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巨噬细胞与TH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佚名   TH细胞必须由静止状态的TH转变活化为TH才能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关于TH细胞活化的机制,根据现有实验资料提出一个双信号假说。  近年的实验证明在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至少有二种分子与TH细胞的活化相关。一种是抗原呈递分子,它是由MHC分子组成,它可与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肽片段结合,然后运送至细胞表面并呈递给T细胞,通过TCR/CE3刺激产生第1活化信号。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TH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佚名   (一)B细胞对T细胞依赖抗原的应答  一般情况下当大量抗原进入未经免疫的机体后,诱发初次免疫应答时其抗原呈递细胞多由巨噬细胞完成。经Mφ活化TH细胞后再由活化的TH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形成记忆B细胞。但当再次免疫应答发生时,抗原呈递细胞则主要由已扩增的B细胞克隆承担。由于其膜Ig受体亲和力增高故对少量抗原也能摄取,故可取代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  过去曾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巨噬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佚名   这二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尚不能肯定。但由于B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有TH的协同,所以B细胞活化至少是间接的需要Mφ对B细胞的活化有直接作用,其分泌的IL-1对B细胞活化有促进作用(图11-7)。图11-7 抗体产生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记忆

佚名   用同一抗原再次免疫时,可引起比初次更强的抗体产生,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或免疫记忆,无论在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均可发生免疫记忆现象。在体液免疫时,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可表现为抗体滴度明显上升,免疫球蛋白类别可由IgM转换为IgG,而且抗体亲和力增强。提示再次应答不仅发生抗体量的变化,而且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实验证明,免疫记忆的基础是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  一、免疫记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体液免疫的效应

佚名   免疫应答最终效应是将侵入机体的非已细胞或分子加以清除,即排异效应。但抗体分子本身只具有识别作用。,并不具有杀伤或排异作用,因此体液免疫的最终效应必须借助机体的其它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协同作用才能达到排异的效果。  一、抗体分子的中和作用  由于抗体分子有特异识别作用,它可与侵入机体的病毒或外毒素分子结合,从而阻断了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或中和了外毒素分子的毒性作用。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

佚名   无论体液免疫应答与细胞免疫应答,都不能无限制的发展下去,在免疫系统内存在着复杂的调节机制,以控制免疫应答的发展,这是一种对生理功能的保护作用。  一、抗体的反馈调节  当抗体产生后,可不断与抗原结合,并被清除。这是抗原被清除的原因之一,因此可终止免疫应答发生。  二、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  免疫系统内已证明有抑制性细胞存在,特别是抑制性T细胞,即TS细胞,对免疫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免疫的概念

佚名   凡是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即称为细胞免疫。参予的细胞称为免疫效应细胞。目前认为具有天然杀伤作用的天然伤细胞(NK)和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如巨噬细胞(Mφ)和杀伤细胞(K)以及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均属细胞免疫的范畴。前二类免疫细胞在其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

佚名   Ig是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免疫功能最主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所具有的功能是由其分子中不同功能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Ig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是能够特异性地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某些药物或侵入机体的其他异物。Ig的这种特异性结合抗原特性是由其V区(尤其是V区中的高变区)的空间构成所决定的。Ig的抗原结合点由L链和H链超变区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

佚名   Ig本身具有抗原性,将Ig作为免疫原免疫异种动物、同种异体或在自身体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根据IgI不同抗原决定簇存在的不同部位以及在异种、同种异体或自体中产生免疫反应的差别,可把Ig的抗原性分为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第三种不同抗原决定簇。  (一)同种型  同种型(isotype)是指同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抗原特异性的标记,要异种体内可诱导产生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超家族

佚名   应用DNA序列分析和X晶体衍射分析等研究表明,许多细胞膜表面和机体某些蛋白质分子,其多肽链折叠方式与Ig折叠相似,在DNA水平和氨基酸序列上与IgV区或C区有较高的同源性,它们可能从同一原始祖先基因(primodial ancestral gene)经复制和突变衍生而来。编码这些多肽链的基因称为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immunoglobulin gene su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佚名   不同Ig其合成部位、合成时间、血清含量、分布、半衰期以及生物学活性有所差别。 相关新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IgG

