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有多种免疫功能异常,常造成多器官和系统的损害,被认为是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
因此,建立 SLE 的动物模型对阐明人类 SLE 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有着极大的价值。近 30 年来,研究人员已建立了自发性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 (animal mod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losus),可复制出 SLE 的许多免疫学异常和组织病理,与人类 SLE 极为相似。
原理
现有 NZB/W(杂交 1 代) 小鼠、BXSB 小鼠及 MRL/lpr(lpr 为淋巴细胞增殖 lymphoid proliferation 基因的缩写)小鼠 3 个品系。自发性小鼠 SLE 的发生发展需要多基因的参与。在此背景上,一些基因如 Fas-FasL 功能改变的 lpr、gld 基因及 Yaa 基因的存在使得疾病提前出现。
在每一品系狼疮小鼠中,至少有 10 个或更多的基因共同决定狼疮小鼠的各种临床表现,只不过某些基因比其他基因提供了更多的疾病易患性。而且,将正常小鼠某几种单个基因的敲除或导入个别基因均会导致狼疮样疾病的发生。这些基因中的大多数改变了 B 细胞或 T 细胞的存活和 (或) 影响调亡。
用途
材料与仪器
步骤
注意事项
自发性小鼠 SLE 模型发病均较晚,周期长,不容易控制实验过程,近来已为实验性诱导的 SLE 小鼠模型所取代。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