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ELISA免疫实验技术免疫试剂实验方法小结 ELISA实验中是以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为基础,ELISA试剂以及各种溶液如何配置?最近刚做了下ELISA实验,把各种ELISA配置方法汇总如下:(1) ELISA实验包被缓冲液(2) ELISA实验洗涤缓冲液(2) ELISA实验洗涤缓冲液(3) ELISA实验稀释液;(4)ELISA实 ...
相关专题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 在免疫学领域中,对于疾病以及疫苗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CMI)也是人们所关注的,而T细胞在CMI中起关键作用。在研究免疫应答机制时以往常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体液中游离的细胞因子(CK ...
相关专题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 1、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时,有那些注意事项? 如果取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 进行ELISPOT检测,最好采用新鲜血液。在保证无菌操作的前提下,首先应保证取血时抗凝剂应及时充分的与血液混匀,避免血凝块的出现。抗凝血最好及时提取PBMC,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室温下避免过夜。应选用分离效果好的淋巴细胞分离 ...
相关专题 老板说节约实验经费,试剂溶液能自己配置的就都自己配置,不买没必要的试剂。下面是我们实验室用的抗体洗脱液配方:主要是参考了分子克隆那本实验室宝典。 抗体洗脱液配方 100mmol/L 2-Mercaptoethanol,2%SDS,62.5m mol/L Tris·HCl pH6.8 14.4 mol/L 2- Mercaptoet ...
相关专题 第一抗体的染色: 1、 将切片浸在3%H2O2甲醇溶液(新鲜配制)中10分钟,PBS冲洗2分钟×3次 2、 加100ul(2滴)血清封闭溶液(试剂1)到切片上,室温孵育10分钟,倒掉(不能冲洗) 3、 加入一抗(按照说明推荐浓度和孵育条件) 4、 使用含有0.05%吐温20的PBS( TPBS),冲洗2分钟×3次 5、 加入100 ...
相关专题 一、基本原理 免胶体金检测技术是用金属离子和金属蛋白复合物应用免疫组化原理检测组织内抗原抗体的技术,常用胶体金(铁、汞等)重金属离子。由于胶体金容易制成各种大小的颗粒且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及分辨率,又不影响抗体的活性,因此既可用于免疫组化又适于免疫电镜技术。 二、操作步骤 1、脱蜡至0.05mol/L TBS PH7.4缓冲液。 2、 ...
相关专题 1、洗载玻片 将载玻片置于重铬酸钾和浓H2SO4混合液中,目的是为了是载玻片上的硅胶等除去,同时使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变平整,便于组织吸附,然后置于清水中清洗,除去残余的重铬酸钾和浓H2SO4(大约冲一个小时左右),再将载玻片浸泡于酒精之中, 然后放到架子上,置于37 oC温箱中,将多聚赖氨酸涂布于玻片的表面,由于Lys ...
相关专题 制备好免疫胶体金后,还需要将其稀释到一定浓度,并吸附于特殊的惰性介质中才能够最终制成产品。一般来说,特殊的介质常用的是玻璃纤维或无纺布。玻璃纤维和无纺布本身一般是疏水的,胶体金产业一般采用表面活性剂预处理过的玻璃纤维或无纺布,通常配方为1%Tween20+适量PVA。介质处理完成后,免疫胶体金稀释液的配伍才是最关键的。现总结原则如 ...
相关专题 1、 一抗从4度拿出后,为什么要进行37度复温? (1)一方面,防止切片从4度直接放入PBS易脱片; (2)另一方面,使抗原抗体结合更稳定。一般不需要,但对表达较弱的抗原可能有用,4度和37度时分子运动方式不同,前者分子碰撞机率和运动速度小于后者,后者结合更快,但敏感性也提高了并易造成非特异染色。 (3)其实,我更赞同后一种说法, ...
