成过程包括最初血小板与血管壁损伤部位的接触、粘附及随后的活化、伸展和聚集。血小板与血管壁损伤部位的接触由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复合物GPIb-IX与管壁上的vWF因子(von Wille ...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细胞按着既定的规律形成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附着,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在这一过程中,粘附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粘附分子参与细胞间的附着 参与细胞与细胞间附着的粘附分子主要是Cadherin家族的粘附分子,以及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粘附分子NCAM及CD31。已经发现,Cadherin分子是组织学上在细胞连接中起重要作用的粘着小 ...
粘附分子与肿瘤的的关系主要包括对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影响,对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的影响,以及辅助肿瘤的诊断。 (一)粘附分子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恶性肿瘤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是其对邻近正常组织的浸润及远处转移。目前已知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与其粘附分子表达的改变有关。一方面肿瘤细胞某些粘附分子表达的减少可以使细胞间的附着减弱,肿瘤细胞脱离与周围细胞的附着,这是肿瘤浸润及转移的第一步;另一方面,肿瘤细胞表达的 ...
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杀伤细胞识别靶细胞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作用外,还需要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某些粘附分子的抗体可以阻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图2-13)。辅助性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T细胞受体(TCR/CD3)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与MHC分子的复合体,而CD4/MHC-Ⅱ类分子(非多态部分)、LFA-1/ICAM-1、LFA ...
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发育成熟后,经血流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并在全身和器官、组织以及炎症部位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淋巴细胞归巢(homing)是淋巴细胞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1)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的归巢(2)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的归巢;(3)淋巴细胞再循环,即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循环,以利于免疫细胞接触外来抗原,然后再回到血循环;(4)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 ...
在体内,一种细胞可能同时表达多种粘附分子,一种粘附分子也可以表达于多种不同的组织细胞,而细胞间的相互粘附作用又可能由多对粘附分子受体/配体共同参与,单从某一对粘附分子的作用难于了解细胞粘附作用的全过程。本节着重从粘附分子参与的体内某些生理或病理过程来介绍粘附分子的功能,并简述其分子基础。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白细胞粘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向炎 ...
如前所述,细胞粘附分子不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也与病理过程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以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下,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水平和构型可以发生改变,导致细胞粘附能力的变化。体内某些粘附分子的表达是组成性(constitutive)的,即通常状态下细胞表面就有一定水平的表达,如CD11/CD18、ICAM-1、ICAM-2和L-selectin等粘附分子在相应细胞的静止状 ...
粘附分子表达数量的改变是粘附作用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粘附分子构型改变与表达数量的增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过程,两者可能同时存在,共同完成对粘附作用的调节。如淋巴细胞活化后不仅粘附分子构型改变导致亲和力增加,同时也伴有粘附分子数量的增加。 1.调节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数量的方式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数量的调节方式主要有诱导贮存在细胞内的粘附分子转移到细胞表面和诱导粘附分子的重新合成两种方式。 ...
Takeichi最早发现一种介导细胞间相互聚集的粘附分子,在有Ca2+存在时可以抵抗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以后又发现两种作用和特性均与其类似的粘附分子,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也有同源性,遂将其命名为Cadherin(Ca2+dependent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family)家族。Cadherin家族的粘附分了对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选择性聚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
selectin家族最初被称为外源凝集素细胞粘附分子家族(lect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 familyLEC-CAM family).selectin是由select和lectin两词合并而来,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译法,选择凝集素一词似较为妥当。 (一)selectin分子的基本结构 selectin分子为Ⅰ型穿膜的糖蛋白,可分为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selec ...
目前按粘附分子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1)粘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的粘附分子;(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的粘附分子;(3)凝集素家族(selectin family);(4)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粘附素家庭(Ca2+-dependent cell adhesion molecule family)的粘附分子或称C ...
Ig根据其重链抗原性的差异分为IgM、IgG、IgA、IgD和IgE五类,各类Ig的不同功能主要与其结构有关。机体内许多细胞表面具有不同类Ig Fc的受体,通过Fc受体与Ig Fc的结合,参与Ig介导的生理功能或病理损伤过程。目前已鉴定明确属于CD抗原的Fc受体有FcγR、FcαR、FcεR。 (一)FcγR(CD64、CD32、CD16) ...
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除直接介导细胞免疫功能外,对机体免疫应答的调节起关键作用。T淋巴细胞本身的识别活化及效应功能的发挥,不仅与外来抗原、丝裂原和多种细胞因子密切相关,而且有赖于T细胞相互之间、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之间以及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是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与CD3所组成的复合物(TCR/CD3)。在识别 ...
80年代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分子克隆、基因转染细胞系等技术在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相当迅速。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组织下,自1982年至1993年先后举行了五次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clus ...
80年代初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分子克隆、基因转染细胞系等技术在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相当迅速。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组织下,自1982年至1993年已先后举行了五次有关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协作组会议(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 ...
CD抗原及其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在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础免疫学研究中,CD主要应用于:(1)CD抗原的基因克隆,新CD抗原及新配体的发现;(2)CD抗原结构与功能关系;(3)细胞激活途径和膜信号的传导;(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5)细胞亚群的功能。在临床免疫学研究中,CD单克隆抗体可用于:(1)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2)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3)免疫毒素用于肿瘤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