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氧化值

元素的氧化值又叫氧化数,是按一定规则给元素指定一个数字,以表征元素在各物质中的表观电荷(又叫形式电荷)数。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元素离子的电荷数。如在MgCl2中,镁的氧化值是 2,氯的氧化值是—1。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偏离或偏向的共用电子对数。偏离的那种原子,元素的氧化值是正的,偏向的元素氧化值是负的。例如在NH3中,氮的氧化值是—3,氢的氧化值是 1。在单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离子晶体

正、负离子按确定的比,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向空间各方向发展成有规则排列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通常正、负离子都有球形对称的电子云,所以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而且正、负离子采取密堆积方式结合。但由于离子的大小不同,所以离子采取不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方式,它们各与尽可能多的异号离子接触,使体系的能量尽可能低,从而形成稳定结构。因此,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比较高,不存在一个个单独的离子化合物分子。离子晶体靠离子键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自旋量子数

自旋量子数是描写电子自旋运动的量子数。是电子运动状态的第四个量子数。1921年,德国施特恩(Otto Stern,1888—1969)和格拉赫(Walter Gerlach,1889—1979)在实验中将碱金属原子束经过一不均匀磁场射到屏幕上时,发现射线束分裂成两束,并向不同方向偏转。这暗示人们,电子除了有轨道运动外,还有自旋运动,是自旋磁矩顺着或逆着磁场方向取向的结果。于是1925年荷兰物理学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电子亲和势

电子亲和势是指元素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时放出的能量,叫做电子亲和势。(曾用名:电子亲和能EA)单位是kJ/mol或eV。电子亲和势的常用符号恰好同热力学惯用符号相反。热力学上把放出能量取为负值,例如,氟原子F(g) e→F-(g),△H=-322kJ/mol。而氟的电子亲和势(EA)被定义为322kJ/mol。为此,有人建议元素的电子亲和势是指从它的气态阴离子分离出一个电子所吸收的能量。于是,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属晶体

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因此在靠金属键结合的金属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总是趋向于形成相互配位数高,又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密堆积方式。由于每个原子的电子云分布基本上呈球形对称,因此可把同一种金属原子看成是半径相等的圆球,每个圆球周围可依几何原理排列尽可能多的邻近圆球(一般是6个,连自己共7个),然后无限延伸出去构成一个密置层。在这个密置层上还可以再叠第二层,……,这样形成等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化合物分子中去掉一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不带电荷的部分,叫做基。基是原子团的一种类型。有时把化合物分子中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基。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特性的基,如醇的羟基(-OH)、羧酸的羧基(-COOH)。烷烃RH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留下的部分(R·)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叫做烷基自由基,如CH3·是甲基自由基,CH2=CH-CH2·是丙烯基自由基。有些同核双原子分子均裂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是由实验方法测定的两相邻同种原子核之间距离的半数值。按照电子云概念,原子核外的电子以不同几率密度分布于全空间,因而原子不可能有严格的边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球体半径。原子半径只是由相互邻近、结合或“接触”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原子而已,所以只有相对的、近似的意义。根据原子的不同键合形式表现的不同“大小”,有三种原子半径:(1)金属半径它是金属的原子半径,就是金属晶体中两相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离子化合物

阳、阴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在室温下以离子晶体形式存在,不存在单个的离子化合物分子。NaCl、MgO、CaF2等实际上只是表示离子晶体中阳、阴离子个数的简单整数比和重量组成比的化学式,不是分子式。只有在气态时才有离子型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和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结构特征有关。一般说来,阳、阴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化合物的熔点越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价电子

价电子是原子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能够用于成键的电子,是原子核外跟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在主族元素中,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除最外层电子外,还可包括次外层电子。例如,铬的价电子层结构是3d54s1,6个价电子都可以参加成键。镧系元素还能包括外数第三层的4f电子。价电子全部参与成键,元素表现最高的正化合价;部分参加成键,就有多种化合价的特性。例如,铬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 6价,此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极性键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它们的电负性必然不同,因此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即电负性大)的原子一方,使该原子带部分负电荷(δ-),而另一原子带部分正电荷(δ )。这样,两个原子在成键后电荷分布不均匀,形成有极性的共价键。键的极性大小取决于两个原子吸引成键电子能力的差异程度。根据两种元素电负性差值△X可大体估计共价键的极性大小。一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极性分子

