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筛选出 300+ 条实验概况及操作方法
反向 PCR (inverse-PCR)
利用反向PCR可对未知序列扩增后进行分析,探索邻接已知DNA片段的序列,并可将仅知部分序列的全长cDNA进行分子克隆,建立全长的DNA探针。可用于:(1)基因游走研究;(2)转位因子研究;(3)已知序列DNA旁侧病毒整合位点分析等研究。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直接原位 PCR
直接原位PCR主要用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过程及病理的转归。
收录 3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双重 PCR-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大豆转基因
双重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大豆转基因可应用于快速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双重 PCR 实验
随着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量种植,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年我国要求对转基因农作物实行标签管理。抗草甘膦(glyphosate)大豆 (商品名,roundup ready soybean)是在传统大豆株Variety A5403中转入外源基因CAMV-35S启动子、抗草甘膦基因CP4-EPSPS和NOS终止子而得到。它是目前使用最广的转基因作物之一,每年至少有 800万吨转基因大豆进入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间接原位 PCR(原位杂交PCR)
与直接原位PCR所不同的是,靶基因在扩增时不进行标记基团的掺入,而是标记一段与扩增片段互补的探针,在扩增结束后,应用此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因此,此处主要介绍原位杂交,其余方法同原位PCR。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分子标记— AFLP 原理和操作步骤
AFLP可用于:(1)构建遗传连锁图谱;(2)利用AFLP快速鉴别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3)AFLP辅助的轮回选择育种;(4)研究基因表达与调控;(5)分类和进化研究;(6)甲基化研究等。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PCR-SSP 分析实验
PCR 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法可以用于:(1)特异识别特定等位基因的引物通过PCR 扩增检测序列多态性。(2)检测MN 基因型。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PCR 法检测乙肝病毒(HBV)
PCR法检测乙肝病毒(HBV)主要用于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研究工作。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PCR 扩增分离目的 DNA 片段实验原理、材料和步骤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1986 年由Kallis Mullis 发现。这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各个领域,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还可用于突变体和重组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基因多态性的分析,遗传病和传染病诊断,肿瘤机制探查,法医鉴定等方面。 PCR技术已成为方法学上的一次革命,它必将大大推动分子生物学各学科的研究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PCR 产物的 TA 克隆
TA克隆 系统可以用于快速地、一步到位地把PCR 产物直接插入到质粒载体的多克隆 位点(MCS)中。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mRNA 的 PCR 差异显示实验
对应于 mRNA 的 DNA 序列,可以被回收、克隆、测序,可以用作杂交或筛库的探针。来源:《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五版)》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部分分解多肽两端有关的 PCR 法筛选 PK-120 基因实验
部分分解多肽氨基酸序列 20 个左右残基长度,用编码多肽两端的 PCR 引物进行 PCR 反应,能够检测 PCR 产物的长度,用此法得到的 cDNA 只有几十个碱基对,但它将成为后续筛选基因的重要突破口。来源:《蛋白质技术手册》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用于基因组测序及足迹分析的连接介导PCR实验
PCR可用以指数扩增位于两个特定引物杂交位点之间的DNA片段,而在连接介导 的单侧PCR中,本质上,它只需要一个引物杂交位点的特异性,第二个引物是通过连 接反应加上的单一接头。这个接头和旁侧的基因特异性引物一起可以对任 何DNA片段进行指数级的扩增。由于一个确定的已知长度的序.列被加于每个片段,可以完整地扩增一些复杂的DNA群体,如分辨率达到单碱基水平的序列梯。来源:《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五
收录 3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运用多重 PCR 检测营养不良基因缺失实验
本单元所讲的是用来诊断营养不良基因缺失的一种多重 PCR 方法。许多缺失末端能被确定,依据翻译可读框的结果来预测疾病(如 DMD 与 BMD) 的严重程度。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克隆串联体实验
是对差异显示技术(DD)实验和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实验中实验方案A和B的补充实验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 作者:U.Windhorst & H. Johansson 翻译:赵志奇 陈军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串联体化实验
是对差异显示技术(DD)实验和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实验中实验方案A和B的补充实验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 作者:U.Windhorst & H. Johansson 翻译:赵志奇 陈军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双标签的分离实验
是对差异显示技术(DD)实验和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实验中实验方案A和B的补充实验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 作者:U.Windhorst & H. Johansson 翻译:赵志奇 陈军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双标记签的PCR扩增
是对差异显示技术(DD)实验和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实验中实验方案A和B的补充实验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 作者:U.Windhorst & H. Johansson 翻译:赵志奇 陈军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连接为双标签实验
是对差异显示技术(DD)实验和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实验中实验方案A和B的补充实验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 作者:U.Windhorst & H. Johansson 翻译:赵志奇 陈军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补平标签实验
是对差异显示技术(DD)实验和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实验中实验方案A和B的补充实验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 作者:U.Windhorst & H. Johansson 翻译:赵志奇 陈军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