相关专题 ELISA免疫实验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是将一些既易测定又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物质标记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分子上,通过这些标记物的增强放大效应来显示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性质与含量。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荧光素、酶和放射性核素等,用这3种标记物进行标记的免疫检测技术被称为3大免疫标记技术。目前,使用的免疫标记物还有化学发光物质、铁蛋白和胶体金等。 ...
相关专题 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很多步骤或环节,每一个步骤或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最终结果,因此,要做好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切片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需要病理技术员和病理医生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做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虽然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染色 ...
相关专题 科研推动力:荧光显微镜 1、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基本工具,分透谢和落射二种类型,落射光无需镜内操作,方便、效果更好。它是由超高压光源、滤板系统(包括激发和压制滤板)和光学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是利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标本发射荧光,通过物镜和目镜系统放大以观察标本的荧光图像。 2、荧光显微镜标本制作要求 (1)载玻片 ...
相关专题 如何实现完美的免疫组化实验抗原实验技术及研究进展 福尔马林固定时,组织中的许多氨基酸残基在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了醛键,使得不少抗原决定簇被封闭。同时,由于甲醛的聚合作用,使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交联形成大分子网络,也导致了抗原决定簇被掩盖,这就使得相当部分的抗原不能与抗体很好是进行反应。因此,抗原修复也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基本因素。抗原 ...
相关专题 (一)材料及试剂1.培养基 RPMI-1640或TC199培养液2.PHA 同形态学方法3.小牛血清4.3H-TdR 选用比活性为2Mci~10Mci/mg分子的制品,将1 Mci/ml溶液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00µci/ml,于4℃保存备用。临用时再用培养液稀释成10µci/ml溶液。5.3%冰醋酸6.浓甲醛7.30%H2O2液8. ...
相关专题 如何实现完美的免疫组化实验 由于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且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门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以肿瘤研究为例,在免疫组化技术出现以前,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类还局限于细胞水平,而引入免疫组化技术后,则使 ...
相关专题 内源性干扰因素一般包括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某些自身抗体、因使用鼠抗体治疗或诊断诱导的抗鼠Ig抗体、交叉反应物质等。在日常的临床血清(浆)标本中,有相当比例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各种干扰物质,从而导致测定结果的假阳性。 1.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在类风湿患者、其他疾病以 ...
相关专题 一.实验器材: 1. 器材:40孔塑料板、40孔板离心机、微量加样器、振荡器、盖玻片、荧光显微镜等。 2. 试剂:单抗隆抗体(单抗)、荧光标记抗鼠免疫球蛋白、PBS(pH7.2-7.4)、甘油、叠氮钠(NaN3)等。 二.方法(微量法) 1. 将分离好的单个核细胞用PBS洗2次,1000rpm每次10分钟。用含0.1% NaN3 ...
相关专题 一、原理 活细胞的胞浆内含有LDH。正常情况下,LDH不能透过细胞膜,当细胞受到NK细胞的杀伤后,LDH释放到细胞外。LDH 可使乳酸锂脱氢,进而使NAD还原成NADH,后者再经递氢体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还原碘硝基氯化四氮唑(INT),INT 接受H+被还原成紫红色甲月赞类化合物。在酶标仪上用490nm比色测定。 二、仪器和 ...
相关专题 1、实验原理 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如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死亡。染料(例如:伊红-Y、台盼蓝)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着色,故可用于指示死细胞或濒死细胞,而活细胞不着色。此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利用细胞毒试验可以检查细胞膜抗原,亦可 ...
相关专题 ELISA检测系统可谓是免疫学反应应用到科研生产中最为广泛最为灵敏的技术手段。可是在新老手操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本人在刚开始做ELISA时就面临很多困难,虽然有师兄师姐铺路,但还是常常做得一塌糊涂,比如说花板,假阳性,全显色,全部显色,显色比空白还低。。。。。。自己也为此苦恼过很长一段时间,随着自己技术水平得提高,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