在以极性共价键结合的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形成偶极,这样的分子叫做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或骨架结构不对称的多原子分子都形成极性分子。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通常由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分子极性的大小能直接影响范德华力的大小,间接影响物质熔点、沸点的高低和物质的溶解度。极性分子的极性大小用分子偶极矩μ(μ=q·d,单位为德拜D)来度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轨道杂化

原子在成键时受到其他原子的作用,原有一些能量较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轨道,使轨道发挥更高的成键效能,这叫做轨道杂化。形成的新原子轨道叫做杂化轨道。轨道杂化概念,是由美国化学家鲍林在1931年首先提出的,经过不断深化和完善,现已成为当今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比原轨道的成键能力大大提高。因此由杂化轨道成键时给体系带来的稳定能,远远超过杂化时需要的能量。由n个原子轨道参加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键能

在101kPa大气压和25℃下,把1mol气态的AB分子分离成气态的A和B原子要吸收的能量(kJ/mol),叫做键能。键能也是两种气体A和B结合生成1mol气态分子AB时放出来的能量。键能是表征共价键强弱的物理量,常用E(A—B)表示。E越大,A—B键越牢,AB分子越稳定。键能数据一般从测定分子离解能(D)来求得。双原子分子的键能和离解能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例如H—F(气)=H(气)+F(气),这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离子的极化

在电场(外电场或离子本身电荷产生的)作用下,离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化,产生偶极或使原来偶极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离子的极化。离子间除有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力。阳离子一般半径较小,又带正电荷,它对相邻阴离子会起诱导作用而使它变形(极化作用)。阴离子一般半径较大,外围有较多负电荷,因而在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电子云变形(离子的变形性)。实际上,每个离子都有使相反离子变形的极化作用和本身被其他离子作用而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蒸馏水

用蒸馏方法制备的纯水,叫做蒸馏水。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纯净,通常含有钙、镁、铁等多种盐,还含有机物、微生物、溶解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悬浮物等。用蒸馏方法可以除去其中的不挥发组成。用蒸馏法,并配合以下一些措施,可以获取质量较高的蒸馏水。①排去初始馏分(约占原水的20%),因为挥发组分主要集中在初始馏分中。②排去残留部分(约占原水的20%),因为很多不挥发组分集中在残留水中。③添加某些物质以利于蒸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溶质

溶解(或称分散)于溶剂中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质一般以分子、原子或离子形态均匀地分布于溶剂中。溶质微粒(如糖水中的蔗糖分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碘酒中的碘分子)的直径一般小于1nm。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悬浊液

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悬浊液里固体小颗粒(分散质)的直径一般在100nm~1mm之间。悬浊液不均匀、不稳定、不透明。放置时间较久,悬浊液发生沉淀现象。在农药加工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解于水的固体农药制成可湿性粉剂。使用时把可湿性粉剂用一定量的水稀释成悬浊液,以提高农药的稳定性,把它喷洒在受虫害的农作物上,可减少药液的损失。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到最大值,这种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该溶剂中的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里,溶质的溶解速度等于溶质的结晶速度,溶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未达到最大值,这种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各种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的溶质在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浓度差别很大。例如在20℃,100g水中最多溶解0.15mg氯化银,虽然它是很稀的溶液,可这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沉剂

能使胶体聚沉的物质叫做聚沉剂。聚沉剂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电解质,例如净水用的明矾或硫酸铝,制豆腐时用到的石膏或氯化镁,使橡胶乳胶汁聚沉成胶片的醋酸等。第二类是有机聚沉剂,如用于净水、污水处理和矿泥回收中的能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水土保持中使用的聚丙烯酸钠盐和聚氧乙烯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作的永不停止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Robert Brown,1773—1858)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里的花粉,发现花粉小颗粒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因为布朗首先发现而命名为布朗运动。直径在正1μm或1~100nm的微粒(称胶粒、布朗微粒)在水中都能发生布朗运动。微粒愈小、温度愈高,布朗运动愈激烈。发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布朗微粒或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