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收藏
        wx-share
        分享

        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蛋白相互作用实验

        实验分类:

        蛋白质实验

        最新修订时间:

        简介

        一种基于光学现象的体外技术被称作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它能够同时检测未被修饰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直接测量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研究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 SPR 技术的使用随着用户界面友好的仪器的开发变得流行。其中用得最广泛是 BIAcore 仪器(BIAcore)。这种仪器包括感光元件、自动进样系统和用于仪器控制、数据收集及分析的电脑组成。


        内容来源于《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五版)》


        来源:丁香实验

        操作方法

        用 BlAcore 芯片

        1. 插入一个新的 BIAcore CM-5 葡聚糖芯片。2. 用 PBS 作为工作液以持续流动系统平衡系统。3. 用实验确定最佳缓冲条件和浓度使非特异性结合到羧酸酯化葡聚糖上的靶蛋白和配体蛋白最小化。对带有高度带负电荷的葡聚糖非特异吸收的配体可能变性,并且在溶液中可非特异性地结合靶蛋白。4. 插入一张新的芯片。5. 在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注入 1-(3-二甲氨基丙基)-

        用 NTA-SAM 芯片

        1. 插入一张 NTA-SAM 芯片并使用 PBS 或者 HeBS 作为运转缓冲液。2. 注入 10 μl 1 mmol/L 的氢氧化钠,然后注入 25 μl 水性的 1% Ni(II)SO4,随后再加入组氨酸标记的配体蛋白和 aI 预测靶蛋白。3. 使用至少三种靶蛋白的不同浓度重复步骤 2 中的操作。组氨酸标记的配体蛋白能够在 200 mml /L 咪唑的处理下脱离表面。另外,每个实验可用一个新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