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一、目的: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连接方式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二、呈色反应(一)双缩脲反应:1、原理:尿素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下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 ...
相关专题 一、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1、 目的: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2、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酸碱度影响。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的数值时,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的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等电 ...
相关专题 一、原理:含盐蛋白质溶液流经凝胶层析柱时,低相对分子量的盐分子因浸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所以向下移动的速度较慢;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以较快的速度流过凝胶柱,从而使蛋白质与盐分开。二、材料与试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洗脱液(蒸馏水或适宜的缓冲溶液)、含盐的蛋白质溶液、蛋白质检测试剂、无机盐检测试剂 ...
相关专题 一、原理:还原糖可以将斐林试剂中德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反应终点可由次甲基蓝指示,根据一定量德斐林试剂完全还原所需的还原糖量,可计算所加入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二、试剂与材料 1、斐林试剂:甲液:称取69.3g硫酸铜(CuSO4 5H2O)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ml。 乙液:称取346g酒石酸钾钠,100g氢氧化钠,用蒸馏 ...
相关专题 一、原理:有机含氮化合物与浓硫酸共热消化,氮转化为氨,再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硫酸铵与强碱反应,放出氨。将氨蒸馏到过量的标准无机溶液中,再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测得的氨量,计算样品的总氮量。 二、试剂与材料: 浓硫酸、硫酸钾-硫酸铜粉末(称取80g硫酸钾和20g硫酸铜(五水),0.3g二氧化硒研细混合)、30%氢氧化钠溶液、2% ...
相关专题 一、原理:蛋白质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因此有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是指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二价铜离子结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的反应。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的组成无关。 二、材料与试剂 双缩脲试剂:称取1.50g五水硫酸铜和6.0g酒石酸钾钠(四水),用500ml左右的蒸馏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 ...
相关专题 一、原理:蛋白质与福林酚试剂反应,生成深蓝色复合物。蓝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计于500nm波长下进行测定。与标准曲线对照,而确定蛋白质含量。 二、试剂与材料 标准酪蛋白溶液(250ug/ml):酪蛋白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纯度,再称量制备。也可用250ug/ml牛血清蛋白质标准溶液。 福林酚试剂:吸取试剂A(0 ...
相关专题 Western Blot技术专题 Western印迹要想做的好,当然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一.配胶 这些小孔的孔径随 “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 比率的增加而变小,比率接近 1:20 时孔径达到最小值。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大多按“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为1:29 配制,试验表明它能分离大小相差只有3% 的蛋白质。 分离胶及浓缩胶均可 ...
相关专题 Western Blot技术专题 蛋白提取与溶液配制 溶液配制: RIPA Lysis Buffer (1L) Triton-X100 10ml SDS 1g NaCI 8.77g Tris HCI 2.42g Deoxycholatic Acid 5g 四种抑制剂: 1、Aprotinin(抑肽酶) 2、PMSF 3、Pepsta ...
相关专题 1.固定:最好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对于冰冻切片,甲醛固定有时比冰冻丙酮好;但对于不同的组织和抗原,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液。 有时候商品化的抗体会有比较适合而推荐的固定液,请于购置前注意说明书。 Bouin S固定液:饱和苦味酸750ml,甲醛250ml,冰醋酸50ml,其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固定较好,结构完整,但因偏酸,对抗原有一 ...
相关专题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国立卫生研究所(NIH)信息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Protein fold determined by paramagnetic magic-angle spinning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他们将固体核磁 ...
相关专题 NusA融合蛋白表达系统于9年前(1999年)由Davis发明,并在2000年由Novagen首先进行商业化设计和开发,特别推荐用于以NusA作为N端标签时提高在大肠杆菌中难溶的重组表达蛋白的可溶性。NusA融合蛋白表达系统面市至今,已经通过一些高通量表达筛选的评估确认其在可溶性改善方面的有效性。关于NusA融合表达蛋白去除或不去除 ...
相关专题 重组DNA技术工具酶 DNA重组技术中对核酸的“精雕细刻”主要用酶作为工具。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酶,许多都用作工具,表20-列出最常用的几种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在重组DNA技术中有重要地位,在此较详细介绍。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 核酸酶可分为两类:核酸外切酶(exo ...
相关专题 重组DNA技术工具酶基因工程让一切皆有可能 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常用工具酶。一、限制与修饰(Restriction and modification)1.限制与修饰现象早在 50 年代初,有许多学者发现了限制与修饰现象,当时称作寄主控制的专一性(host controlled specificity)。 l 噬菌体表现的现象便具有代 ...
相关专题 重组DNA技术工具酶 一项由著名的制药业市场调查公司BioInformatics LLC做出的限制性内切酶市场报告分析“The Market for Restriction Enzymes: Cutting Out Your Competition”对目前这一市场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首次的全面评估,分析认为新英格兰公司(New En ...
相关专题 重组DNA技术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产品选择专题 【基本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已有百余种,每种酶有其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识别特异性,酶的活性需Mg+2来激活。不同的酶也有许多差别:有些酶除需Mg 2+外,还需ATP等其他辅助因子的激活;切割位点和识别序列间的距离不同;有的内切酶同时具有甲基化作用。根据这些差别,可将限制性内切酶分为I、II ...
相关专题 重组DNA技术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产品选择专题 30多年前,当人们在对噬菌体的宿主特异性的限制-修饰现象进行研究时,首次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细菌可以抵御新病毒的入侵,而这种"限制"病毒生存的办法则可归功于细胞内部可摧毁外源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首批被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包括来源于大肠杆菌的EcoR I和EcoR II,以及来源于He ...
相关专题 在蛋白质定量试验中,最常用的方法是BCA法蛋白定量。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用BCA法?因为BCA发蛋白定量具有很多优点,如1.实验操作十分简单方便;2.实验耗时短,快速;3.试剂灵敏度高,实验结果准确;4.所用的试剂稳定性好,而且经济实用,抗干扰能力强等。 实验原理: BCA(bicinchoninic acid)法蛋白浓度定量:在 ...
相关专题 在蛋白质定量试验中,最常用的方法是BCA法蛋白定量。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用BCA法?而且常常使用到BCA蛋白定量试剂盒(BCA Protein Assay Kit)。因为BCA法蛋白定量具有很多优点,如1.实验操作十分简单方便;2.实验耗时短,快速;3.试剂灵敏度高,实验结果准确;4.所用的试剂稳定性好,而且经济实用,抗干扰能力强 ...
相关专题 Benzonase 核酸酶(BENZONASE NUCLEASE)是一种常用的核酸内切酶,属于混合型核酸内切酶,它能够消化所有结构的DNA和RNA。 应用范围:Benzonase 核酸酶的应用领域包括:降低样品粘度以利操作(例如重组蛋白纯化,哺乳动物细胞裂解特下游要求粘度较低等情况):减少存放的外周血单核 细胞(PBMC)的结块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