佚名   IgG主要由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机体合成IgG的年龄要晚于 IgM,在出生后第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年人水平。IgG是血清中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总Ig的75%。根据IgG分子中γ链抗原性差异,人IgG有4个亚类:IgG1、IgG2、IgG3和IgG4(小鼠4个亚类是IgG1、IgG2a、IgG2b和IgG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IgA

佚名   IgA主要由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产生,其中大部分是由胃肠淋巴样组织所合成,少部分由呼吸道、唾液腺和生殖道粘膜组织合成。哺乳期产妇腺组织含有大量IgA产生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来自胃肠。在人类,还有少量的IgA来自骨髓。人出生后4~6月开始合成IgA,4~12岁血清中含量达成人水平,血清型IgA总Ig的10%左右,半衰期约5~6天。IgA有IgA1和IgA2两个亚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IgD

佚名   IgD于1995年从人骨髓瘤蛋白中发现,分子量为175kD,主要由扁桃体、脾等处浆细胞产生,人血清中IgD浓度为3~40μg/ml不到血清总Ig的1%,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IgD铰链区很长,且对蛋白酶水解敏感,因此IgD半衰期很短,仅2.8天。血清中IgD确切的免疫功能尚不清楚。在B细胞分化到成熟B细胞阶段,除了表达SmIgD,抗原刺激后表现为免疫耐受。成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IgM

佚名   血清中IgM是由5个单体通过一个J链和二硫键连接成五聚体,分子量最大,为970kD,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在分子结构上IgM无铰链区,Cμ2可能替代了铰链区的功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IgM是最早出现的免疫球蛋白,如八目鳗可产生IgM。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无论是B细胞膜表面Ig(SmIg),还是合成分泌到血清中的Ig,IgM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IgE

佚名   IgE是1966年发现的一类Ig,分子量为188kD,血清中含量极低,仅占血清总Ig的0.002%,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ε链有4个CH(Cε1~Cε4),无铰链区,含有较多的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使IgE丧失生物学活性。IgE主要由鼻咽部、扁桃体、支气管、胃肠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常是变应原入侵和I型变态反应发生的场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各类免疫球蛋白主要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比较

佚名 表2-4 人各类免疫球蛋白主要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比较 IgGIgAIgMIgDIgE重链名称γαμδε重链功能区数目4 (Vγ、Cγ1、Cγ2、Cγ3)4 (Vα 、Cα1、Cα2、Cα3)5 (Cμ、Cμ1、Cμ2、Cμ3、Cμ4)4 (Vδ、Cδ1、Cδ2、Cδ3)5 (Vε、Cε1、Cε2、Cε3、Cε4)主要存在形式单体单体、双体五聚体单体单体MW(K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

佚名   Ig分子是由三个不连锁的Igκ、Igλ和IgH基因所编码。Igκ、Igλ和IgH基因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表2-5)。编码一条Ig多肽链的基因是由在胚系中多个分隔的DNA片段(基因片段)经重排而形成的。1965年Dreyer和Bennet首先提出假说,认为Ig的V区和C区是由分隔存在的基因所编码,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这两个基因发生易位而重排在一起。1976年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Ig重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佚名   (一)重键V区基因  H链V区是由V、D、J三种基因片段经重排后组成。  1.H链V区基因组成  (1)V基因片段:小鼠VH基因段约为250~1000,人的VH基因片段约为100。V基因片段编码VH的信号序列和V区靠N端98个氨基酸残基,包括CDR1和CDR2。  (2)D基因片段:D是指多样性(diversity)。D基因片段仅存在于H链,不存在于L链。小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Ig轻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佚名   在IgH链基因重排后,L链可变区基因片段随之发生重排。在L链中,κ链基因先发生重排,如果κ基因重排无效,随即发生λ基因的重排。L链匠CDR1、CDR2和大部分CDR3由Vκ或Vλ基因片段所编码(Vκ编码95个氨基酸残基),Jκ或Jλ基因片段编码CDR3的其余部分和第四个骨架区(Jλ编码从96位到108位氨基酸)。L链无D基因片段。  (一)κ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