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的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简称百分比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浓度,它没有量纲。以后它将被法定计量单位质量分数(W)代替。物质B的质量分数WB是物质B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例如,5g氯化钠溶于95g水配成100g溶液,它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5%,质量分数是0.05或5×10-2。医疗用0.9%的生理盐水,0.9%是质量体积百分浓度。 ...
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ppm浓度。ppm浓度即百万分比浓度(10-6)。ppm是由英文名称(part per million)中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有些溶液极稀,用百分比浓度表示既不方便,又容易发生错误。例如,某溶液的浓度是0.0005%,改用ppm表示就是5ppm。换算方法是 =5(ppm)ppm浓度常用于微量分析、环境化学中。ppb浓度是10-9浓度,英文名称是 ...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微粒(或液滴、气泡)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统。在分散系统里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做分散相,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介质。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系统。溶液、溶胶、悬浊液和乳状液等都是液态分散系统。分散相的微粒,直径小于1nm的是溶液,直径在1~100nm之间是胶体,直径大于100nm的是悬浊液或乳状液。在分散相的质点跟分散介质之间有相界面的叫 ...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性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跟溶入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而跟溶质的本性无关。这种性质叫做稀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这些性质仅仅依赖于溶质的粒子数目的多少,而跟溶质的本性无关。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是跟溶入这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而跟溶入溶质的性质无关。它的数学表达式是p0(剂)-p=△p=p0(剂)·X(质) ...
在一定条件下,未溶解的溶质和已溶解的溶质处于平衡状态,这-样的状态叫做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一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里溶质扩散到溶液里的分子(或离子)数等于回到固体表面的分子(或离子)数时(即溶解速度等于结晶速度),这种状态叫做溶解平衡。处于溶解平衡状态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溶解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当条件改变时,如温度升降,在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时,原有的溶解平衡就被破坏。溶解平衡又 ...
一个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当温度、压强、浓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会使反应由该平衡状态向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转化,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改变外界条件对正、逆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同,从而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否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外界条件是浓度、压强和温度。(1)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指数幂的乘积跟反应物浓度指数幂乘积的比,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对一般的可逆反应mA nB pC qD,在一定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c可表示为 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状态下的值,不能用任一时刻的浓度值。所以平衡常数Kc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而变,但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用气体分压的指数幂表示,写成Kp。有固体物质参加的反应,固体浓 ...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指定反应物消耗掉的量跟反应开始时投入的量的比,用百分数表示,叫做该原料反应物的转化率。或写成 反应转化率跟化学平衡常数一样,也能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转化率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在同一反应中,各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同,即使同一反应物,如果各反应物浓度配比不同,它的转化率也不同。工业生产上常用改变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等措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
在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这种状态叫做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或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平衡状态是在该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这时,表面看来,反应似乎已经停止,但实际上正、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只不过两者的速率相等,所以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体系中 ...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这种反应叫做可逆反应。严格说来,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但各种化学反应的可逆程度有很大差别。例如,由H2和F2合成HF,由Ag 和Cl-生成氯化银沉淀,这些反应的可逆程度较小,可看作是不可逆或单向反应。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任何一向反应都不能进行到底,最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AB的动力学特征是物质A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增长不可 ...
在反应物或催化剂里混有少量物质,使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急剧降低甚至丧失,这种现象叫催化剂中毒。例如,在合成氨原料气中含有CO、CO2及H2S、PH3、水汽等杂质,能使铁触媒中毒;接触法制硫酸中,如果有砷和硒的氧化物(As2O3、SeO2)等,能使钒触媒丧失活性。因此,必须净化原料气,防止催化剂中毒,还可以减轻对设备的腐蚀。催化剂中毒现象有时是暂时性,去除毒物,催化剂的效力仍可恢复;有时却是永久性的,不 ...
本身没有催化作用,但能大大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这种物质叫助催化剂。例如,合成氨所用的铁催化剂中,加入少量K2O和Al2O3,能使铁的催化活性增加10倍。这两种氧化物就叫助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上,催化剂常常被附着在一些不活泼的多孔性物质上,使催化剂有较大的吸附表面积,帮助催化剂散热,避免熔结,这类载有催化剂的物质叫催化剂的载体。它们本身不起助催化剂作用,但是催化剂分散在载体上只要薄薄的一层,这样既增 ...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它本身的化学组成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能增大或减小化学反应的速率。能增大反应速率的叫正催化剂,例如,接触法制造硫酸使用V2O5,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等。减小反应速率的叫负催化剂(或叫抑制剂),例如橡胶、塑料制品中的防老剂。食用油脂里加入没食子酸正丙酯,能防止酸败,这是负催化剂的一个例。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 ...
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是摩/升·分或摩/升·秒。对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标明物种。例如,反应2N2O5=4NO2 O2,可以用v(N2O5)或ν(NO2)、v(O2)等来表示。反应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有一定的比,所以只需要选用任一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因为各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 ...
在一定条件下,基元反应的速率跟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幂的乘积成正比。有元反应(曾用名:基元反应)aA bB→gG hH,它的反应速率公式可表示为v=kmn。上式中、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的浓度,m n是反应的级数,k是反应速率常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不同反应的k值不同。同一反应的k值,跟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而跟反应物浓度、压强无关。由反应物分子(或离子、原子、自由基等)直接作用而 ...
能够引起反应的分子间(或离子间)的相互碰撞,叫做有效碰撞。碰撞理论认为,发生化学反应必先有分子碰撞,但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的。例如,在500℃,101kpa的条件下,浓度为10-3mol/L的碘化氢气体中,分子间相互碰撞次数高达3.5×1028次/升·秒,但在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却少得多,因此碘化氢分子要分解成氢分子和碘分子,不会瞬时完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活化分子,然而活化分子的碰撞 ...
反应中能量较高的、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不是反应物分子之间的任何一次直接作用都能发生反应,只有那些能量相当高的分子之间的直接作用才能发生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某反应具有的活化分子数由该反应的活化能Ea决定。根据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定律可知,能量大于Ea的分子占总分子数中的分数可用e-Ea/RT估算。活化分子数(或浓度)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对某一给定的化学反应,当温度(T)升高时, ...
对元反应来说,阿伦尼乌斯公式中的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跟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碰撞理论认为,分子碰撞的剧烈程度不取决于A、B两个分子的总移动能,而取决于它们在质心连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只有这个能量超过某一数值(叫临界能εc)时反应才能发生,碰撞理论就把εc×NA=Ec叫做反应活化能(NA是阿佛加德罗常数)。关于活化能定义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提法,随着反应速率理论的发展,人们对这概念 ...
分子中两个原子之间由共用一对电子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单键通常在代表两个原子的元素符号间画上一条短线表示。含有单键的有机物具有饱和性。单键通常是比较稳定的σ键。在环丙烷、环丁烷等张力较大的小环分子中的碳碳单键,不是以核间直线为对称轴的σ键,轨道重叠程度不及一般σ键,所以不稳定,容易断裂。碳、氮、氧等原子在形成单键时,通常利用杂化轨道。例如,在CH4、和分子中,碳、氮、氧都以sp3杂化轨道跟氢的 ...
分子中两个原子之间由共用三对电子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三键(曾用名:叁键)。三键通常用三条短线表示。三键通常是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构成的。但三键不是三个单键或单键和双键的简单加和。例如,C—N、C=N和C≡N的键能分别是305KJ/mol、616KJ/mol和893KJ/mol。三键跟双键一样不能自由转动。三键的主要化学特性是其中的两个π键容易断裂而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发生加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